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138章
不同于先前去广宁时只带了百人,秦琬一路上始终保持着与房阴的联系,每到一处停留期间都会再调一批人轮换,这次来辽东她除却百余亲卫,还特意又调了千余州牧府的兵将凑了个两千的整数。
这些人早在她应邀出猎的时候就被她安插在了段、兰两部领地的外围的各处要冲,以防对方狗急跳墙真的打出造反的旗号,她虽然不怕被弹劾,但刚到辽东对方就造反,倒显得她多不得民心似的。
正因为知道秦琬布置周全,李秀才放心地慢了一步。
去岁临漳被围,各藩属国质子打开临漳城门彻底踹倒了燕国这栋大厦,建元帝分遣使者护送各国质子归国,名义上是不忍骨肉分离,实则是借此通知燕国的藩属,你们的老大已经被我打死了,是继续认我当老大还是给燕国报仇被我打死你们自己看着办。
高句丽虽然曾被虞氏挖了祖坟,倒这并不代表对方就要对灭了燕国的周国感恩戴德了。
恰恰相反,由于此时周国对辽东的控制还较为薄弱,高句丽王甚至起了混水摸鱼的心思,偷偷占了几座位于辽东北部山谷中的小城。
这类小城大多是当地胡人的聚居点,与夏人的坞堡颇为相似,而辽东的周军只控制了几处比较关键的关隘,还没有来得及深入干涉地方事务,对这类事情自然不关心,但架不住有人把状告到了李秀跟前,这下他不管不行了。
这些小部落愿意找李秀告状,说明还是比较认可周国的,要是这次李秀不管寒了人心,以后再想挽回可就难了。
左思右想之下,李秀抽调了步骑一千支援秦琬,又留了两千人守城,自己则带着其他人去找高句丽人物理协商去了。
秦琬此时还不知此事,只以为李秀仗着自己和李辰有亲所以不听调令,虽然打定主意要给他点眼色看看,却并未将其列做急务。
她带着俘虏回了暂时的驻地,一直到第二天才带着这些俘虏分别去段、兰二部的领地安抚了惊慌失措的两部部众。
“段龛/兰盾这些部落中的贵人谋逆,和你t们这些普通部民并不相干,不用担心会被牵连。只是原先段部/兰部的领地都是首领的,现在首领没了,地自然就充公了,论理是没你们的份的,但是我大周施行仁政,只要你们配合农官统计好一户的人口,会有专人给你们重新划分土地,到时候这块地就是你们的了,除了不能转卖,余下的租赁一概不管。”
听到自己能瓜分首领的遗产,两部的部民顿时将原本那些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悲戚丢到一旁,甚至开始庆幸起首领全家死得足够干净,不会突然冒出来个人同他们抢家产。
“只是有个规矩我得同你们说明白了,你们以前没户籍,朝廷是不管的,现在有了户籍,就得每年给朝廷交税、服役。不过也有好处,有了户籍就是良民了,不论是做工读书还是请朝廷的医官看诊,都得有户籍才行,便是有人打杀了你们,也不会同先前部中贵人打杀奴隶一般毫无代价。”
大约是秦琬今天穿的女装让他们少了些畏惧,有人大着胆子问:“那朝廷的税也是八成吗,服役要多久,是不是同先前一样饿着肚子给朝廷养马捕鹰修宅子?”
秦琬被吓了一跳:“什么畜牲敢收八成租?”
哪怕以清末的粮食产量,地主的佃租也大多在五六成左右[1],这样都把农民逼得亏本种地,何况燕国那原始的粮种和鲜卑人原始的耕作方式加在一起,种出来的粮食能有多少,这不是纯纯逼死人吗?
秦琬从前敢在高阳收佃户五成租,那是她包揽了对方种子农具肥料还提供耕牛,即便如此,这些暂时被她买下种地的佃客也很快就被她找了个机会恢复户籍,生怕时间长了对方心理不平衡对她生出怨气。
结果段、兰两家伸着个手就收八成租,居然没人起来造反?!
卢轩解释:“殿下有所不知,我们原也不靠耕作生活,多是渔猎,种地是为了养战马。”
这就说得通了,战马只吃草可长不好,真要长膘还得吃黄豆。
秦琬颔首道:“不会种地也无妨,我找人来教你们。”
能安生种地没人乐意进山同野兽搏斗,他们自然没有异议。段部与兰部作为大部落,秦琬安抚过两家嫡系之后就将剩下的工作丢给了下属,连只是送信的杨逸也忙得脚不沾地。
秦琬拉着农官又叮嘱了一番辽东均田的细节方才回了临时住所开始写这次巡边的总结,除却幽州东西差距极大的民风,辽东这样不论是养马还是种地都极好的沃土,绝对要牢牢抓在手里。
利用编户齐民让原本习惯于迁徙的鲜卑乌桓等部定居下来是一方面,把原本因为血缘聚居在一处的部落打散居住,以免出现某个鲜卑首领振臂一呼,居住在附近的原下属就云起响应的状况。
这些都需要在均田上下功夫,虽然为了避免后续纠纷,均田分地的时候是农官先划分地块,能分到什么地全靠抽签,但暗箱操作一下也不算难。
除此之外,便是夷灭段、兰两家及诛杀贺娄染干一事,虽然从持节代表的权限来说,她可以不经皇帝允许杀无官位之人,但这三家显然不是普通的无官位之人,甚至这个无官位也是她卡bug的结果。
燕国还在的时候,他们当然官爵俱全,但燕国都亡了,他们的官爵自然也跟着作废。按照潜规则,这类半自治的部族首领的官职一般不会变动,由秦琬走个过场把他们官职前的燕变成周就行了,可谁让他们太过积极,没等秦琬走完过场就动手了,反而方便了秦琬斩草除根。
否则这桩未遂的刺杀汇报到建元帝面前,说不定就被对方用流放糊弄过去了。
至于现在,杀都杀了,建元帝还能因为一群意图挟持州牧自立的逆贼发作她不成?
写到一半,秦琬突然想起来了至今还没消息的李秀,没道理她都开始收尾了,对方还没半点动静都没有吧?
“长悦,你拿着我的符牌,带人去襄平看看李楚华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路记得警戒。”
如今正值春季,一年的收成全指望这段日子,高句丽又不似别处能一年两熟,论理不会在现在大肆犯边,可除去高句丽,又有什么敌人能让李秀连带着麾下的六千步骑这么久没动静?
秦琬百思不得其解,李秀同样不理解。
他不就先礼后兵写了封信让高句丽人退出幽州,怎么对面就和疯了一样咬着他不放了?
好在他是老将,虽然因为高句丽人不讲武德偷袭以及不熟悉地形被困到了山中,但并未造成太大损失,若不是营中士卒始终精神紧绷不曾卸甲,他们这一行反而比秦琬更像是来春猎的。
“放心,我给襄平留了信,若是两日不回就让他向高阳王求援,从辽绥到高显不过几日路程而已,高阳王必定会来救援。”
李秀气定神闲的样子很大程度上安抚了士卒,是啊,高句丽不过五千人,仗着熟悉地形才把他们堵在山里,等高阳王带着大军一到,哪还有这些人耀武扬威的余地。
这般想着,被困士卒的精气神倒是好了不少,苦日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头的苦日子,被围困也是一样。
秦琬收到消息比他们想象中要快些。
高句丽人似乎不知道幽州牧正在辽东的消息,满心以为只要他们消灭了周人驻守在襄平的的守军便能够一劳永逸接管辽东,因此在设计将李秀困在山中后便再不掩饰他们的意图,大军直扑襄平。
被段、兰两部挑拨出反心的乌桓人早把襄平及周边当成了自己的地盘,哪容得下高句丽人横插一脚,立刻派人通知段、兰两部,然后就和打探消息的张欣撞了个正着。
秦琬骂了句古代这该死的信息传播速度,紧急叫停了清查人口的工作,留了五百人和高氏的青壮一起看守后方,以免有人趁机作乱,而后便带着由一千五百名周军带头,薄奚迟部下及段、兰两部的青壮为辅,共五千人浩浩荡荡奔赴襄平。
秦琬带着人出发时,乌桓首领、薄奚迟生父薄奚法终于收到的儿子派人送来的消息,薄奚迟把自己迫于高阳王淫威将段、兰两家屠戮一空之事和盘托出,并着重渲染了一番高阳王如何力大无穷箭无虚发用兵如神,表示他觉得跟着高阳王混更有前途。
他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从小就以武力自傲,能让他推崇到这种地步,可见这个高阳王确实有点东西。
且屠戮段、兰两部一事,他已经和鲜卑人结了死仇,段、兰两部作为大族,嫁到别处的女儿不知有多少,高阳王位高权重他们奈何不得,乌桓人可就不一定了。
算来算去,他竟然只有依附于周人才能继续在辽东待下去。
薄奚法大骂秦琬无耻,又恨薄奚迟不长脑子被秦琬设计了也不知道。
可事已至此,再多抱怨也是无用,他又不能真杀了自己儿子去向那些鲜卑人求和,那不成他怕了鲜卑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