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双璎 - 大晋缠花娘 - 枕宋观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晋缠花娘 >

第96章双璎

许清如往楚州去信之后,很快就收到了回信,信上说何掌柜大约会在霜降前后到达长安,于是许清如提前两日每日都安排人去城门候着,恰好在霜降当日等到了何掌柜。

人一进长安城就被接到了翊王府。故人远道而来,岂有让人家住客栈的道理,翊王府空着那么多间屋子,又不是住不下。

许清如给何掌柜安排的院子是含荔斋,在快哉阁后头,离福延堂也近,起先何掌柜一见这么大的院子要给她独住,觉得叨扰过意不去,还推辞来着,许清如废了不少口舌才将人按下,理由是,院子空着也是积灰,不如住进去给王府添点人气。

何掌柜这才答应,不过也提前讲明,等找到落脚的地方会立刻搬出去,毕竟是王府,她一直住在此处的话着实多有不便。

来长安的第二日,何掌柜便想着出府去找一个牙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一只脚还没跨出含荔斋,就被未名拦下。跟着未名去到福延院,就看到许清如拿着两张单子在和姜柔则交流着什么。

许清如听见脚步声抬头,“掌柜姊姊来啦,快坐,来看看这两间铺子。”

何掌柜走到桌边坐下,接过许清如手中的单子,发现是两张屋契,“这是?”

“这两间屋子在陛下赏的东市的那两条街上,不仅紧挨着,而且后头还带一个院子,我同阿娘去看过,和掌柜姊姊在平安镇锦云绣坊的布局很相似,现下空着,我想用来给璎华和璎棠当店面正合适。”许清如指了指屋契上的写明的位置,“而且这两间店面位置十分得好,位于街的前半段,隔壁是一家脂粉铺,对面是一家糕点铺。”

这样的位置的确让人心动,东市紧邻崇仁坊,这样一来离王府也近,许清如和江柔则若想隔三差五去店中看一看也方便,再加上铺子在翊王府名下,翊王府的名号可以为将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是个不可多得的店面。

何掌柜放下房契,“阿如考虑的甚是周到,倒是省了我找店铺的功夫,不知道阿如想将租金定在多少。”

陛下刚赏的铺子,自然不可能转手卖出去,若一点租金也不出,她是万万不可能同意的,陛下看在姜柔则母女的份上所赐的匾额,加上翊王府隐隐在背后撑腰,她们姐妹已经明里暗里得了无数的利益。

姜柔则母女心善大度,知恩图报,愿意用翊王府给她们当做助力,以报当年阿姐的知遇之恩,她们也不能挟恩以报,心安理得地享受翊王府所提供的便利。大家心中各自有各自的分寸,这份交情才能维持得长久。

许清如一脸“我早就料到你会提租金”的表情说道,“我和阿娘都知晓两位姊姊呢不想欠我们的,我若说不要租金,你们也必定不会答应,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既然姊姊们要给我们一半的分成,那我们也只要一半的租金,这样可好?”

这个说辞是许清如早就想好的,一半换一半,她觉得何家两位姊姊应该能同意。

果不其然,何掌柜只略想了想便答应了。

“那铺子现下空着吗?”何掌柜又问道,“若空着我想去看看,看哪里需要重新修缮或者需要添置什么东西,也好早些安排。”

“那铺子空着,”自打看中了它以后,许清如特意让管事将它留下莫要出租,待何掌柜看过以后再做决定,她转头往窗外望了望,接连下了好几天的雨,今日总算放晴,“眼下无事,不如我们现在就去吧。”

听闻郡主和郡君要出门,姜柔则的贴身婢女子衿忙往前庭传话,让车马房的人立即准备马车,车夫将套好的马车驱赶到王府后门外等候,后门就在后\庭,省得许清如三人还要穿过花园中庭和前庭出府。

东市离崇仁坊近,不多一会儿就到了许清如说的那两家店面。

何掌柜一下马车就感受到了普通商铺和御赐商铺的差异。御赐的商铺店面规格一致,不管内里怎样,外观上都整齐划一,而且地段极好。

“见过郡主、郡君。”负责管理这条街的管事带着分管这两家铺子的小管事自接到翊王府总管事的传信,就立时来店中候着了。

以后都是要直接打交道的,许清如向何掌柜详细介绍了二人的身份,两个管事暗自记下何掌柜的模样,能被郡主和郡君亲自领着来看店的,交情必定不一般,日后见面当格外关照。

何掌柜将前面的铺子和后面的院子一起看了,一时竟找不出需要修整或者添置东西的地方,她满脸狐疑地看着许清如,好似在问,你是不是提前布置好了这些?

许清如一眼就看出何掌柜在想什么,双手一摊耸耸肩,“这可不关我的事,它原先是一家卖玉器古董的,只能说有缘吧。”

铺子定下,里面也不需要翻新,那么开业前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三成,剩下的七成里,三成是招工,四成是准备货物。

何掌柜在楚州出发前跟何大掌柜商定的计划是半个月找到铺子,一个半月用来装修和招工,也就是说,最早要两个月,楚州那边定好的来长安的绣娘和缠花娘才会和货物一起到。一下子节省出这么多的时间,招工的事也就不急不忙,可以精挑细选了。

长安这两家铺子的绣娘和缠花娘如何配置,何掌柜同何大掌柜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采纳许清如的建议,从楚州调一部分过去,还有一部分就在长安招,等到长安的情况稳定下来,经营上了正轨,想要回到楚州的尽可以回来。

去长安的人选她们并未做强制的指派,而是让璎华和璎棠的人自己报名,再从报名的人选中进行综合地考量筛选。

考虑到现如今楚州璎棠和璎华的绣娘们几乎都是本地人,一旦动身便是背井离乡,可能三四年都不一定回得来,所以凡是最终被选中前往长安的,都会给予她们丰厚的补贴,这也是许清如在给何掌柜的信中提到的方法。

最终璎棠和璎华各出了四人,璎棠出的人中三个是茯字辈的,还有一个并未签卖身契只签了工契的,是许清如她们走后才进的璎棠。<

说来也巧,这一名女子正是当初许清如追查皓雪居的仿制缠花时,在街上遇到的那名买鱼的娘子,许清如同她还有一段“让鱼之缘”。

这位小妇人本姓史名唤芳翘,因多年无出被夫家休妻,娘家嫌她为弃妇之身,不愿意接纳,走投无路之下看到了璎棠的招工告示,报着孤注一掷之心去参加试工,没想到真就给试上了。这一次何掌柜提出想调拨一批缠花娘去长安,她想也不想就报名,楚州这个地方于她而言没有什么可留恋的,换一处陌生的地方也好,起码可以尝试着忘记之前的不幸,而且在璎棠待过一段时日以后,她觉得何掌柜是个厚道人,她愿意相信她。

至于璎华的四个绣娘,不是还未成家,就是家中儿女都大了无需照顾,所以才能了无牵挂地前往长安。

不论个人家中情况怎样,璎华和璎棠都一视同仁给了她们一百两银子的补贴,拿到补贴的个个都喜不自胜,越发用心地为长安的店铺制作货品。

这一批货物是要随她们一起去长安的,听说长安的客人一个比一个挑眼,她们可不能砸了掌柜的招牌。

除了楚州那边,翊王府的姜柔则母女二人也没闲着,整日窝在院中为即将开业的铺子准备可以镇店的新品。

长安城乃天子脚下,五湖四海的奇珍异宝都汇聚在这里,若没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恐怕别人要说璎棠和璎华名不副实了。

陛下御书的匾额还在楚州挂着,砸了她们自己的手艺也不能砸了陛下的招牌。

因为人手紧缺,姜柔则母女忙不过来,何掌柜修书加急送往楚州说明情况,请何大掌柜先一步让绣娘和缠花娘启程,货物可以分两批押送,有多少先随着人一起过来。

何大掌柜收到书信以后连夜通知人员,整理已经做好的货品,然后请了一队镖师护送,一路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终于及时将人与货送到何掌柜手中。

此时距离何掌柜到达长安的那一天,才堪堪过去半个月而已。

考虑到这一批来的绣娘都不会双面绣,需要姜柔则手把手教,所以这八个人被许清如安排在□□的针线房住一段时间,等璎棠和璎华正式启匾再让她们搬到铺子后面的院中。针线房是为姜柔则母女三人做针线上的事的,但是她们母女的一切用度足够即可,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所以针线房大半个院子空着,让这八人住进去正合适。

这些人何时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够有机会进王府,一时之间皆激动不已,都觉得长安这一趟来对了,同时又对璎华和璎棠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用心做事。

史芳翘发现那日赠自己鱼的竟然是璎棠曾经的首席,如今翊王府的咸安郡君,顿时十分惊愕。

许清如见了史娘子觉得面熟,一问方知与她有赠鱼之缘,笑着感叹“有缘千里来相会”,同时对她的经历感到欷歔,拍了拍她的肩,安慰道,“祸之福兮所依,过往种种娘子不必苦叹,日后如何犹未可知”。

史娘子十分感激,之前在街上,郡君赠鱼令她免遭家公责罚,走投无路之际璎棠又拉了她一把,她总觉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更加坚信璎棠才是她真正的归宿,于是比他人下更多的功夫努力学习缠花技艺,手艺日日突飞猛进。

在等待双璎启匾的时日里,尚书府和鄢国公府的女眷都先后递过名帖过府拜访,鄢国公府是为了感谢姜柔则为太夫人制双面绣桌屏之谊,国公府曾提出撤单,但是姜柔则还是坚持将订单完成,并派刘嬷嬷亲自送去国公府。

姜柔则受封郡主,毫不掩饰自己曾在坊间当绣娘的过往,依照契约完成订单,太夫人是重信之人,在此之前,她以为这位徐康郡主只是受了先祖余荫的普通妇人,接到绣品后却对姜柔则刮目相看,立时递上拜帖。

鄢国公府是第三个拜访翊王府的勋贵之家,第二个是宋国舅的尚书府。国舅夫人带了自己的双生女前来,许清如将早就制好却因为事多忘记送去的一匣子缠花趁机交给国舅夫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