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火车 - 明末爲 - 木森林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爲 >

第37章火车

华允诚本想到山东接人,可山东巡抚王从义在听到通州需要难民的时候,就直接拒绝了前来接人的方案,由山东直接出路费,把一批批难民送到了通州,他们怎么会不积极,大量难民离开山东,这对于当地的治安、财政的压力都是百利无害的事。

官道上,百姓有的推着推车,有的挑着篓筐,把石灰石从石径山运往修路现场,成排成排的百姓拿着铁锨,把挖出的土壤撩到路基两侧,后面的百姓则把土壤碾碎与淋过的石灰石,均匀地拌合在一起,撂在路基之内,跟着就有百姓三、五成群地抬起巨石,砸在混合后的三七土上。

原本计划两个月的时间修完路基,只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整个路基修筑。

华允诚在路基完成当日,就邀请罗彦前来参观,他们骑着骏马,漫步在平整的路基上,边走边聊。

“不错,这进度很快,华大人的组织能力很强呀”

“这也是大人的主意,下官不敢居功。”

“呵呵,这些话我们就不要说了,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做?”

“从明日起,我就安排人开始铺设枕木,后面及时用道轨把这些枕木连接起来,估计一个月的时间也可以全部完工,只是这些百姓到时怎么办?”

“那就先让他们在‘驰道’两侧种树,通车的那天我也会请皇上前来体验,路边也要好看一些,之后,就准备修筑到天津、山海关的‘驰道’。”罗彦心中早就有了规划。

时间飞驰,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罗彦伴随的崇祯的龙撵,浩浩荡荡地向着广渠门前行,内侍、锦衣卫在前方开路,两旁围观的百姓下跪着身体,高呼“万岁、万万岁”。

广渠门外,一个围起来的广场内,停着一个形状怪异的机车,前方是王徵造的火轮,后面挂着十节整齐一致的车厢,唯一不同的就是,第一节车厢两侧镶着两条金龙。

每节车厢都用红木围成一个封闭的厢房,厢房左、右、前方开了三个窗,明亮的玻璃镶在窗上,遮蔽外面的风雨,厢房的窗户让每个坐在里边的人,都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

“仲美,你带着夫人,随朕、皇后、田妃、袁妃坐在第一节车厢,也便于朕问话”

进入车厢,中间留有一个通道,两侧固定着六把红木椅子,后方悬挂精美的窗帘。

崇祯与周皇后坐在最前面,罗彦带着尓惠坐在最后一排,在所有人都落座后,崇祯一声令下,王徵摆弄着机车开始缓慢地向前移动。

“动了,动了”周皇后激动起来。

“真的动了,皇上”田妃、袁妃也都叫了起来。

“仲美,你这个办法太好了,皇上你要好好奖励一下仲美”周皇后替罗彦说起好话,他知道,前段时间崇祯对罗彦有些意见。

“朕知道,那个造出机车的王徵也要奖赏”

“皇上,前面开机车的就是王徵。”

坐在第一排,崇祯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徵正在把一铲铲煤,撂进燃烧室,随着温度的升高,机车快速向前疾驰。

“这那里是什么机车,这就是火车么”

“火车?这个叫法不错,袁妃,你的这个叫法非常好,以后就叫火车”

驰道两旁的树木,从眼前飞驰而过,锦衣卫骑着骏马在火车两侧飞奔,保护崇祯的安全。如果不是倒退的树木,坐在车厢内丝毫感觉不到火车在前进。

“皇上,火车跑这么快,这一点也不颠簸,比坐轿子还要平稳呀”

“田妃喜欢吧,这都是仲美的想法好,他的脑袋里总会冒出这些奇怪的做法,你还不用说,每次都给朝廷带来不少好处”

“这也是大臣们的学问好,臣建议,皇上何不成立一个衙门,专门负责这些技艺的研制,也让这些技艺传承下去。”

“好,就在翰林院下面设一个衙门,这事就由你来办”崇祯心情大好。

现在的火车速度不快,从北京到通州一来一回,也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可它的运力就提高了太多。

每节车厢都设了六个座位,按照王徵的估计,火车每次可以带动200石的货物,这样的运载量比起牛车强了太多。

“什么,每人要十两银子?算了,算了,就体验一次。”

广渠门外的火车售票处在崇祯离开后,就开始卖票,这个票价也是罗彦交代铭心定下来的。罗彦作为民间的代表,特意委托了铭心来替自己监督整个驰道的运转和账目。

看着售票处排起来的长队,铭心为少爷的奇特想法感到自豪,也对少爷委以重任,感到感激。

“铭心,还有座位吗”徐光启带着李之藻、龙华民、熊三拔、邓玉函等基督教人士也来到了售票处。

“老爷子,你怎么亲自来了,你来了怎么能没有座位?”

“我们这次来,除了要体验一下坐火车的感觉,还要看看罗彦弄的这个火车,没想到。他不吭不响就弄出这么个东西”

“这也是少爷的策略,你不要怪少爷,只有这样,才能让京城人震撼,就有了更多想要体验的人”

“这孩子,鬼点子不少,听说有的人为了抢先体验,已把票价提升到了20两,我只有卖着着老脸来这里找你。”

“看你说的,我先带你们进站,火车回来还要半个时辰,我带你们先到站内看看”

李之藻、邓玉函在他人的搀扶下随着众人一起进入车站,他们虽然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可作为技术性人才,他们对这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兴趣。

火车这个新鲜的事物,在罗彦的筹划下,先期主要为了满足京城人士的观光需要,后期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运送货物上面。

火车投入运营一个月,带来了近10万两的收入,可售票处买票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这让那些早期没有入股的人看着眼红,按照有心人的估计,用不了两个月,就会收回全部成本,这用抢钱来形容也不为过。

在他们的推动下,通往天津、山海关、卫辉的驰道开始同时投入建设,同时一个新的衙门也挂牌成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