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印制票据(一)
按照朝廷的早朝制度,寅时之前大臣们就要在午门集合,按照官职的大小排队,等听到卯时的钟声,才能按照排好的队伍进入皇宫,在通过金水桥广场时还要重新整理队伍,等着钟鸣开门之后进入文华殿,文武官员分为左右两列进入。待皇帝进入安坐之后,由鸿胪寺“唱”入班。此时文武官员左右两班齐进,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之后行礼,奏事。
罗彦虽然挖空心思想获得了挤入早朝的资格,可早朝的制度也却是让人难受,虽然按照要求要在寅时之前到达午门,可罗彦必须在子时就要起床,整理仪容,从家中骑马到西安门而后下马整理官服走向皇宫,像罗彦这种小官更要在丑时中到达午门。在进入文华殿之前的整个过程都会有监视的御史记录,若有违规,就要受到严惩。罗彦第一次上早朝更是一点不能马虎。
罗彦的御史身份虽然是七品可他的户部员外郎的身份却是从五品,在御史中的排序中就自然排在了所有御史的前方,这也让罗彦有一种锋芒在背的感觉,他总能感到有一双眼睛在不时扫视自己。
今日早朝,云南道御史张茂梧上奏靖藩王叔侄争夺爵位的事情,督师王象乾上奏处理边境插汉部落的事情,兵部尚书王在晋再次弹劾吴玊,皇上要求督师袁崇焕在山海关相机做好边关攻防,抚臣王应豸扼守古北、喜峰口等地以没有敌军进入关内为功,总督喻安性暂时住在关门东西策应,待事情稍微平息就回到密云镇守。
早朝散后,参加早朝的官员都会回到自己的衙门睡个回笼觉,有的会在路上简单吃一点早餐,有的会有下人带着早餐在午门外等候,路上官员各怀心思彼此相互交流的并不多,只有少数因为公事会进行简单的交流。
都察院的门口,铭心带着装有早餐和放大镜的食盒早已等候在门前,罗彦在这里接到食盒便打发铭心回府,自己回到都察院的房间。这个时候,官员都会明智地选择互不打扰,在自己的房间睡回笼觉。
罗彦心中装着事情,回笼觉睡得时间并不长,等会他还要到户部的刊印司挑选合适的纸张,尽快印出统一的核销票据。趁着曹于汴还没有醒来的功夫,罗彦简单勾列出票据的大致内容。票面上要显示出时间、费用多少、理由、消费人的姓名、消费的地点、审核人的姓名及驿丞的姓名,总驿丞的姓名这些内容,罗彦也要做个简单的排布。总驿丞是罗彦为了更好的控制驿站的运作,在每道设立一个总管,这也更便于驿丞们地相互监督及信息的传达。对于驿站的总体运转,罗彦也有了大概的方略,罗俊还要考取功名,他不便于央求他帮助自己,罗士闲来也没有什么事情让他来帮助自己也是不错的选择,周织晨现在跟随自己,也可以帮助自己,但他对这个骗子出身的人,心中还有芥蒂,在进入京城前就安排他在京城暂住,就放手不管。
回想着自己能用的人,罗彦迫切需要找到几个帮手,宋应星兄弟两人多次行走在驿站,也是他考虑的人选,书信已经寄去,只是不知他们的想法,他对这两个兄弟不敢抱太大的信心。估摸着曹于汴已经醒来,罗彦就带着礼物到了曹于汴的衙门。
“前辈,这是我从佛郎机人那里买来的放大镜,听说对年龄大的读书人看书特别有用,你试一下”罗彦在简单介绍了这次出行,就拿出放大镜。
曹于汴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虽然书籍的字体比较大,还可以看的清,但也有些昏,听到罗彦的话,曹于汴还是赶快试用一下“不错,确实清晰了许多,仲美,让你费心了”
曹于汴的反应还是让罗彦心中有些高兴,这也让他有了售卖这种放大镜的打算,朝中有很多年过古稀之人,他们应该都需要这种东西,徐光启经常与红夷人交往弄到这配方应没有多少问题。又与曹于汴简单寒暄一番,告诉他自己对管好驿站的信息,就辞别曹于汴前往户部拜见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
“下官张罗彦拜见尚书大人”罗彦对毕自严并不熟悉,见到这位已到天命之年的老人,罗彦只有以官场的礼节与他见面。
“原来是张大人,早就听说过你,不错,年轻有为,你能把驿站接下来,老夫佩服呀”见到罗彦,毕自严非常热情。对于理财,他颇有自信,驿站的情况他也很了解,但他也不敢轻易接下驿站并保证朝廷不投入一文钱,对于罗彦他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在进京的路上,他已初步知道罗彦怎么运行驿站,他更想知道罗彦今后该如何做,才能保证驿站的正常运转。
对于驿站的情况,罗彦在刚开始的时间只做了简单的介绍,随着毕自严的提问,他们的谈话越来越深入,他们的谈话已不再局限于驿站的运作,更在朝廷的财政方面做了深入地探讨,罗彦认为朝廷的财政不在于节流更在于开源,应该多方面增加财政的收入,节流是为了防止过度的铺张浪费,开源才是根本,朝廷合理地制度是保证开源顺利实施的源泉。毕自严的话也让罗彦如沐春风,他认为在有限的环境下,钱币的合理使用及高效使用也是财政的重要手段。
时间在他们的谈话间飞速前进,窗外的阳光已逐渐西斜,两人却仍沉浸在激烈的讨论中,他们如同多年不见的朋友,又如同相见恨晚的知音在彼此谈论自己的心声,精神的享受似乎麻痹了身体的反应,从肚子传来的“隆隆”之音却如同炸雷击在宁静的水面,溅起一朵朵浪花。
“看看,肚子已在叫屈了,部内的刊印坊就在广宁门大街那里,你有什么需要就直接去那里就可以”毕自严首先打破了这次谈话。
告别毕自严,太阳已经西落,罗彦也顾不得肚子的抗议,直接走向广宁门大街户部的刊印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