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大杀四方 - 威凤赋之李世民 - momoca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07章大杀四方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李渊率领着裴寂等一众大臣,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长乐坂,准备迎接被他紧急召回的李世民。

长乐坂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一片热闹景象。李渊站在高处,目光远眺,急切地盼望着李世民的身影出现。

裴寂见李世民乘坐的驿马还未到达,便趁机凑近李渊,压低声音说道:“陛下,既然您已经将秦王急召回长安,为何还要派兵前往河北呢?直接要求秦王交出兵权,岂不是更为直接?”

李渊听后,眉头微微一皱,冷哼一声道:“收回兵权哪有那么容易?如今,在河北的唐军已开始向黎阳集结,若此时强行收回秦王兵权,恐怕会引起军中哗变。朕倒要看看,秦王究竟如何解释这一切!”

裴寂听到李渊的话后,心中不禁一紧,他意识到现在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唐军显然已经听从李世民的命令,而非李渊。这意味着李世民可能要与他的父亲彻底决裂,而他作为旁观者,此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以免引火烧身。

时间过得很快,没过多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彻云霄。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匹驿马如疾风般疾驰而来,马背上的人正是李世民。他的身影在风中显得格外矫健,仿佛与那匹驿马融为一体。

眨眼间,李世民便抵达了李渊等人迎接他的地方。他勒住缰绳,骏马长嘶一声,稳稳地停了下来。众人这才看清,李世民的面庞虽然英俊,但却透露出一丝疲惫和风尘之色。他的身后紧跟着几十名全副武装的近身侍卫,他们个个神情严肃。

李世民翻身下马,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他快步走向李渊,单膝跪地,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口中说道:“儿臣,参见父皇!”

“二郎,快快平身!”李渊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脸上却挤出了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他快步走到李世民面前,伸出双手将他扶了起来。

李世民见状,赶忙躬身行礼,然后一脸关切地问道:“父皇如此匆忙地召儿臣回长安,不知是有何事如此紧急呢?”

李渊心中暗忖,这小子还真是精明,不过他可不会轻易让李世民看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他故作轻松地笑了笑,说道:“其实也并非什么特别紧急之事,既然刘黑闼已被你击溃,剩下的些许琐事,交由元吉去处理便可。你常年在外征战,也该回来陪陪你的妻儿了。为父总是让你在外打仗,实在是亏欠你太多啊!今日朕特意吩咐御膳房做了你最爱吃的菜,我们快快回宫用膳吧。”

李世民心中跟明镜儿似的,他自然知道李渊此番叫他回来,绝对不会只是为了让他回来陪妻儿这么简单。然而,他并没有当场揭穿李渊的谎言,只是嘴角微微上扬,轻声说道:“如此甚好,儿臣谢过父皇。”

然后两人分别登上久候多时的马车,车轮滚滚,缓缓地向着皇宫进发。

一路上,父子二人刚开始都沉默不语,然而彼此心中都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如同紧绷的弓弦,稍有不慎便会断裂。然而,他们都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深知,目前还不是彻底决裂的时候。

尽管两父子的内心波涛汹涌,但他们的表面却依然维持着一副和睦的样子。最后李世民率先打破沉默,只见他面带微笑,眼中闪烁着兴致勃勃的光芒,直直地看向李渊,缓声道:“父皇,您可还记得往昔那些时日,咱们父子二人常常一同畅谈征讨山贼之事?那时的我们,总是兴致盎然,仿佛有无尽的话题可以聊。可自从下定决心要打天下之后,咱们父子俩都忙碌异常,鲜少有时间能够像这样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好好聊聊天了。”

李渊闻听此言,不禁感慨万千,他深深地叹息一声,回应道:“是啊,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回想起来,我们父子俩确实已经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心平气和地坐下来闲聊了。”

李世民见状,连忙趁热打铁,提议道:“既然如此,那今日儿臣便为父皇讲述一些儿臣每次出征时所经历的趣事吧!也好让父皇了解一下儿臣在外的生活。”

李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他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难得今日有此闲暇时光,你且说来听听。”

李世民的声音充满激情,仿佛将战场上的激烈厮杀、险象环生的局面以及最终的胜利都一一呈现在李渊面前。每一个细节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使得李渊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能够感受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

然而,就在李渊听得入神的时候,李世民突然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一丝忧虑之色。他皱起眉头,缓缓说道:“不过儿臣最担心对我还是河北那边,虽然目前刘黑闼的主力虽然已经被我们击溃,但他如今却逃到了东突厥。我担心的是,他会向颉利可汗借兵,这样一来,他就有可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李渊闻言,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沉思片刻,问道:“那依你之见,我们现在该如何应对呢?”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趁刘黑闼逃亡东突厥这段时间,先用仁政招抚河北的民众,同时将那些有可能为他提供帮助的附近地方势力清除掉。而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个言而无信的徐圆朗。”

李渊听到李世民提起徐圆朗这个名字时,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气得牙齿都在咯咯作响,怒不可遏地说道:“二郎啊,你所言极是!那徐圆朗实在是个可恶的叛徒,罪该万死!他先是投降于我大唐,而后却又去帮助窦建德,阻碍我们攻打洛阳城。朕念及他曾经的归降之情,已经对他宽宏大量,予以原谅,岂料他不知悔改,竟然转头支持刘黑闼,反过来狠狠地咬我们一口!”

李渊越说越气愤,声音也越来越大,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恨全部宣泄出来。

然而,李世民却显得异常镇定,他面带微笑,胸有成竹地对李渊说道:“父皇,您不必如此动怒。儿臣早已对此事有所安排,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如今,我们的大军已经集结在黎阳,整装待发。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儿臣定能将那徐圆朗一举拿下,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不仅如此,儿臣还可以趁机威慑一下附近的杜伏威,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李世民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强大的自信,似乎他对于这场战役的胜利充满了把握。

李渊听了李世民的话,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下来。他开始思考起李世民的计划,觉得这个方案确实可行。毕竟,如果能够同时消灭徐圆朗和杜伏威这两方势力,那么天下基本上就可以纳入他们大唐的版图了。

想到这里,李渊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对李世民说道:“好,二郎,既然你如此有信心,那为父就放心了。若是这一仗能够打赢,那天下基本上就是我们大唐的了!”

“父王,既然您也同意了,那儿臣明天一大早就出发到黎阳跟大军汇合。”李世民趁机建议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喜悦。

李渊听闻此言,心中暗自思忖。他深知此次出征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更关系到他个人的野心能否实现。然而,他心中也有一丝顾虑,那就是李世民这个他最忌惮的权臣。

李世民的才能和威望让李渊既欣赏又忌惮。他知道李世民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如果让他出征,或许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但同时,他也担心李世民会在战争中积累更多的实力和威望,从而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

然而,李渊对夺取天下的渴望让他暂时忽略了这些顾虑。他心想,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野心,其他的问题都可以在日后再解决,何况李世民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道:“好,二郎,明天你就出发吧。”

说完,李渊眼中充满野心地举起酒杯,准备与李世民一同畅饮,以庆祝这个重要的决定。他相信,李世民一定能够不辜负他的期望,为他打下一片广阔的江山。

李世民看着李渊那开心的样子,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这个微笑中既有对李渊的迎合,也有他内心真实的喜悦。

因为他知道,这次回来的目的已经达成。他成功地说服了李渊让他出征,这是他迈向权力巅峰的重要一步。接下来的征程,他是志在必得。

李渊以为李世民是在为他打天下,但他却不知道,李世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而且,一旦他决定想要的东西,就绝对不会失手。

经过数日的跋涉,李世民抵达了黎阳。远远地,他便看到渡口处旌旗飘飘,而将士们早已列队等候着他。他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威风凛凛,宛如钢铁长城一般。

当李世民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将士们顿时精神一振,齐声高呼:“恭迎秦王殿下归队!”这声音如雷贯耳,响彻云霄,充分展现了将士们对李世民的敬重与威望。

李世民看到将士们都士气如此高昂,他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大声下令道:“准备南下济阴!”

在此之前,徐圆朗由于刘黑闼的叛变而决定再次背叛李渊。然而,当他听闻刘黑闼在洺州被李世民击溃的消息时,心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徐圆朗在房间里焦躁地踱来踱去,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怎么可能?窦建德竟然输给了李世民,就连刘黑闼也败下阵来。这绝对不可能!”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情绪愈发烦躁。

“你们赶紧派人去核实一下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徐圆朗对身边的人命令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恐慌。

数日后,派出去的人终于回来了,带来的消息却让徐圆朗如坠冰窖。

“大人,不好了!”探子满脸惊恐地禀报,“李世民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济阴了!”

徐圆朗甚至还没听完,身体就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一般,颓然瘫坐在椅子上。他的脸色变得苍白如纸,嘴唇微微颤抖着,喃喃自语道:“这可如何是好?李世民竟然来了……”

李世民的大军如狂风骤雨般南下,所到之处,徐圆朗的城池纷纷沦陷。短短一个月内,李世民所率领的唐军就攻下了徐圆朗的十几座城池,其声势之浩大,震动了整个淮泗地区。

就在李世民与诸位将领们正紧锣密鼓地商议着这场战役最后阶段的具体安排时,一名侍卫突然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中还捧着一份诏书。

李世民见状,心中不禁一沉,他暗自思忖道:“莫非父皇又使出什么下三流的手段,想要叫我速速返回长安?”

然而,尽管心中有所疑虑,但他还是面色如常地接过了那份诏书。待他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突厥来犯,秦王速回长安!”

李世民慢慢地将诏书放在桌上,他的动作显得有些沉重,仿佛那诏书承载着千斤重担。他的眉头紧锁,神情异常严肃,右手轻轻地用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似乎在思考着应对这突发状况的方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