第95章管理 - 大晋缠花娘 - 枕宋观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晋缠花娘 >

第95章管理

招待李家女眷的宴席摆在了王府中的望月楼,望月楼紧邻湖边,与藏书阁相对,从楼上可将整个王府的景色尽收眼底。

昨日姜柔则进宫向晋宁夫人请安,闲聊之时提到李家向王府递了名帖,隔日女眷会上门作客,勤政殿里的两位想着这是翊王府的第一次宴会,且是姜柔则母女第一次独立操办,也不知是为了给她们壮胆,还是给她们鼓励,一大早冯东就带着陛下的口谕过府,赏了王府十道宫中做的点心吃食,给宴会添菜。

今日的宴会乃分餐制,一人一张几子,上面摆着一样的菜式,宫中的十道菜分量不轻,许清如让厨房将十道菜分了,每人一份,谁也不短,大家同沐圣恩。

陈夫人瞧着机子上的菜式,别的不说,翊王府的糕点之前从未见过,“这点心倒是别致,今日还是第一次见。”

“都是家常的样式,夫人不嫌弃便好。”许清如微微一笑,第一次操办宴会,怕办得无趣,便卯足了功夫在新意上入手,为了今日这一场宴会,她绞尽脑汁地回忆上辈子看过的各种菜谱,半记半编地整出一套点心菜式,还好翊王府的厨房里没有等闲之辈,对着她那一摞“天马行空”的菜谱,竟然真的做出了她想要的东西。

“郡君谦虚了,”陈夫人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得让我家阿蕴向郡君多学学,郡君比她还小两岁,就已经能自己操办宴席了。”

这话许清如也就这么一听,并未放在心上,李家长房嫡女,从小定是大家闺秀的教养,怎么可能不会操办宴席,陈夫人是谦虚加恭维罢了。

“那是夫人没给阿蕴姊姊表现的机会,如有机会,阿蕴姊姊一定比我做得好多了。”许清如嘴上说着客套话,心下不住感叹,前世她是个社恐,所以才会选择家里蹲做缠花养活自己,到了这里才几年,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上几句场面话了。

宴后许清如安排了投壶,一项经常出现在唐诗宋词里,她却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游戏。为了增加投壶的乐趣,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她特意拿出陛下赏的一对金玉桂花步摇作为彩头,拔得头筹者便可赢得这对步摇。

如今是初秋,王府中的早桂开得繁茂,望月楼上时不时传来阵阵桂花香,这一对桂花钗正好应景。

李太夫人年纪大了,姜柔则算是做东的主人,二人是不参与的,陈夫人那几个李家儿妇也只是凑凑数,主要还是许清如她们几个小辈在角逐。

别看许清如缠花做得溜,就以为她手腕十分灵活,实则肘部以下根本不听使唤。常常是眼神认准了,等到将羽箭投出去,“咻”,跑偏了。

她玩了两把,自我感觉和投壶没什么缘分,就放弃参与,选择在一旁观战。

许清婉正好跟她相反,之前从未玩过投壶,女工也做得稀稀拉拉的,偏偏投壶一点就通,李家的阿蕴姊姊手把手教了两次,她就学会了,十次能有八次中,简直如有神助!

许清如在一旁看得瞠目结舌,这莫非就是所谓的“新手光环”?

这一场投壶进行到最后就是许清婉和她的“半路老师”李颂蕴的对决。

许清如眼看着她精心准备的彩头要送不出去了,忽然李家蕴姑娘开始发力,百发百中,终究姜还是老的辣,许清婉一个时辰的练习哪能比得上李颂蕴好几年的功夫,还是技差一筹,那对金玉桂花步摇被交到了李颂蕴的手中。

“县主妹妹,承让承让,”李颂蕴转身将锦盒交给婢女,朝许清婉拱拱手,“那我就不客气啦!”

许清婉学着李颂蕴的样子回之以礼,“阿蕴姊姊技压众人,阿婉心服口服!”

一群观战的人都被两个小姑娘互相谦让的样子逗乐了。

经过一场投壶之争,众人消食得差不多了,许清如便按提前定好的行程,安排李家女眷游湖。

一只小舟坐不下,她安排了两只。每只舟上都放置了一个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是没有的,不过有御赐的茶饼,敲几块下来让婢女当场煮茶,她们可以一边就着糕点饮茶,一边欣赏王府的湖光山色。

上船的时候李太夫人无意中看到湖边矗立这一块太湖石,上书“争渡”二字,便问道,“此湖名为‘争渡’?”

姜柔则点头,“名字是阿如取的。”

李太夫人闻言赞道,“这名不俗,敢问郡君可有出处?”

有,出自宋代大才女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但是她不能说啊!

之前离京的时候陛下提及王府中会有一片湖泊,问她们母女可有想取的名字,宫中正好有一块现成太湖石,若有名字,让人刻上去再用金粉描了立在湖边应个景。

当时她脑子里忽然就冒出了李易安的《如梦令》,于是脱口而出“争渡”二字,这湖就成了“争渡湖”。

可这里哪有什么宋朝,哪有什么婉约派词宗李清照,她只能浑水摸鱼,谎称陛下问名字的时候,自己忽然想到了端午竞龙舟的场景,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妙手偶得,名字取得好,与这块太湖石甚配。”李太夫人又赞了几句,这才在婢女的搀扶下上了小舟。

许清如一身冷汗,她差点以为李太夫人也是穿越的。前有身份可疑的晋宁夫人,要是再来一个李太夫人,她都要怀疑穿越这种事是不是快要烂大街了。

翊王府的第一场宴会宾主尽欢,临走前李太夫人拉着许清如姐妹的手,邀请她们有空也去李府作客,好不容易送走了李家女眷,姜柔则和许清婉同时长舒了一口气。

要是一场小宴都操办不好,丢得可不只是翊王府的面子,还有陛下和夫人的脸。

还好,看刘嬷嬷欣慰的神情,这一场宴应该是不错的。

不过学会操持宴会还只是她们成长的一小步,如何治理王府,将王府的产业打理好,使得翊王府真正在京中立足才是一项需要她们劳心劳力的大事。

这比操持宴会难多了。

为此母女俩挑灯夜战想了许多章程都觉得不合适,进宫请安的时候许清如有意向晋宁夫人请教,夫人辅助陛下管着天下,一个王府对她而言不是小菜一碟吗?同时许清如也想借机试探试探晋宁夫人,看看她到底是不是自己所猜测的那样。

结果没试出来是不是穿越的,但晋宁夫人在管家一事上却给了她点启发。

太极宫后宫除了历代皇后所住的定坤殿外,还有四巷,每一巷有四殿,十六殿除了主殿还有侧殿、配殿、角楼等,宫室众多,尽管没住人,但也需要人管理。晋宁夫人便给每一殿设了一名殿监,两名副殿监,监管一座殿宇中打理宫室的各名宫人,然后每一巷设立一名巷监和两名副巷监,监管一巷中四座殿宇的殿监,勤政殿中设一名总监,管理着巷监,这样层层负责,责任到人。<

晋宁夫人除了直管定坤殿的殿监和勤政殿殿监外,平日只需要听取这名总监的汇报,有事及时处理便可。

许清如想了想,有点类似现代的高层、中层以及普通员工的企业责任制啊,倒是个好主意。

宴会过后她和江柔则将夫人的这个方法商量了转化一下,决定王府里以及王府外的产业也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

王府设立一个总管事,前庭、中庭、□□以及花园都设立一个大管事,然后每一庭的各个院子都设一个小管事,由大管事负责管理小管事,总管事负责监管大管事,她们平日只需要听总管事的汇报即可,同时为了防止有人暗度陈仓欺上瞒下,对各院实行不定期抽查,对各名管事实行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

王府的产业也实行这样的管理,五个庄子各设一名小管事,再设一名大管事总管五个庄子,田地以五百亩为一个单位,两千亩地设四个小管事,一个大管事,至于那两条街,以五家店铺为一组,设立小管事,一条街大概二十来个铺子,设四个小管事,一个大管事,两条街就是两个大管事,八个小管事。府中再设两名专管产业的总管事,一名打理庄子和田地,一名打理两条街的产业,也实行不定期抽查制度与定期考核制。

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她们平日需要处理的事务量,不过这种方法有一个要紧之处,就是大大小小管事的选择。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许清如和姜柔则打算用七天的时间将现在府中以及产业的主要负责人都见一遍。

一共见了六十多个人,母女俩头晕脑胀,幸好,这些人目前看来都是有经验且忠心靠谱的。二人又用四天的时间粗粗拟了一个名单,这些人中谁留在原位,谁调任,谁当小管事,谁当大管事,谁当总管事,都需要仔细思量。

光凭她们两个人这事儿铁定干不来,这个时候刘嬷嬷就派上用场了,作为刚刚卸任的太极宫后宫总监,不说阅人无数吧,在看人一道上总比她们有经验得多。

有了刘嬷嬷的帮助,很快就有了章程。

接下来就是按照章程调任执行之类的事,许清如原以为会很艰难,但是比她原先想的要容易得多,升了一级的自然欢喜,换岗的人也没有什么抵触和不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