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4首唐诗(下) - 逐鹿清明上河图 - 唐古拉山草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第60章:4首唐诗(下)

莲池宽大的僧衣如波涛汹涌,此起彼伏,一浪接一浪地不住朝外鼓动,显然是全身真气激荡。

他身形凝固如渊停岳峙,真气散发若暗流涌动,这一静一动,竟然暗合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至理。

李过雁见此情形,不禁暗自心惊,自张不吝站在大雄宝殿飞檐上说出第一句话截至此刻,弹指一挥间,莲池便完成了从疾速进攻、陡然转向、布局防守的一系列招数动作,一般习武之人,单凭意念推想,都不可能完成如此这般的攻防转换。

不过,令李过雁心惊倒不是这转瞬之间的变化,而是莲池那仿佛随意摆出的起手招式。

她是博闻强记、见多识广之人,觉得这似是而非、半佛半道的“礼拜如来”招式透着些许诡异,那全身流动外露的真气也不太像是正宗的佛门功夫。

李过雁深谙孙子兵法,信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避免卷入无绝对胜算的争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蠢事,她是不会干的。

她迅速掂量了一番双方的实力和利害得失,随即停住脚步。

张不吝原以为赠二位师傅一人一份唐诗便可消弭冲突、化解干戈,哪曾想险些又是一场搏杀。

他鼻子轻哼一声,对李师傅的用意颇为鄙夷,她不过就是想毁掉青石上刻写的诗句,自己拿到两首唐诗尤嫌不足,还必得是独一份才好。

“莲池大师,地上那两首唐诗是我专门写给您老人家的,和李师傅桌子上那份一模一样。”不吝高高地站在正殿的飞檐翘角上,任凭海风吹拂,身形纹丝不动。

“李师傅,小子托庇羽衣门下,承蒙您老人家教诲多年,现已将父亲嘱咐我记下的唐诗全数转告与您,以谢您的养育教导之恩。”

“莲池大师,想当初,不吝一介弱小幼童,只会得三拳两脚粗浅功夫,您老人家每个月耗费四个晚上手把手地教我,耳提面命,不分春夏秋冬和风雪雷电,小子才得窥高深武功的门径,这番恩情不吝没齿难忘,已经告知您老人家两首唐诗以表达谢意。”

他接着道:“莲池大师,方才您老人家许诺:只要我说出另外那两首唐诗,您保证让我麻木瘫痪的上半身恢复原状,不留下半点损伤,还另外奉送全部的无相金刚爪口诀,并保证教会小子。这话还算数不?”

事关自己的身体康健,张不吝豁出去了,越说胆子越大。

自十岁时被泰山派从杭州掳走,看似人人都对他以礼相待,一口一个“张公子”,吃穿用度也皆是富贵人家的派头,但他明白自己被一帮成人用武力挟持着,为的是他父亲留给他的秘密,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安全感,也没有可以信任的人。

说着说着,不吝的语气有些许激愤了。

莲池仰天打了个哈哈,“我何时说过此话?你自己偷练我大相国寺武功,不小心走火入魔,瘫了半边身子,与我何干?你又没有拜我为师。”

“大师,你……你……,这不是……”不吝一时气急,说不出话来。

“李师傅,您就看着小子一辈子成为废人么?”不吝的话语里都带着哭腔。

“师傅,您方才也说过我是左胸左肩五大经脉气血阻滞,羽衣门能够医治,看在你我师徒五六年的份上,可怜可怜不吝这无父无母之人,救救小子!”

饶是不吝颇有几根硬骨头,此时也不得不大发哀求之声。

李过雁缓缓地摇动羽扇,脸色似有不忍,

“不吝啊,不是为师的不医治你,一来呢,这大相国寺的内功心法确乎是独门绝技,其他门派如若以本门的内功强行打通你的五大经脉,不一定奏效,而且还很有可能雪上加霜,使得情形更加糟糕;”

“二来呢,江湖上向来有个规矩,唤做: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这个小娃娃不知道罢,说的是某人下的手,需得由他自己来承担后果,无论是被仇家追杀,还是自行医治善后,皆与旁人无干。倘若有人非要多事,强行出头去救治,这二人便结了仇。”

“你我二人确乎是师生名分,但那只是教授诗词文字,为师的可没有传授你半点武功。因此呢……”

她转身对莲池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莲池大师可否救治不吝徒儿?于您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李过雁是诗词大家,武林焉耆,江湖辈分甚高,自认为出言相求,别人也会给三分面子,出言相求本身,也是施与了张不吝的极大恩惠。

莲池听得心中火起,到底是世代簪缨的读书人家,一声拒绝都说得如此这般的冠冕堂皇,洋洋洒洒一大篇,最后还推到自己头上。

“解铃还须系铃人?老衲行走江湖五十年,从不曾听说过有这个规矩,李师傅,您但救不妨,不但不会和老衲结仇,老衲还代不吝感谢您。”

张不吝听得二人食言而肥,相互推诿,均不愿意出手医治自己,心头气苦。

方才莲池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现在他的“璧”被骗走了,“罪”固然随之消失,但是利用价值却也没有了,谁会在乎一个十几岁无家可归少年的死活?

他心想:好吧,你们这些名门大派绝顶高手恃强凌弱、欺人太甚,当我没有法子吗?不就是四首唐诗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