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百日宴 - 明末爲 - 木森林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爲 >

第31章百日宴

朝阳门大街一处占地约十亩的宅院,经过修缮,已重新焕发出往日的辉煌,日光透过玻璃,把它的温暖带给室内,也把它的光明带到了每一处角落。

这里是崇祯赏赐给罗彦的宅院,比起原来的宅院,这里就宽敞太多,客房、花园、连廊、广场等,这里一应俱全。

罗彦儿子的百日宴也就安排在了这个新居之中,既给儿子张思齐办了百日宴,也算办理了乔迁之喜,同时也给新的院落增添了不少人气。

宅院大门上两个金色的‘张府’二字,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门前,张纯臣、铭心等人迎接着前来祝贺的宾客、周织晨、罗俊、罗士等则忙前忙后安排客人入院就坐。

内阁次辅、皇上身边红人的百日宴,更让这里热闹非凡,客人来往不绝,朝中从来不缺少墙头草,他们也想借机拉进与罗彦的关系,不管是否收到请柬,都想要了凑一份子,这让今日的百日宴就显得格外隆重。

六部尚书、王公贵族的到来,更让这次的百日宴宣示了罗彦的权威。

周延儒同样参加了今日的百日宴,除了礼节原因,他更想了解罗彦在朝中的影响力及与罗彦亲近的人员。

“成大人,罗彦今日的排场可不小呀”

“是不小,毕竟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就做到内阁次辅的位置,前途不可限量。周大人在他这般大时,恐怕还在奋发读书。”

“是呀,我同他这般大时,也才刚中状元,开始步入仕途,只是不知道,罗彦今后再有了功绩,前途会怎么样,朝中还有什么官职给他封。”

“周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呵呵,也没什么,我是替罗彦担忧呀”周延儒现在已经想明白了,与其用一些阴谋手段,还不如用阳谋,让罗彦继续立功,崇祯现在已安排自己来制衡罗彦,将来他自己也会想明白,罗彦在朝中的势力与日俱增,就会功高震主,那时,才是他的真正机会。

“唉,可惜了,朝中这样的人才也确实少有,不知到将来会如何?”

说话间,已入午时,崇祯派来祝贺的内臣也到了张府,罗彦带着家人赶快来迎接,叩拜皇上的恩典。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张罗彦俸忠体国,封张罗彦为太子太傅,徐氏贤惠,封二品诰命,荫张思齐锦衣卫千户,赐黄金百两、绸缎100匹。”

崇祯的册封,让这次的宴席进入了高潮,宾客们都在为罗彦得到的荣耀感到震惊,也对罗彦将来的仕途充满了希望。

随着宾客的陆续入座,鞭炮声响起,罗彦也开始进入敬酒的环节,答谢前来祝贺的宾朋。

这一天对罗彦来说,是繁忙劳累的,各种应酬、礼节乐意不绝,直到天色渐暗,宾客陆续离去,罗彦才有了稍微空闲的时间,来到后面的寝室,拨弄已陷入沉睡的儿子。

“今天,你又给母亲说了么,让他们搬到这里居住”罗彦歪在床榻之上问道。

“说了,可他们还是不愿意,说在那里住习惯了,况且还有罗善、罗喆、罗辅三人,要在那里悉心教导他们。”尓惠也有些无奈,这里院落不小,只有他们夫妇居住,就有些冷清。

“他们不来就算了,要不然就让外祖父搬来住,也不要在那里租房了,这里有这么多房子,有时间的话,我也可以向祖父多问些学问。”

不提罗彦夫妇说的私密话,今日,宋应星从顺义炼铁回来,给罗彦带来的消息也让罗彦终于看到了希望。

宋应星自从想从材料入手,改进大炮与鸟铳,他就把自己的行囊搬到了顺义炼铁坊。

朝廷现在普遍使用的炼铁工艺就是利用高炉先把铁矿石、焦煤、石灰石加入其中,经过加热,从炉内流出生铁水,顺着流槽,进入炒钢炉中,工匠利用柳木棍搅拌粘稠状的铁水,生产钢,可这种钢,却不能满足铸炮的要求。

根据宋应星的观察,有的工匠炒出来的钢质较好,有的工匠炒出来的钢质要差,并且熟练的工匠炒出的钢质也是时好时差,不稳定。

宋应星认为,造成钢质出现差异的关键,在于炒炼的过程。他正在尝试如何把钢质变得更加稳定。

对于宋应星的想法,罗彦给出建议,既然白银可以变成汁液,可以控制配方,为什么不能把钢也烧成汁液,控制配方。

对罗彦今日的百日宴,崇祯同样看在眼中,这也让崇祯对他产生了一种厌恶。然而,理智告诉他,罗彦现在还不能动,他还要罗彦替他收复辽东,罗彦也许还能替自己弄到更多的财政收入。

崇祯想不到的是,在罗彦收复辽东之后,罗彦的威望也会在朝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些利益群体也会更加坚定地信任罗彦,同时,这种制度也给朝廷开了先例,让今后的战争有了明确的目的。

对于袁崇焕,崇祯现在已不敢指望,他承诺五年收复辽东,可两年过去,他非但没有任何收复的迹象,还让清军入关,这是崇祯不能原谅的。

原指望周延儒前来制约罗彦,除了刚开始做了一点事情,现在却没有了动静,并且还去参加了百日宴。

想到这些,崇祯觉得自己真的是成了孤家寡人,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大臣,所有的人都在欺骗自己。

崇祯这种孤僻、多疑的性格,也给他以后带来了危机,罗彦虽然已在竭力改变他的这种性格,可随着罗彦给崇祯造成的危机感,也刺激着的神经崇祯。

崇祯的变化,让所有人都还蒙在鼓里,给罗彦最为明显的做法,就是在百日宴过后的两天,崇祯以罗彦的儿子为太子伴读的名义,给罗彦的府中,派来两名宫女,美其名曰,照顾太子伴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