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遗诏 - 大晋缠花娘 - 枕宋观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晋缠花娘 >

第52章遗诏

萧季绾伸手抚摸着锦盒,叹了口气,“皇兄给我们留下这道诏书,是怕当年之事另有隐情,一旦揭开你我皆会被人诟病,可这事儿我们查了二十多年,当年身在局中的人几乎都不在了,原以为这道诏书永远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谁知峰回路转,竟能从萧焕一案中出现些许线索,既然有了方向,就让阿晏去查吧,查出来也算他的功劳,你我都这个年纪了,皇兄留下的后路哪里用得着,就留给他的儿子吧。”

慕容念也是这个想法,“你打算什么时候把诏书给阿晏?”

“明日吧,”萧季绾沉思了一下,“今日擢升鸿胪寺少卿为正卿的诏书就会由门下省发出去,明日任命武平侯为鸿胪寺少卿的旨意也会传到姜家,到时武平侯必会进宫谢恩,且看看他有何反应。”

第二日一下朝,萧季绾就将萧承乾叫到勤政殿,将自己和慕容念二人保管了十几年的先帝诏书给了他,同时还将前蜀安郡王世子妃和裴氏的家书一道拿给萧承乾看。

“母皇,这,这信中所说,还有阿耶的遗诏,都是真的?”面对着眼前骤然展开的惊天之密,萧承乾一时应接不暇。<

萧季绾点头,“姜原遂勾结高薛一案是我们和你阿耶一直有所怀疑的,但当年姜尚川的妻子赵娘子出面自首,承认曾私放高薛细作,姜原遂、姜尚川父子又战死沙场,死无对证,当时朝中为姜原遂父子喊冤的人不在少数,可哪怕调动了三司所有的人力都无法证明姜家父子是被冤枉的,无奈之下皇兄只能下令流放姜氏嫡脉,直到在流放地姜家女眷被人追杀死伤殆尽,我们才意识猜测也许是对的。苦于找不到证据,加之刚刚收复北方失地,百废待兴,实在腾不出人手重启调查,皇兄只能留下这封为姜原遂翻案的密诏交由朕和阿念保管,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没想到这一等就等了十几年。”

“那为何母皇要将诏书给阿晏,而不是直接拿出来昭告天下,重审姜原遂一案?”萧承乾不甚明白,

“阿晏,”慕容念接着萧季绾的话说道,“朕和你母皇断断续续追查了十几年都一无所获,蜀安郡王世子妃和裴氏的家书中不过只提了一句,说姜原遂一案或许是内外勾结,这一句也是她们母女二人的猜测,并无实证,若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贸然出示先帝遗诏,恐怕会令朝臣不安,又恐打草惊蛇致使仅存的证据被藏在暗处的敌手销毁,那可就真的翻案无望了。”

“可阿晏并无信心能够将事情查得水落石出,”萧承乾实话实说,这样的大案当年阿耶必定下了不少精力追查,都一无所获,案子过去了二十多年,仅仅凭他还能查得清楚吗?

萧季绾认真地看着萧承乾,“无妨,你放心去查,若是查不出我们再想其它办法,若是你能查出,阿晏,于你在朝中的地位之稳固甚至将来君临天下之威信并无坏处。”

“母皇!”萧承乾有些惶恐,母皇今日说的话好生奇怪,什么叫君临天下,他才刚刚入朝啊!

“阿晏,人都会老去,”萧季绾知道萧承乾在害怕些什么,“朕和你阿娘终究一介凡人,又不会长生不死,萧家的江山迟早会交到你手里,你要学会独当一面,就从这件事开始吧。”

萧承乾沉默不言,显然他从未想过母皇和阿娘有一天会离他而去这件事,更无法接受那一天的到来.

在他从小到大的记忆里,母皇和阿娘都是无所不能的,她们做了那么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却仍能令天下臣服,她们是他一直仰望的存在,他一直觉得这辈子都只能堪堪望其项背而已,所以他并不知道,如果有天母皇和阿娘都不在了,他该怎么面对这个偌大的江山。

“好了阿晏,”慕容念起身安慰萧承乾,“母皇和阿娘这不是还在嘛,我们还要看着阿晏真正独当一面呢,所以阿晏快快长大好不好?”

“嗯,”萧承乾拼命点头,“母皇和阿娘放心,阿晏会将这件事办好的。”

他要快快长大,独当一面,然后多帮母皇和阿娘分担政务,这样她们就会轻松很多。

“诏书还是放在母皇这儿吧,等阿晏拿到了证据在来管母皇取。”这件事越少人知道越好,他不敢保证他的东宫铁板一块,但母皇这里是绝对安全的。

“好,那母皇先替你保管,”萧季绾将遗诏收回锦盒,“一会儿新上任的鸿胪寺少卿就该到了,阿晏,”萧季绾指了指殿后,“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怎么说。”

萧承乾会意,躲去了内殿。

萧季绾突如其来的旨意砸蒙了武平侯府上下,武平侯姜尚澹怎么也没想到会天降一张大饼到他头上。

姜家之前是公爵,家主为大晋大名鼎鼎的玄甲军大将军姜原遂,大晋政权还在留都之时,姜原遂备受成帝萧季钧以及当时还是监国公主的萧季绾的信任,封镇北大将军爵晋翼国公,总领大晋玄甲军挥师北伐,在大晋北归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北方四分之三的失地都是姜原遂父子所收复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功名显赫的战将,在北归最后一战“定鼎之战”中出师不利,要不是晋宁公主萧季绾未雨绸缪,命其他军队提前接应,大晋的北归之途差点功亏一篑。

那一战死伤惨重,大晋最为精锐的玄甲军几乎全军覆没,姜原遂父子包括副将亲信全部战死。本来姜原遂父子可享死后哀荣,谁知长安城复之时,高薛的太始帝当中称姜氏父子私通高薛又背信弃义,他因不忿这才设下叠谷关之伏计杀姜氏父子。

此言一出惊动天下,别说萧季钧和萧季绾兄妹二人不信,满朝文武十之八九也不信,要是姜原遂意欲私通北齐,何必等到最后一战,更何况他们父子都战死沙场。

成帝萧季钧大怒,当即命三司彻查污蔑姜原遂父子的主谋。这一查,不但没查出主谋,反而导致姜尚川之妻赵惊玥的身世被大白于天下,而赵惊玥之母是高薛的晋王高流当年放在江南的细作,一环扣一环,环环都证据确凿,加上赵娘子主动出面自首,短期内根本无法挽回局面。

面对铁证如山,萧家兄妹依旧不信,但死无对证,天下臣民又等着一个说法,如此僵持了两个月,萧季钧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命三司结案,念在之前姜原遂的功劳上,并不株连九族,而是褫夺姜家嫡支爵位,推恩到庶出的姜家二房头上,命姜原遂的堂弟姜原进承爵武平侯,世袭三代,同时流放姜家嫡支。

姜原进虽然承侯爵,但出于姜原遂的关系,并未在朝中任实职,姜原进逝世之后,武平侯的爵位就落到其子,现任武平侯姜尚澹的头上。姜尚澹空有一个爵位,也没在朝中担任实职,姜家的门庭江河日下,所以前一段时间武平侯府才会脑子一热走献子的路子。

结果女皇陛下看不上姜熔,此举还把晋宁夫人给得罪了。

尽管后来姜家匆匆给姜熔娶了亲,还是于事无补,长安城中的高门贵族个个都不待见他们,甚至有人私下拿他们跟死去的姜原遂一脉做对比,说什么哪怕姜原遂真的大逆不道,那好歹也是战功赫赫,也比献子进媚手段上不得台面武平侯强!

更有甚者,说什么没准姜原遂那件事儿就是武平侯一脉眼红人家的军功下的毒手,姜原进就是鸠占鹊巢的主儿!

风言风语传到武平侯府,一向持重的姜太夫人气得摔了一屋子东西,平生她最烦别人拿他们这一脉不如姜原遂一脉说事儿,再战功赫赫又如何,还不是没那个荣华富贵的命!生气之余心中又七上八下,生怕这些风言风语传到太极宫被女皇陛下听到,引起怀疑。

就在全府上下人心惶惶的时候,萧季绾降下的一道圣旨无异于解救他们的良药,不但让他们安了心,还让他们一雪数年十年被人看不起的耻辱!

京官哪个不是从六七品开始熬的,就连官居正二品尚书令的国舅爷,当年也是从一个普通兵卒做起,如今陛下一出手就给了姜尚澹一个正四品的鸿胪寺少卿之职,是对姜家的抬举,也是对京中今日流传的谣言的震慑,可见陛下还是相信他们武平侯的。

鸿胪寺少卿比武平侯的爵位还差一品,但这是个实打实的实职。鸿胪寺是大晋九大寺之一,隶属礼部,主管外来臣邦觐见以及朝会之事。

大晋到凤临帝这一朝,已经是四海臣服,附属臣邦数不胜数,所以鸿胪寺的职官接触外邦人的机会非常多,如此一来私下参与外邦贸易往来的机会也很多,不仅是个职官,还是个肥缺。

诏书降到武平侯府,府中上下先是懵了一阵,而后个个喜笑颜开,姜太夫人一高兴命赏全府上下三个月银钱,下人也机灵,好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蹦,捧得姜太夫人觉着自己仿佛明儿也能封个双国夫人当一当!

京中豪门世家闻风而动,爵位不如武平侯,家中又无人在朝的纷纷上杆子巴结姜府,武平侯忙着更衣进宫谢恩,侯夫人和世子夫人就忙着接待到访的女眷,姜家门庭冷落了好些年,总算是热闹了起来。

不过热闹归热闹,京中尚处在观望状态的不在少数,毕竟武平侯府骤然起复,这艘船究竟能不能稳稳地向前航行,谁也说不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