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第213章
但决一死战之前还是可以谈谈的。
杨梵心怀妄想,同自己的谋主商议:“我与秦氏乃是同族,昔年仇池杨氏尚且能得秦氏收留,帝系几经更易却仍居凤凰池,而今周国进图益宁意不在我,我非顽固之人,若执意抵抗,只怕治下百姓横遭兵祸。”
他这话说得好听,其实就是觉得自己麾下几万杂兵打不过周国精锐,如果周国能够接受他投降,他哪怕退出成都也足以保留实力在地方上做一方霸主,便如同周国在北方设置的都护府一般,独孤家的人仍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比起现在朝不保夕的日子,反而更舒服。
比起当了出头鸟的杨梵,他麾下的谋士才不想在他这条破船上绑死,随便放条狗无为而治蜀地也不会被折腾的民不聊生,从前碍于兵势不得不侍奉傻缺主君,现在能换个更有人身保障的朝廷,他们自然十分积极。
但在此之前,他们得确认一下杨梵的态度,以免对方半路反悔把他们卖给那群武夫。
“而今国中人人求战,主公未战先降,又置诸将于何地?”
杨梵怒目圆瞪:“周军精兵若虎,我等连年受灾又无外援,诸将家眷俱在成都,若一味抵抗激怒周军,我又有何面目再见父老?”
就是说将领家眷都在他手里,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但这还只是外部因素的影响,万一杨梵本人反悔了呢?
“周帝毕竟不同于往昔的……北人,”思及杨梵方才说他与秦氏同族,坐在下首的文士十分识趣地换了个词,“昔年周国昭襄皇帝待虞氏不薄,却养虎为患,以致于周国如今的皇帝继位之后将虞氏杀了个干净。周国必然对降将更加防备,主公若以仇池杨氏为比,只t怕有所不及。”
当年杨安只带着数人投奔周国,为周国立下汗马功劳,才得以在周国的皇位之争中保全门户,这还是建立在如今的周帝惯常先用怀柔手段的基础上。
杨梵若是如此请降,麾下人马得以保留,周国必然戒备,又如何能如杨安一般取信于周帝?
要么保留兵马做个土皇帝,而这必然会招来周国朝廷打压,要么就放弃兵马认真培养下一代,再努努力从周国灭宋的过程中捞一杯羹,否则就别想什么权力了。
杨梵自然听懂了谋主的潜台词,他笑道:“古语有云,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昔年宋国与周国通使,可见二者并为正朔,宋国不能治蜀,我降周岂非理所应当?何况一日天子岂如百世诸侯,总要为家中子孙考虑几分。”
“卿只管前去,若能成事,卿亦不失富贵!”
毕竟是第一个递上降书的,在周人处总有几分颜面在。
至此,杨梵边抵抗边寻机投降的指导方针算是彻底定下。
而周军在绵竹之前扎营不动,则让杨梵越发鉴定了投降的心思,毕竟谁家攻打蜀地会只有五万大军啊?
他自觉堪透了周军的想法,便十分悠然的命使者带上百匹蜀锦作为礼物,前往周营传达自己投降的意思。
只要周国开出的价码足够,他自然能让周人兵不血刃拿下成都,甚至帮着周军镇压二州的其他势力亦无不可。
然而就在杨梵纠结的时候,周军并未如他打探的那样停止行动,而是调转兵锋,对准了另一个地方——
东广汉郡。
顾名思义,东广汉郡在广汉以东,乃是前往宁州的必经之地,只需顺流而下便可直入宁州治所,届时越王主攻成都,这一路则配合国中后军主攻宁州。
此举略有些托大,因此是建立在一切顺利的基础上,若是不能一击即下,便需返回剑门——绵竹一线,继续攻打成都,宁州可留在最后,等到南荆州事平之后再与中路军东西夹击,共同攻克宁州。
如今一切进展顺利,秦鹤便按照第一版方案分兵万余前往东广汉郡。
接下这个重任的是赵裕。
作为皇帝的潜邸旧人之一,他几乎毫无存在感,比起已经当上一州刺史的妹妹赵融,他的履历称得上平平无奇,一直跟在皇帝身边充当近臣,虽然不缺临阵的经验,却始终没有出彩的表现,堪称顺风顺水。
眼瞧着宋国即将覆灭,再不努力就真的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赵裕异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与之相对的,东广汉太守杨承就不好过了。
周军包围梓潼之后只需顺流而下便可将东广汉郡治围得水泄不通,若一味固守绝对会落得与梓潼一样的下场,思前想后对方决定赌一把。
北人擅骑,又习惯了平原作战,先前突破顺利只是因为剑门守将突然倒戈,并不能说明周军实力,他若是依靠蜀地地形布防,对方未必能胜得过他。
哪怕是野战,身着轻甲的本地人也更能适应本地气候,周国的甲胄笨重,他们还是有胜算的。
杨承这般说服自己,带着孤注一掷的绝望出城与赵裕决战。
赵裕一见便笑:“南蛮技穷,竟敢与我军野战,岂非自寻死路。”
他麾下士卒却并非如杨承揣测的那样身着重甲,而是换上了更为轻便的连环铠,只是在前胸与后背的要紧处补了小块皮甲,透气性极好,更加适应蜀地潮湿的气候。
相较于北方的宽阔平原,步骑配合穿插的战术在此地确实施展不开,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别的法子治对方。
身处弱势还不偷袭,偏要摆出一副堂堂正正的模样决战,那就别怪他不留情面。
“石漆和投石车都备好了吗?”赵裕问。
从副将初得到肯定的回答,他平淡道:“那就扔吧。”
经过这些年改进,周国的投车攻击距离大幅提升,如今两军之间的距离被压缩到极致,正巧能将投车的攻击范围最大化。
杨承瞧着周军阵中的投石车,心底骤然升起一股不妙的情绪。
野战,也能用投车吗?
还是说这是周军的攻城器械,只是一时未能收起?
他否定了这个猜测,却不明白周军为何要将投车摆在此处,即使投车能够远程攻击,他布置军阵的地方也超出的投车的攻击范围,总不能周国的投车和他们的投车不一样吧?
本着谨慎的态度,他命人传令:“让各部分散开些,莫要挤作一团。”
若周人真要用投车,他们分散些便足以减小伤亡。
然而这是个违背常识的命令,历来行军打仗比的就是军阵的严密程度,若是各部之间距离太大,便会给敌军留下分割包围的机会。
尤其眼下周军阵前有骑兵,以步制骑最关键的便是缩小士卒间距,不给对方留下穿插的空间,主将却让军阵散开,岂不是正中周军下怀。
好在杨承还算治军有方,副将虽然不解,依旧忠实执行了他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