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寻道 - 无意飞升 - 春去青衣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无意飞升 >

第6章寻道

吴翊玄在回青牛巷的时候,看到了多了很多生面孔,不少人是穿着极为奢华,神情淡漠,也有很多是道士模样,头顶道观。

三日可与外界往来,吴翊玄不知是第二日还是第三日了。

他心头莫名有些不祥,耳边回想起了那个莲花冠年轻道士说的话。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是在暗示着什么吗?

少年摇了摇头,路过一户户人家的时候都会笑着打声招呼。青牛巷的百姓白天很少会关门,也有少数会像赵嬷嬷一样夜不闭户。民风淳朴,少有偷窃。

他见到有一户人家里,有一位穿着草鞋戴着草帽的面色蜡黄少年在收拾着编织着一个新竹筐,手法娴熟,看样子很快就能编织好了。那少年虽瘦,但手掌经络盘结,孔武有力,神色坚毅。那草帽少年抬头见到了吴翊玄,无声一笑。

“之前的竹筐被上次的一株藤蔓割坏了。一会儿我要和杨老头去登山采草药,你要不要一起来?”

这草帽少年是吴翊玄打小最好的玩伴,虽人不喜多言,比较古板,但心是很善。他小时候是杨老头在山上捡到的一个婴儿,杨老头医术了得,是夷陵唯一的大夫,将这弃婴救活了,也将他养了下来,留在身边做采药童子,取名刘钦阳。

吴翊玄闻言,微笑如灿阳道:“好啊,等我回去起锅烧饭,吃好了就一起登山。”

他提着手中的木桶,加紧脚步回家。

距离李叔家还有数十丈的时候,他便看到前面人都聚集在一起,邻里好像因为什么事而在七嘴八舌,还有小孩子的哭声。吴翊玄心中一沉,询问一位围在外面的老人道:“敢问老丈,这里发生了什么?”

那老人打量了一下白衣少年,认了出来,叹了口气摇摇头道:“你是白先生的那个弟子吧?唉,说来让人痛心呐,就在不久前,有人发现赵姐家的老黄不知道被谁打碎了头颅,赵姐伤心过度,刚刚也断气了啊。唉,可怜赵姐孤苦一生,无子无女,没有老伴,连老黄也死了……一定是外来人干的!小镇就不应该有与外界相通的时候,外来人欺负我们小镇本地人年老体弱,不会修行,也没有人坐镇。人心不古啊,人心不古……”那老人说完,摇摇头念叨着什么走了。

吴翊玄心里如闪过一道霹雳,在心田中炸响。他不顾一切的拨开人群,挤到了最前方,却见李秀秀已经倒在了地上,哇哇大哭,很是伤心。而在赵嬷嬷家门口,一个一动不动的老太婆抱着老黄狗的尸体,趴在地上,好像在跪着什么。

少年大脑一片空白,浑身麻木,他蹲了下来,把小李秀秀抱进了怀里,脑中闪过一幅幅画面。

那年冬天,大雪纷飞,老黄狗温暖的鼻息呼在已经快睁不开眼的小翊玄脸上,把他叼了回去。

那年冬天,饥肠辘辘,赵嬷嬷烧好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浓汤,一勺一勺喂给小翊玄喝下。

那年草长莺飞,小翊玄骑在大黄狗背上,手中拿着一根木棍,想象自己是那骑马的大侠,大喊着一声声驾。

此后一年一年,老黄忠诚不变,永远守在赵嬷嬷身边,给她看门。

甚至就在昨天晚上,赵嬷嬷还趁着雨后空气好,坐在太师椅上吹着风;老黄也和往常一样,趴在门口,看着往来的行人。

少年双拳紧握,眼睛不知不觉充血而通红。

那是和昨晚一样,在知道李叔有难时无可奈何的无力。

但此刻,在自己面前的,是活生生的两具冰冷的尸体。

这种无力感更甚,让他全身虚脱。

周围的邻居无不唉声叹气,有人愤懑,扬言要给外来人教训;有人摇头,认为不如明哲保身,就此散去;有人可怜孩子们,因为孩子们和这条老黄狗感情最深,也和善良的嬷嬷最为亲近。

对于吴翊玄和小李秀秀来说,时间好像静止了。

不知过去了多久,有一双温暖的手掌拍了拍吴翊玄的后背,吴翊玄终是听到了一声熟悉的温醇的声音。

“人死不可复生,因果自有轮回。我知她是你的救命恩人,但悲伤无用也,须化之为动力。有人会好好安葬赵嬷嬷的,翊玄,起身吧。”

吴翊玄睁着通红的双眼,见到了身穿孝衣的先生,泪水顺着脸颊滴落。周围的百姓不知何时已经散尽,背着竹筐的刘钦阳默默站在一边,咬着嘴唇一声不吭;而同样背着竹筐的杨老头摸过赵嬷嬷的穴位,无奈叹了口气。

他眼神中第一次有了迷惑,他不敢去看先生的眼睛,而是看向别处,声音沙哑的问道:“先生,这个问题我从未问过,或许我也不该问,但今日我想问出来。”

白也将吴翊玄和小李秀秀扶了起来,正色道:“有惑则问,不必顾忌。”

“先生……”吴翊玄似要把嘴唇咬出血,犹豫了片刻,依然问道:“读书,真的有用吗?”

白也斩钉截铁道:“一定有用,吴翊玄,你要相信一定有大用。”

“那我为什么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保护不了?”吴翊玄将头扭过来,愤懑地看着白也,声嘶力竭,“先生,弟子不懂,弟子不明白啊!弟子跟随先生读书十载,圣贤道理都懂,但是弟子不知道,到底读书人能做什么?先生不要再说一些大道理了,什么经世治国,什么经天纬地,什么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但我看到,我看到的,明明是我身边的人都保护不了,我最亲近的人,都要离我远去!先生你不要骗我了,我知道,就连先生你,也教不了我了……”

吴翊玄泣不成声。

他还是个少年啊。

他不想这样。

白也抿了抿嘴唇,没有立刻言语,而是等他情绪缓和下来。

“吴翊玄,无论发生什么,无论你遇到什么,都不要对这个世界失去希望。”

白也说出了这句隐藏在吴翊玄记忆最深处的话语,平静的看着他。

少年想起了那个冬天,那个女子,临走前眼里的柔光,那是希望的光。

少年渐渐缓和下来。

但他低着头,呜咽道:“对不起先生,我只是……对自己很失望。”

白也眼中有悲悯,从他袋子中摸出了那根温润的桃木簪,给少年重新挽好了凌乱的头发,把儒巾端正,再将这根“不语”桃木簪缓缓插了进去。

他好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

“天恨昭昭,报应甚速。谛听吾言,神钦鬼伏。”白也低声诉说,似有一瞬神游天外,而后回过神来,“记得这一篇《劝世》么?”

吴翊玄点头道:“弟子记得。”

白也眼神中透露出追忆,“我和你一样大的时候,我也问过类似的问题,有人拍拍我的头和我说,小白啊,你要去相信,在当今天下,练剑比读书更有出息。也有一个穷酸的老秀才和我说过,小白啊,如果你想去报恩怨,那就去打打杀杀,如果你想去改变一个国家,甚至改变整座天下,只有读书。那年,放在我面前的两条路,我选择了读书。若问我是否后悔,我如今也以走过半生,可以说毫不后悔,读书明理,就算是在远古时代的三教祖师,至圣先师也是最为有智慧的。但现在,在面对仇恨,摆在你面前的可能不止两条路。我当然不会因为教过你识字读书,就要求你走儒家的路,但我现在想问你,吴翊玄,你愿意走哪条路?”

吴翊玄低头不语,他看了看自己的双手,那是一双握笔杆子的手,尽管从小孤苦,却没有经历过多少风霜。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路,他很迷茫。

“读书一定不会错,但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杨老头,你先带着两个孩子去登山吧,让他们都想想,天下要乱了。”白也思索了片刻,“看来有些古往今来都没有变过的东西,要在我们这一代变了。”

杨老头拍拍手起身,从赵嬷嬷和老黄狗的身上抽离出两团荧光精气,而后双手在一息之间变动了数百次,吹了口气,将两团精气吹散于天地间。

“好,白先生,万事小心,这一次恐怕妖族会有大动作,人族当中的一些也不能掉以轻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