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过河拆桥 - 威凤赋之李世民 - momoca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06章过河拆桥

封德彝手持一份来自河北的紧急战报,心急如焚地冲向御书房,仿佛这战报中的消息比他的生命还要重要。

他一路小跑,甚至顾不得周围人的侧目,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将这个好消息禀报给李渊陛下。

终于,封德彝来到了御书房门前,他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轻轻地推开门,迈步走了进去。

一见到李渊,封德彝便迫不及待地说道:“陛下,大喜啊!河北那边传来了捷报。”

李渊原本正端坐在御书房的椅子上,听到封德彝的话,他猛地站起身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快步走到封德彝面前,急切地问道:“快说,战况如何?”

封德彝一脸喜色,脚步匆匆地走到李渊面前,双手将手中的战报高高举起,呈递给李渊,同时难掩兴奋之情地说道:“陛下,大喜啊!秦王殿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刘黑闼的主力部队杀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最后竟然全军覆没啊!刘黑闼眼见大势已去,吓得魂飞魄散,只敢带着区区两百多残兵败将,如丧家之犬般仓皇逃窜,投奔东突厥去了。如今,河北那边已经彻底平定啦!”

李渊闻听此言,心中的充满喜悦之情。他急忙接过战报,迫不及待地快速浏览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李渊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最后竟然笑得合不拢嘴。他激动万分地说道:“好!好啊!二郎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此乃我大唐之幸事啊!”

紧接着,李渊又将战报从头到尾仔细查看了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他看到战报中详细记载我军不仅斩杀了一万多汉东军,还有数千汉东军在逃跑途中被河水淹死时,不禁开怀大笑道:“哈哈哈哈,这些乌合之众也敢跟朕叫板,简直是不自量力!”这一次,李世民再一次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地帮李渊铲除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陛下,河北被平定,此乃天大的好事啊!”同样在御书房的裴寂先是向李渊道贺,继而语气一转。只见裴寂眉头紧皱,面色凝重,忧心忡忡地说道:“然而,秦王如今战功赫赫,若不加以节制,恐日后连陛下您亦难以与之抗衡啊!”他的言辞仿若惊雷,在御书房中炸响,令原本轻松的氛围霎时变得肃穆起来。

李渊听了裴寂的话,沉默不语。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抬起头,看着封德彝,眼中闪过一丝疑虑,问道:“封伦,之前被二郎招降的洛阳城现在怎样?”

封德彝见李渊询问,赶忙回答道:“自从捉了王世充等人之后,洛阳城很快就恢复了昔日的繁荣。城中百姓安居乐业,商业活动也十分活跃。而且,他们个个都以成为我们大唐的子民为荣,对陛下和朝廷充满了敬畏之情。”

李渊听完封德彝的话后,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原本以为李世民在洛阳城的招抚工作只是一般水平,但没想到竟然如此出色。这让李渊心中不禁一紧,因为他早就对李世民的势力不断膨胀感到担忧,只是一直苦无合适的时机和方法来应对。

如今听到封德彝的这番话,李渊更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次再让李世民去招抚河北,那么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到时候恐怕天下人都会只知道秦王李世民,而忘记了大唐的天子是他李渊。

幸好在他沉浸在战胜刘黑闼的捷报中的喜悦当中,裴寂适时地提醒了他。李渊如梦初醒,连忙点头表示赞同,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沉凝地说道:“裴监所言极是,朕亦有此虑。如今刘黑闼已然逃窜,局势稍稳,朕当务之急便是速速将二郎召回长安,以免夜长梦多。”

话音未落,李渊便猛地转身,快步走到龙椅前,稳稳地坐了下来。他面色凝重,眉头微皱,显然心中正在思索着如何下达这道紧急诏令,以确保李世民能够尽快返回长安。

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李世民端坐在案几前。他的身姿挺拔,神情专注,一双深邃的眼眸凝视着案几上的地图和文书。

在他的面前,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谋士和亲近将领们正围坐在一起,低声议论着这次讨伐刘黑闼的后续问题。他们的声音时高时低,时而激烈争论,时而陷入沉思。

李世民沉默不语,倾听着他们的议论,心中却在深思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究竟该如何抚慰河北的百姓,消除他们对大唐的敌意。

他心里清楚,此次河北地区的问题,并非是战争胜负的问题,而是在于他们击败窦建德之后所施行的酷吏政策,致使百姓对朝廷的统治心生疑虑,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着反唐的势力。

如果像李渊那样采取严厉的政令打压,恐怕只会让河北人民心生反感,进一步激化矛盾,导致他们反复叛乱。

李世民眉头微皱,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思考着应对之策。他想到了之前在其他地区采取的一些措施,比如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等。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的不满,但对于河北这样的地区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需要一种更为深入、更为有效的方法,来赢得河北人民的心。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屋内的宁静。一名侍卫匆匆走了进来,行礼后禀报道:“秦王殿下,陛下派人送来的急报!”

李世民闻言,心中一紧,连忙伸手接过急报。他疑惑地看着那封密封的信件,不知道其中到底写了什么重要内容。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纸,展开一看,原本轻松的俊脸瞬间变得阴沉至极。只见信纸上赫然写着:“长安有事,请秦王把兵权交给元吉速回长安。”

李世民看完急报后,脸色铁青,他紧紧握着信纸,仿佛要将其揉碎一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松开手,将急报一收,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房玄龄等人都吓了一大跳,他们面面相觑,却没有人敢开口询问。整个书房里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那封被摔在地上的急报,仿佛在诉说着李世民此刻的愤怒与无奈。

李世民的脸色阴沉,他心里暗自思忖:“父皇心中的如意算盘,我又岂会不知?他无非是不想让我继续立下赫赫战功,甚至还要我将这份天大的军功拱手让给元吉。若是换作以前的我,或许会乖乖听从父皇的旨意,但如今的我可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傻小子了。我要让父皇明白,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哪个傻子会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而不求回报。既然父皇如此忌惮我立功,那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就在这时,杜如晦等人正齐刷刷地看向房玄龄,显然是在等他开口询问。房玄龄自然心领神会,他赶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向李世民行了个礼,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秦王殿下,不知陛下派人送来的急报究竟是何事呢?”

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这才如梦初醒般地回过神来。他深吸一口气,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缓缓地开口说道:“父皇要本王将兵权交予齐王,并速速赶回长安!”

众人听闻李世民所言,心中顿时了然,原来李渊的真实想法竟是如此。那些武将们更是义愤填膺,为李世民感到愤愤不平。

只见尉迟敬德怒发冲冠,满脸怒容地吼道:“陛下此举,简直就是过河拆桥啊!秦王殿下刚打败刘黑闼,陛下就下诏要殿下回长安,将兵权交给齐王。世间哪有这么好的事?殿下如今却遭受如此不公待遇,实在令人心寒!”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瞬间点燃了众人的怒火。李世绩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恨,愤然说道:“如果秦王殿下您决定返回长安,那我们便一同回去!决不能让您独自一人面对这等不公之事!”

他的话音未落,程知节和秦琼等人也纷纷附和道:“好!我们一起回去!”他们的声音震耳欲聋,向李渊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抗议。

李世民看着眼前群情激愤的众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些人都是他的生死之交,此刻都在为他的遭遇愤愤不平,这让他深感欣慰。

然而,尽管心中充满了愤怒,李世民还是保持着冷静。他深知,如果让将士们为了他而违抗军令,不仅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风险,还可能导致整个战局的失控。

他缓缓举起双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然后用沉稳的声音说道:“大家稍安勿躁,此事我们还需要从长计议。本王绝对不会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而让大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与此同时,刘黑闼和范愿等人则在日夜兼程地狂奔了几天后,终于抵达了东突厥。由于双方有着结盟的关系,颉利可汗热情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来款待他们。

在宴会上,美酒佳肴琳琅满目,歌舞升平,一片热闹景象。然而,刘黑闼的心思却完全不在这欢乐的氛围中。

几轮酒过之后,刘黑闼终于按捺不住,他决定开门见山,直接向颉利可汗说出自己的来意:“颉利可汗,实不相瞒,我们此次前来,其实是希望能够从您这里再借几千名士兵,以便我们能够回去东山再起。”

原本豪爽的颉利可汗,心中已然应允了刘黑闼的请求,然而就在此时,坐在他身旁的义成公主却突然插话道:“此次我们可以出借一万兵马予你们,但他们只会在旁为你们助威呐喊,并不会直接参与战斗,并且这一万兵马也不会配备粮草。”

义成公主作为东突厥的重要人物,历经三任可汗,其地位之崇高,在东突厥可谓是举足轻重,她的话语自然也颇具分量。

闻听此言,范愿顿时感到事情有些棘手。他深知若没有粮草供应,他们恐怕难以顺利进驻中原。毕竟,如今李渊的势力如日中天,而东突厥若直接攻打关中地区,战线一旦拉长,势必会对他们造成不利影响。相较之下,他们则有所不同,若能卷土重来,必定会有无数人响应。

想到此处,范愿连忙向义成公主解释道:“公主殿下,若是没有粮草,恐怕我们难以达成目标啊。如今李渊势力强大,贵部若直接攻打关中,战线一旦拉长,对你们而言实非明智之举。而我们若能重新崛起,必定还有众多人愿意追随响应。只要我们打败李渊,你们也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金银财宝。双赢对谁都好!”

义成公主却轻轻地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着精明的光芒,但她那美丽的面庞上却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忧虑。她缓缓地说道:“你们之前气势如虹,锐不可当的时候,我们借给你们的那一千名骑兵都已经全军覆没了,这一次恐怕更是难以保证啊。我们愿意借出一万名士兵给你们,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剩下的就只能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颉利可汗听了义成公主的话,不禁对她的见识和果断表示赞赏。他微笑着看向义成公主,眼中闪过一丝钦佩之意。然后,他伸出手,轻轻地握住了义成公主的手,仿佛是在安慰她,又像是在表示对她的认可。

颉利可汗轻轻地拍了拍义成公主的手,说道:“公主所言极是,我们这一万兵力只能够为你们声援。相信以你们的实力和能力,很快就能收复河北之地。”颉利可汗心中也明白,这并不是一场稳赢的交易。他并不想只做亏本的买卖,毕竟战争的胜负难以预料。但在此时此刻,他选择相信义成公主,相信她的判断和决策。

刘黑闼沉默不语,他心中暗自掂量着己方的实力。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决然地开口道:“一万兵马虽然数量不多,但足以提升我们的士气,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至于粮草,即使没有也无妨。我第一次能做到,第二次同样可以做到。”他坚信,只要有决心和勇气,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范愿见状,仍不甘心地说道:“殿下,至少他们应该给我们一些粮草啊!”他认为,没有粮草,士兵们如何能够持久作战呢?

然而,刘黑闼却不为所动,他冷静地回答道:“粮草的问题我们自己会想办法解决。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扭转局势的机会了,如果我们现在不抓住,难道还指望李渊会轻易放过我们吗?”他深知,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唯有依靠自身的努力,才有可能绝处逢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