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宴;善举;眼中有光 - 浓云下的西雅图 - 江柏柏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花宴;善举;眼中有光

花宴;善举;眼中有光

苏潼青打开车库门,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太阳依然很足。沥青地面黑黑的,泛着耀眼的光。她打开后备箱,把手上的大包小包放进去,蛋糕盒子和点心匣子分别卡紧,又进屋拎了两把刀出来。这是刀架里最长的两把刀,带齿,每把都是一尺多长。她一手拿一把,交叉比划了两下。有一个角度,刀刃折射的光突然把苏潼青晃了一下,她本能地眯起眼睛躲了一下,然后把它们放进后备箱的纸盒子里。她给两把刀拍了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写了三个字:去赴宴。

平时只是5分钟的车程,今天却感觉翻了好几倍。不仅要开得慢,还得稳,平常并线拐弯儿过减速墩时的自在感收起来,苏潼青开得像个刚上路的新手,用小岳岳的话说就是:绷住,你得绷住!所以在路上要是遇到前面的车开得特别慢又特别面,除了各种杀手,还有一种小概率的可能:他的后备箱里装着蛋糕和点心,没有备用的,所以一丁点儿差错都不能出。

苏潼青赴的是黎飒家的花宴。

黎飒家的房子位于一个小区的尽头,一条路走到头变成一片圆形的路面,围绕这个圆形有几户人家,好处是不会有过路的车子和人,只是几户邻居,很安静。通常这样的位置叫做一个court,如果地址里的门牌号旁有这么个词儿,房子就是位于这样一个位置。黎飒家的后院没有其他人家,是一片松树林,一条小溪从林中潺潺流过,静谧清幽。疫情期间,他们把后院升级了一下,自己盖了新的木质露台,就在距离树林和小溪最近的一面,还在花园里铺了石头路,曲径通幽,非常美妙。露台一边刚好摆一张长条桌,够10来个人入座,另外一边还有长椅和茶几,整体设计既简单又实用。背景就是深绿色的松林和永不停歇的水流,有景有声,城市中的世外桃源。自从新露台竣工,加上州里对室外场所聚会人数的限制放宽,黎飒开始在她的松林露台上做文章,把自己的烹饪才华和生活美学完美结合,慢慢演绎成为以花或色彩为主题、融贯中西的美丽盛会。食物、色彩和花朵相互搭配,相辅相成,每次都刷新着苏潼青对于“美”和“美食”的认知。

今天的花宴并不是普通的聚会吃饭,而是有渊源、有故事的。还是一年半前,2020年初,武汉刚刚开始出现疫情不久,华中科技大学西雅图校友会的陈琼牵头,与西雅图湖北同乡会、华州美国华人联合会组成联合工作组,短时间内便在海内外召集了200多名志愿者,建立了从西雅图到遍布整个湖北省的多级物流网,把超过百万美元的医疗物资送到湖北省内200多家医院和医生的手中。捐赠物资不仅包括医用口罩、面罩、手套和吸氧管等耗材,更有呼吸机、雾化器、血氧仪和救护车等大型医疗设备,并在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设立了12万美元的奖学金。

第一批从西雅图发出的物资2020年1月31日送到武汉协和医院各科室医生手中,之后又有第二批、第三批……这样大规模、跨国境、涉及几百人的合作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还是特殊时期,尤其还是那么短的时间内调集人力物力和物流,难度难以想象。疫情初期,各种相关医疗物资紧缺不说,人心惶惶,照陈琼的话来说就是200多志愿者个个给力。有人牵头,有人组织,有人配合,还得有钱。当时的宣传工作也跟得很紧,每天公众号都有更新,公布最新进展,总之每个人都毫无保留地倾力奉献,所以才能成就如此高难度的复杂操作。

而这场花宴,便是当时筹集资金的方式之一:黎飒在自己家里为10位客人提供一顿晚餐,然后把每位客人的餐费捐赠给联合工作组,用于援助湖北的医疗物资。饭是早就卖出去了,却因为州里对于聚会的限制而一拖再拖,直到一年多以后的现在才得以实现。黎飒叫上苏潼青,负责所有甜品,此外还要帮厨,都是苏潼青最爱做的事情,也算自己的一点贡献。

熄火的时候,苏潼青松了一口气。她把确认完好无损的蛋糕、点心和大包小包搬到后院,已经有客人在那里开始一起帮忙准备了。今天的着装要求是白色连衣裙,花宴的主题是百合,所有色彩围绕粉色和白色,纯净唯美。黎飒蒯着一篮子刚刚从前院剪下的盛放中的粉色百合,黄芯摘掉,拿出一朵插在桌上的小玻璃罐子里,左看右看,调整到姿态和花形最美的角度,然后向帮忙插花的客人强调每个人面前的这朵花一定都要朝一个方向,两排花瓶也一定要在一条线上,歪一点点都不行。

木制长条桌中间铺了一条黑白格的棉质桌旗,为粉色和白色增添了一些质朴和“压得住”。桌旗上已经摆了几样食物——黎飒的招牌三文鱼慕斯配黑莓鹌鹑蛋什锦以及陈琼带来的热干面,旁边一溜小料,这样充满浓厚武汉味道的食物也是援助武汉乃至整个湖北主题的点睛之笔。桌子中央是一个高高的甜品台,那是黎飒专门为苏潼青的蛋糕留的地方。想占据c位可没那么容易,黎飒要求不要蛋糕底座,因为即使是与甜品台相同的白色,多那么块纸板也不够完美,所以需要把蛋糕移到甜品台上。看,这就是黎飒,要求苛刻,才会完美,可是这对苏潼青来说还真是有点儿挑战,紧张了好一阵子。所以过了路上运输这一关,真正的难点还在后面,而且是在现场进行,有人旁观,演砸了忒难看。苏潼青把蛋糕放到离甜品台比较近的位置,一手拿一把刀,呈90度分别塞进蛋糕和纸板之间,然后试着轻轻往上提了一下,感觉手上的力度均匀,蛋糕也没有往下沉的意思,四周都照顾到了,然后继续往上提,直到离开纸板,等提到稍高一点时就往甜品台上方移动。苏潼青一直提着一口气,完全不敢呼吸,帮忙的客人站在一边,也大气不敢出一口。直到苏潼青把蛋糕正正地对准甜品台的中央放下,再轻轻抽出两把刀,包括苏潼青在内的所有人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天晚上,所有人都很尽兴。吃得尽兴,聊得尽兴,拍照尽兴,苏潼青在厨房忙活得也很尽兴。她跟黎飒学到了几个洋气又好吃的新菜,除了三文鱼慕斯,还有扇贝刺身配黑鱼籽、西班牙火腿配蜜瓜片、日式味噌煎鳕鱼配鸡汁青豆米饭,饮料有醪糟奶茶,甜品是莓子慕斯、覆盆子挞和香草蛋糕。在厨房忙活完的黎飒和苏潼青也坐到桌旁,跟客人一起举杯。迟来的捐款宴席变成了一次意义不同的相聚,为大家一起走过的艰难日子,为已经可以看到的曙光,为每一个人在这场疫情中的失去和得到,为自己,为身边和远方的每一个人。

花宴上,苏潼青意外遇到了lily,她也是小大师的干将之一,之前中秋做月饼捐赠国内贫困地区学校的活动中认识的。这是lily负责的项目,也是小大师每年的传统项目之一。多年以来,lily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几年前曾经帮助一对收养中国女童的美国夫妇筹集去中国寻根的款项,帖子当时被很多中外朋友传递,短短几天便筹到了所需的费用。

十来年前,这对夫妇和其他几对美国夫妇一同前往中国,分别收养了各自的中国孩子。这对夫妇收养的女孩儿当时只有几个月大,起名rachel,虽然脑部患有残疾,却被养父母视为天赐的礼物。rachel被带回西雅图后,一岁左右做了一个大手术,所幸非常成功,也是rachel不幸中的万幸。养父母一直很重视rachel与中国的联系,鼓励她接触中国文化,用非常有限的收入送她去恒达舞蹈学校学习中国舞。后来养父母双双失业,妈妈靠帮人遛狗的微薄收入继续为女儿交舞蹈课学费,之后养父又被诊断出喉癌,需要放化疗,让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不得不停掉rachel的舞蹈课。李老师听说后,免掉了rachel的学费,让妈妈感动得落泪。好在养父身体恢复,又开始工作,一家人终于度过难关。

lily从认识养母的那一天起就知道他们打算在女儿10岁的时候去中国的家乡看一看,但是因为经济的原因恐怕很难实现这个愿望,所以lily发动大家资助这个温暖而又有爱的家庭,帮助他们筹集中国之行的资金。让苏潼青泪目的是,养母一直告诉rachel,你的亲生母亲一定很爱你,她离开你一定有她的苦衷,只是我们不知道,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哪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相信我,她是爱你的。让苏潼青感动的是,自己身边其实有这么多善良的人们,认识的,不认识的,他们早就突破了国籍、种族和民族的界限,默默无闻,充满仁爱。而这只是十几万被美国夫妇收养的中国孤儿其中的一个,这其中,绝大多数孩子都身有残疾。幸运的是,他们依然可以拥有幸福的家庭和充满自信、希望与期待的明天。

2021年7月的最后一天。

傍晚,苏潼青去谭越家给她送一盒新出炉的中式酥皮点心。装好盒子的时候,苏潼青又一时兴起,倒了点儿墨汁。几个星期前,谭越送给苏潼青一大盒新采摘的蓝莓,苏潼青留了一些特别俊俏的,然后把剩下的熬成蓝莓酱,再用蓝莓酱做成黄油蓝莓挞,找了张红色碎花纸,写了三个字:“还是我”,盖在盒子上,留在谭越家门口。今天,苏潼青在淡粉色调的纸上写了四个字:“眼中有光”,盖在盒子上,再用麻绳绕了两下,系个活扣。她们头天刚刚去过西雅图一个日本花园拍绣球,一个位于隐蔽树丛中的小池塘,旁边有几大丛比人高出很多的蓝紫色绣球。花太重,一部分跌入水中。当时太阳已经偏西,金黄色的余晖落满池塘,分不清花与倒影。苏潼青脱掉鞋,坐在池塘边,脚在水里泡了俩钟头;谭越在池塘对面,站着、蹲着、半跪着,后背晒了俩钟头。

照片很美,挑出9张着实让苏潼青费了点功夫,充分体会到什么叫做舍不得,也放不下。她在朋友圈给九宫格写了六个字:水中央,无尽夏,收获美言无数,很多女朋友要去了地址。苏潼青把点心递给谭越,然后两个人就站在门口聊天,几个月前被苏潼青掰下来的门铃还没有复原。

夏日傍晚凉爽的清风,吹透身后的竹林,簌簌作响。她们聊起疫情开始到现在的每次外出拍照,竟然已经跨越了秋春夏三季,对苏潼青来说已然成为一种特殊而又令人期待的陪伴,全因疫情而起。苏潼青突然问谭越,虽然冬天没有一起出去过,只是另外三个温和的季节,可是为什么每次拍照的时候都觉得好冷?谭越点点头,突然又发现不对,昨天去拍绣球就不冷啊,太阳那么晒。苏潼青说,那一池子水其实是冰冷的,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清凉舒适,有点儿山上流下来的融化的雪水那种凛冽。谭越非常意外,说完全想不到,因为镜头里一点看不出苏潼青那样坐着有什么不适。苏潼青说不但水很冷,水面上还有很多各种形态、各种脚数的虫子和蜘蛛,对于一个很怕这些物种的人来说,只能尽量不去看它们,好在它们也并不会去招惹苏潼青,各自相安无事。而所有这些不适和不快,都可以被距离抹去,让画面看上去和谐美好。她们之所以有不同的认知,只是因为她们的距离和角度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体验也就不同。

谭越低头看了看盒子上的字,轻轻一笑。

是的,角度可以不同,位置可以不同,体验可以不同,却同样可以,眼中有光。

全文完

初稿

2022年10月19日

西雅图

一校

2023年1月1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