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风雨欲来
对面不再有别的声响,董公公是独自一人前来,很显然,他知道昭王在此处。很快地上前迎住昭王,又领头开路,远去了。
亲王的英挺身姿消失在营帐火光前头那一片憧憧人影之中。
姜遥一直提着的一口气,终于松了下来,摸了摸脖子,脑袋还在。
四周恢复了寂静,此时这一片小小的沙洲,除了流水虫鸣之声,便只有在野外而显得格外明亮的璀璨星空作伴。
她退了几步,回到沙洲中央,坐在那座小巧的棚子外头,望着河水出神。
她的欲擒故纵成功了吗?不知道。但至少昭王殿下放了话,要她等着,便是愿意与她周旋。
只要能够周旋,成功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
话说回来,这个地方着实不错。虽然在河水中央,却并不寒凉,有一股回旋的南风在此处打转。昭王殿下挺会挑地方的。
姜遥回头望望那棚子,里面一张矮榻上面铺着一片席子,并不华丽,是简朴而实用的。
榻子正面对着水边,纱帐被风吹拂起来之时,坐在榻上便能望水远眺。
天黑了打不了水漂,她干脆挪进了棚子里面,在矮榻上面丝毫不客气地躺了下来。
既然这儿半天都没人,昭王殿下又已经走了,便姑且借来用一用。
能躺着绝不坐着。
刚刚被鸟儿追了半天,也着实劳累。侧躺着望向前方的半面星空、半片水面,姜遥思忖着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她的孤注一掷,不论是“注”,还是“掷”,都薄弱得可怜。但除此之外,她还能有别的办法吗?
……
……
月光走动了浅浅几步。更不深,露也重。
各处大营之中,热闹的动静甚嚣尘上。皇帝的大帐离得远,身边还跟着敖丰敖老督主,无人敢去打扰。
大多数的公卿王侯们,自得其乐,把酒言欢。
贵族们出了京城,又向往着围猎,满身蓄势待发的热忱无处释放,朝堂和宫廷的规矩在秋狝之时,向来格外宽松,
出来几日,夜夜把酒已是常态。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摸黑到了水岸边上,一把已经有些喑哑的嗓音吩咐道:“你去吧,不必在此伺候。”
“奴婢遵命……殿下好歹把氅子披上。”
“知道了。方才多饮了几杯,身子有些发热,你且回去看着袁简,莫饮得过了头。还有,那野人呢?”
另一把熟悉的声音回道:“回殿下的话,一直未曾见着,不知道又躲到哪儿去了。奴婢去找找?”
“别让她死了。”
“咳咳!”邝公公把裘氅给太子殿下围好。心中暗想,姜遥现在是什么人?
东宫里头作威作福,昭王府里刀下论理,稍微有那么点儿心思和功夫爱打探的人,都知道这一位眼下是两宫之中的大红人。
想要她死?谁敢。除非是皇帝陛下亲自发号施令。
可惜皇帝本人,比太子殿下还要更加像个吉祥物。一天到晚和稀泥:“寡人知道了,知道了。”“众卿家看着办、看着办。”
这一回出宫,也是深居简出,沉迷修身养性。皇帝似乎只把自己当作那高高在上的泥胎木偶,时不时供众人拜一拜,就算完成了使命。
邝海山把冰冷的太子殿下围得热热乎乎之后,便快步甩着拂尘走了。
姜遥这丫头,每天一到驻跸之时就不见人影。
虽然省得太子罚她了,但又怕她在别处生事。
再说了,她再是红人,又岂能红得过纪贵妃?
虽说这一次北上,纪贵妃并未跟随皇帝出行,天冷了,路途又颠簸,贵妃的娇贵身子遭不住。
但是真正手眼通天的人,出现或者不出现,又有什么区别?
可别真的撞在她手上了。
。
姜遥没有撞在纪贵妃手上,她睡得正香。
趴在宇文钦的席子上面,简直像是回到了快乐老家。
这回她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这一处如同水中桃源一般的地方,居然会是太子殿下令人铺就的。
至于昭王为何会出现在此处——除了他的确是在训鸟之外,事实上,仍然是刻意跟随接近她而来。
姜遥显然还不清楚,男子对于自己意动之人,会有何等的举动和手段。
根本用不着她去制造什么偶遇,那人自然会来偶遇她。
而太子殿下又为何铺就此处?
宇文钦知道自己在路途之中必定会饮酒。
谢谦……远远不如以前那么好控制了。
他不知道他何时就会出现,只得时时预备着。或者说,某一时有个去处,对于宇文钦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