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不在身边她也能过得好 - 在她成为她之前 - 苏立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八章:不在身边她也能过得好

第八章:不在身边她也能过得好

林澜和顾野在酒会第一次认识后,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才有了第二次交集。圣诞新年的张灯结彩已经褪去。华盛顿的深冬很慢,像一部剧忽然按了暂停键,所有人都站在日子中间,望着前方,心里却没什么方向感。某个基金会的社交狂热分子大概是终于厌倦了没有生气的日子,发起了一个经济政策界的青年才俊例行聚餐,地点在乔治敦一家老派的意大利餐厅。十几位来自不同机构的青年从业者围坐在长桌两侧,从傍晚一直吃到天黑。林澜到得有点晚,她刚坐下,就看到对面几席之外的顾野正和一个韩国女孩说话。女孩身材高挑,穿着剪裁利落的黑裙,说话时有种轻快的亲昵,习惯性地歪头笑。顾野侧身听着,神情并不敷衍,偶尔还低头回应几句。林澜身边,一位法国项目主管和一位非洲当地的年轻调研员正低声讨论着会上的某个技术细节。“林澜,你认为他们进行creditrating的方式可行吗”那法国人问,带着浓重口音。“前期可以考虑搭配社区担保机制,”林澜轻轻端起水杯,“但一定得先有一层筛选。否则风险共担就变成风险外包了。”她说完也没太注意周围人的反应。顾野坐在斜对面靠近桌尾的位置。身边一位尼日利亚的中年人正在讲一个有趣的试点故事,桌上笑声此起彼伏。他没笑。他只是在看她。隔着几个人,顾野听不太清她具体说了什么,但她说话时眼神微垂,偶尔擡头点一下,唇线轻轻张合。灯光落在她的侧脸上,她头发挽得松松的,一小缕垂在脖颈旁。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眼神却没移开太久。晚宴中段,菜上到第三道,气氛渐渐放松,有人举杯,也有人开始换位聊天。“你介意我加入这里吗”顾野站起身,朝林澜这边的空位点了点头。旁边的法国人笑着挪了位置,给他让出一处。林澜擡头看了顾野一眼,没有拒绝,也没有特别欢迎,只是轻轻点了下头。“你刚才说的社区筛选逻辑挺有意思。”顾野一落座便开口,语气像是延续上一段未完的话题,没有多余寒暄。“不过现实操作的时候,筛…

林澜和顾野在酒会第一次认识后,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才有了第二次交集。

圣诞新年的张灯结彩已经褪去。华盛顿的深冬很慢,像一部剧忽然按了暂停键,所有人都站在日子中间,望着前方,心里却没什么方向感。

某个基金会的社交狂热分子大概是终于厌倦了没有生气的日子,发起了一个经济政策界的青年才俊例行聚餐,地点在乔治敦一家老派的意大利餐厅。十几位来自不同机构的青年从业者围坐在长桌两侧,从傍晚一直吃到天黑。

林澜到得有点晚,她刚坐下,就看到对面几席之外的顾野正和一个韩国女孩说话。女孩身材高挑,穿着剪裁利落的黑裙,说话时有种轻快的亲昵,习惯性地歪头笑。顾野侧身听着,神情并不敷衍,偶尔还低头回应几句。

林澜身边,一位法国项目主管和一位非洲当地的年轻调研员正低声讨论着会上的某个技术细节。

“林澜,你认为他们进行creditrating的方式可行吗”那法国人问,带着浓重口音。

“前期可以考虑搭配社区担保机制,”林澜轻轻端起水杯,“但一定得先有一层筛选。否则风险共担就变成风险外包了。”

她说完也没太注意周围人的反应。

顾野坐在斜对面靠近桌尾的位置。身边一位尼日利亚的中年人正在讲一个有趣的试点故事,桌上笑声此起彼伏。

他没笑。他只是在看她。

隔着几个人,顾野听不太清她具体说了什么,但她说话时眼神微垂,偶尔擡头点一下,唇线轻轻张合。灯光落在她的侧脸上,她头发挽得松松的,一小缕垂在脖颈旁。

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眼神却没移开太久。

晚宴中段,菜上到第三道,气氛渐渐放松,有人举杯,也有人开始换位聊天。

“你介意我加入这里吗”顾野站起身,朝林澜这边的空位点了点头。

旁边的法国人笑着挪了位置,给他让出一处。林澜擡头看了顾野一眼,没有拒绝,也没有特别欢迎,只是轻轻点了下头。

“你刚才说的社区筛选逻辑挺有意思。”顾野一落座便开口,语气像是延续上一段未完的话题,没有多余寒暄。“不过现实操作的时候,筛选标准怎么设定?”

林澜没有立刻答话,而是缓缓将杯子放下。她有点惊讶这个男孩的突然出现,也没料到他会开口就聊起模型问题。

“我觉得得看你一开始要筛什么。如果目标是控制风险,那是一套逻辑;如果目标是识别信用,那就是另一套。”

“那你觉得哪个更重要?”他问,语气有点认真。

她偏头想了两秒:“我个人会先看信用。”

顾野笑了一下:“所以你不是理想主义者。”

这时,那位穿着黑裙的韩国女孩也注意到了顾的位置变化。她端着酒杯走了过来,在顾野身旁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有点撒娇的意味:“hey!youleftmealonewiththatcrowd."("诶,你把我独自丢在那儿了。”)

顾野转头,有些歉意地笑笑:“对不起,刚才他们在聊林澜的设想,我想多听听。”

女孩顺势坐在了顾的另一边,目光轻飘飘地扫了林澜一眼,笑容仍在但居高临下:“oh,thatmodellady,i'veheardaboutyou."("噢,那个做模型的,我听说过你。")

林澜微微一笑,语气平稳:“希望我的名声还不算太差……”

她出国多年,不知道为什么遇到的的韩国年轻人总带有一些天然的优越感。她无法理解。

“当然,不过有人说你的模型框架……有点理想化”女孩耸了耸肩。

林澜看了她一眼,没有回击,只是轻声说:“可能每个人对现实的定义不太一样吧。”

顾野一边看着两人对话,一边低头喝了口水,但嘴角轻轻翘了一下。

“顾先生,”坐在对面的非洲调研员忽然开口,“你最近不是也在看农贷模型?你怎么看他们提的这一套?”

顾野放下杯子,笑着说:“我觉得......模型本身只是工具,关键是使用的人是谁,目的是什么。林澜这套逻辑听起来‘干净’,但她其实很清楚问题的‘脏’在哪。”

林澜轻轻挑了挑眉,没说话。

“不过她也不愿意承认。”顾野看了她一眼,笑得有点调皮。桌上一阵轻笑,有人举杯碰了一下,气氛又松了一点。

晚餐接近尾声,大家开始陆续交换名片和联系方式。

顾野像是在等一个时机。他终于低声开口,侧过身朝林澜靠近了一点:“今天好巧。”

气氛有点微妙,林澜轻轻笑了一下:“这句话,这次也是早就准备好的吧?”

顾野怔了一下,随即笑出声。他没想到她还记得几个月前酒会他主动走向她时说的第一句话。

“那这次……”他顿了顿,眼神却没移开,“我能要个号码吗?不是linkedin那种。”

林澜擡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一点犹豫,又很快敛住。她没说话,只是从包里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把屏幕递了过去。

这时候,长桌尽头有人喊:“groupphoto!”

林澜站起身,顺势走向人群。顾野没有跟过去,只是坐在原地,看着她在一群人中安静地微笑着。

从非洲搬回华盛顿之后,顾野在adamsan附近租了一处小公寓,窗户落地,阳光好,周末会去附近的二手书店读小说和建筑摄影集。有时候也会跟几个认识的同事出去喝酒、骑行或者露营。他不排斥社交,甚至时常是聚会的焦点。

因为遗传了母亲的好基因——长得高、肩膀挺阔、五官清朗,他穿衬衫时候常有人回头。

来华盛顿这一年,介绍人不少,女孩爱慕的短信没少收,办公室里甚至还有两个女生向他直接表白过,一个是法律部的华裔姑娘,另一个是个热烈的巴西女孩。但他都婉拒了,他对西方约会文化里所谓的hangout和date都不感兴趣。

而自从要到林澜的联系方式后,他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看有没有她发的朋友圈。她发得极少,而且他们没有高频聊天,甚至不能算聊天。林澜大多是回复他的问题——简短、有用、不多话。

虽然有点小小的失落,但不妨碍身边人都发现他最近不大一样——同事说他“情绪稳定得吓人”,“回复邮件的语气都变温柔了”。就连项目主管都难得表扬了一句:“顾野最近状态不错,尤其是在那场贷款增信机制的访谈会上。”

他笑而不语。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天他去一个小型讲座演讲他在非洲的经历,林澜也在。会后他在角落偷偷看着林澜刚发来的那句话:“我觉得你的稿子写得很好。”他整整一天嘴角都没有下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