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日月昭昭,天地可鉴
次日,行馆书房内
几人将码头之事告知谢临渊。
“丙字仓西区……”他低声重复着账页上的记录,目光穿透天光,仿佛看到了那在黑暗中如同巨兽般蛰伏的码头,“原来不止是绸缎。”
谢临渊的指尖猛地收紧,粗糙的纸页边缘硌得指骨生疼。他能想象出那个名叫孙繁的小吏在生前发现这些,是何等恐惧,又是凭着怎样一点未泯得良知或是对身后事的惧怕,拼死留下了这点证据。
火药、私盐、兵甲……甚至可能还有更多未记录的。这背后牵扯的,绝非一两个贪腐的漕官那么简单。
“凌风,传令下去!”他的声音显得异常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
“盯死丙字、己字两仓,特别是夜间动静。所有经手相关货品登记、查验的吏员,一个不漏,暗中查清底细。还有,查‘广裕隆’这个名号,明面暗里,都要挖出来。”
“是!”凌风低声应道,身影迅速退了出去。
苏卿卿看着谢临渊面前,那几页染着孙繁的恐惧与鲜血的残账,拿在手中:“这……”
衡阳与萧子衿围了上来,萧子衿最先出声:“这是真的账簿?为何只有这几页?”
“是那孙繁冒死留下的,只有这些。”谢临渊说完,书房内又重归寂静。
大家都明白,这是小桃的姐夫发现了端倪,藏匿了这要命的真账,被人察觉后灭了口。
如今看来,“拐卖案”后并不是结束,仅仅是开始。一场隐藏在漕运滔滔水流下的朝堂斗争,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
上京城外,
一匹快马,蹄铁包裹着湿布,冲破雨幕,悄无声息地碾过京城外泥泞的官道。
“报!江南急信!”传信官高亢的声音划过夜空,沉重的包铁木门发出“吱呀”轻响,门内宦官接过信件,疾步向着皇城内而去。
养心殿内,烛火通明,金兽吐出的檀香丝丝缕缕,却压不住一股无形的、越来越重的寒意。
圣上靠在明黄软榻上,指尖捏着那支毫无修饰的冰冷铜管。他挥退了所有侍从,殿内只剩下他一人,以及灯花偶尔爆开的细微噼啪声。
他用小银刀仔细剔开火漆,倒出里面的东西——并非正式的奏章,而是几页质地粗糙、甚至边缘有些卷曲的纸张,还有一张写满密麻麻小字的素笺。
他先拿起那素笺。目光扫过,眉头渐渐锁紧。上面的字迹他有些熟悉,是那个远在江南、被他委以重任的侄儿笔迹。语气恭谨,甚至带着请罪的惶恐,但所述内容,却字字如刀!
“……平江城外,李平尸首和任职文书出现,经查,死于流匪作乱!此事江南人尽皆知,太子殿下乃被人诬陷。”
“臣查漕运,查获几张漕运账簿残页,其中所记私盐之数,骇人听闻,非一日之功。”
“……火药五十桶,匿于漕粮之中,其心可诛……”
“……甲胄兵刃,借‘压舱石’之名,暗输不明……”
“……臣惶恐,窃以为此非疥癣之疾,实乃心腹大患,动摇国本……”
圣上的呼吸渐渐粗重起来,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颤抖。不是害怕,是怒极!
他猛地放下素笺,抓起那几页残账。上面的字迹潦草慌乱,墨迹深浅不一,显然是在极度惊恐中仓促写就。一行行,一列列,记录着与官方账册截然不同的货物、数量、时间、交接代号!
“黑火药……私盐……兵刃甲胄”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口!
“砰!”
圣上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上的玉管狼毫跳动不止,砚台里的墨汁溅出少许,污了明黄的绸缎。
“好……好得很!”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胸膛剧烈起伏,脸上因极度愤怒而泛起潮红,“朕的漕运……朕的江山……竟成了尔等鼠辈的私囊!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他眼前闪过朝堂上那些道貌岸然的脸孔,闪过儿子们之间看似平和的请安问询,闪过江南年年报平安的奏折……原来底下,早已腐烂至此!
——
太子府内,
往日门庭若市的景象不再,朱红宫门紧闭,侍卫林立,透着令人窒息的沉寂。太子被囚于府中“反省”的旨意,笼罩在每个依附太子之人的心头。
“殿下,谢世子上奏,证明了您是被诬陷的,圣上下旨了,解除了您的禁制,命您继续审理江南拐卖案,务必将参与其中的官员全部抓出来!”
太子府中的宦官兴高采烈地来报,房中雍容华贵的男子放下手中的笔,嘴角勾起一抹自信,大步流星地走出去。
窗外一片落叶飘进书房,慢慢悠悠地落在桌上,只见桌面宣纸上苍劲有力地写着八个字
“日月昭昭,天地可鉴”
——
这些日子里平江城内,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先是有人在平江城外发现一具尸体,旁边的包袱中放着官服和任命文书,经官府核实,现在已经确认正是新任平江府通判李平。
而后,上京来了传旨官。圣旨上说,圣上听闻江南拐卖案件震怒,令太子彻查上京官员,现已将涉案官员尽数收押,查抄家产,命大理寺和刑部共同审理。
受害女子由朝廷安排返家,与家人团聚,圣上特准将被抄官员的家财拿出来,用作受害人的补偿,受害女子返家后,补偿钱财作为嫁妆由受害女子掌管,父母及其家人不可擅自处理。
更让众人传得沸沸扬扬的则是最近码头上的事,那日,有不少在码头上做活的力夫说,最近码头搬运时,有不少官兵守着,大家干活都小心翼翼许多。
后来有人在张府门口看到张怀远被官兵带走,孙府被查抄,众人才知张怀远和吴通判被罢免官职,押解回京受审,由谢临渊暂代平江府知府之职,查清漕运案件。
平江百姓们奔走相告,街谈巷议皆云:“这回可真是遇上青天大老爷了!圣上圣明,太子爷大义,替咱们小民做了主,除了大害!”
平江行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