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 造反,从忠臣开始 - 雪尽峰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1章

第131章

对于秦琬堪称恶意满满的举动,申骁十分谨慎的没有发表意见。

他初来乍到,对秦琬的性情并不算了解,之所以会应下秦烨的推荐,只是要在这场变局中保全家族而已。

治中负责国中官吏选举,但秦琬显然没有让他现在就插手选官的意思,他便自觉的把自己的定位放在了人形数据库上,只在秦琬问及幽州具体情况方才开口。

秦琬同样申骁的识相很满意,但只他一个显然不够,幽州的作为燕国最靠近北方的州,境内各族混杂,又因为早年虞氏为了巩固统治在幽州一通乱杀,把本就复杂的各族关系彻底搅成了一团乱麻。

幽州西侧还好,虽然也有部落散居,但还是以夏人为主,适当提拔当地的寒门与士族旁支便足以让维持稳定。幽州东半边就完全不同了,辽东多胡人,又以鲜卑人为主,早年虞氏起于此,先是赶走了宇文部,又打垮了段部,再加上不少出自拓跋部的小部落,秦琬只理了片刻便觉得棘手。

这些部落世代联姻,又互相攻杀,从血缘到利益,乃至于彼此之间的仇恨,都不是她一个外人能轻易插手的。且当初虞晖出逃之前,还曾想返回辽东依靠舅族兰氏与妻族段氏的支持造反,如此深的利益绑定,与其抽丝剥茧耗费心神,倒不如将其连根拔起。

秦琬问:“我记得宋永熙年间,有不少人躲避关东战乱北入辽东,其中可有哪一家略有家学?”

“若论家学,当属崔氏为忧,当年清河崔氏的崔成业为东夷校尉,关东百姓阖族投奔者不计其数,只是兵败之后子孙出仕者寥寥无几。”

那这一家就不太行,在辽东无甚根基,反而在漳州颇有声望,且崔氏出仕燕国的人不在少数,此时还得防备着点。

秦琬追问:“毅之既然明白我的意思,不妨直言。”

申骁习惯了燕国朝堂上一句话绕三遍的风格,突然被秦琬要求直说还愣了一下:“渤海高氏高子前与其叔父率乡t人数千户投奔崔成业,后因劝谏崔成业不成,为伪燕武宣帝所获,忧愤而亡。如今高氏仍居于辽东,虽声誉不显,却不曾弃学。”

“他们如今仍住在辽东?高子前葬在何处?”

申骁立刻意识到秦琬想做什么,他劝道:“高氏是在辽东不假,可如今高子前离世已近百年,只怕坟茔难寻。况且殿下初到幽州,当地百姓必然惶恐,若有人拜访殿下该当如何?”

“此事倒无妨。”秦琬朝外吩咐了一句,“去请卫别驾过来。”

卫奭正带着人接收原先六州的文书并重新加以整理,干的活和之前秦琬在临漳做的差不多,却更加繁琐,没有三个月绝对处理不完。

秦琬不是圣人,她既然千方百计扫除后顾之忧来了幽州,自然得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虽然不至于用王府属官将幽州上下都塞满,但只在几个关键的位置塞上自己人却不会引起丝毫波澜。

她抽调王府属官搭起了州府的架子,后续添砖加瓦自然就交到了卫奭手中。

卫奭来时还以为秦琬有事相商,却不想对方给他丢了个大雷。

“如今正值春季,代国的部落大都开始转移草场,正是巩固边防的好时候,我欲带兵巡视边境,顺便将州中郡县的设置定下来,子燕在房阴继续料理文书。”她又叮嘱申骁,“大周制度与燕国多有不同,毅之也借此机会多在子燕身边学学。”

除此之外,她还十分贴心的把管钱的毛舜华留给了卫奭,“若是有用钱的地方,子燕只管去寻德音,不用替我省钱,虞侃搜刮多年,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是好事。”

卫奭要被气笑了,正当紧要关头上司抛下事情跑路,留他一个人包揽幽州政务,还要分出心神带新人,他们两个到底谁才是幽州牧?

“臣还得谢谢殿下不成?”

“你我之间,何须言谢。”

眼见卫奭真要被她气背过去,秦琬急忙给他倒了杯水递过去,加了料的水方一入口便让人神清气爽,秦琬抓紧机会解释:“幽州事务又不急在一时,我此番巡边少说也要三个月才能回来,选官的考试在四月中,正经上任怎么也要到六月了,州中的文书子燕且慢慢料理着就是,又不是我在临漳时陛下催着要。”

秦琬自己卷是因为有系统撑着,下属又可以轮班陪她卷,但对于手下一堆中年男女她还是很体贴的,绝对不敢像建元帝对王肃那样好用就往死里用。

“我一定在四月考试前回来主持大局。”

这个时限还在卫奭的接受范围内,他无奈赞同了秦琬的计划,还顺带给她塞了一部分公务:“既然殿下要到各郡巡视,不妨顺道将各处涉及死刑的案子处理了。”

卫奭这习以为常给秦琬分派任务的姿态吓了申骁一跳,再转头一看秦琬,两人一个比一个淡定,秦琬边让人将卷宗送来边问:“一共多少?”

卫奭道:“不算多,只有五起,其中四起都是寻常的抢劫盗窃之类的杀人案,与其指望判案还不如殿下带兵把当地的山匪劫盗剿灭了来得实在,唯有原燕州广宁郡这起案子,臣瞧着有些蹊跷。”

他简单介绍了一下案情,就是当地一豪强的侄子看上了家中婢女,将其纳为妾室,而后在妾室屋中过夜当晚就被杀死,那妾室原本要被当场打死给侄子偿命,但侄子妻子坚决不允,一定要走法律程序,以谋杀朝廷命官的罪名把这个妾室全家拖到闹市砍了才解气。

侄子只是在当地县中做了个县丞,但也确实是个官,对方伯父又是广宁郡守,拗不过侄子妻子,就把案子报给了燕州刺史,燕州刺史自然不会拂了对方的面子,可还没来得及交由廷尉复核,临漳就被周军包围了。

然后就一路拖到了现在。

秦琬挑出卷宗看了看,颔首道:“确实蹊跷,卷宗上说这步延光是因为家中日子过不下去,才被长辈以十斛粮食的价格卖到郭氏为奴,郭氏于步延光有救命之恩。若真是如此,步延光必定饿得面黄肌瘦,怎么可能一进郭家就被郭解拉去同房,还有力气砍一个成年男子十几刀?”

秦琬卷宗递给申骁,示意他也看看,又补充道:“且将步延光卖到郭氏的长辈竟然是她的同族伯父,不免有借此侵吞步延光家产之嫌。”

听到秦琬用的是侵吞财产而非吃绝户,申骁不由想起他这段时间研究的周国律法,依旧是诸子均分,但这个子包括女儿,虽然在各方扯皮下给女儿的嫁妆也被视作分家产,但在这个案件中却没有那么多需要考虑因素,

因为步延光父母早亡,自然由她继承全部遗产,秦琬的猜测完全可能成立。

“若仅仅是如此,这步延光该杀的不是她那同宗伯父吗,怎么一腔怨气全冲着郭解去了?”申骁皱眉翻阅着卷宗,心头同样泛着凉意,“砍了十三刀,除去第一刀割破了郭解的颈脉致其毙命,后面全冲着郭解面目与下身去了,倒像是与郭解有深仇大恨一般。”

“这小娘子定然练过武或学过医术,否则不会下手如此干净利落,才十三岁就有如此胆色,父母必然是花了心思教养的。”

结果父母一去就落得如此下场。

秦琬拿回卷宗揣进自己袖中:“是什么缘由等我去广宁看看就知道了,我这次巡查正好从西往东,既然有这桩事在,便先去广宁看看。”

让观音奴与陆黄带着人先把步延光一案的涉案人员都提出来控制起来,秦琬方才带着大部队缓缓启程。

得知高阳王要来,沿着长城布防的定远将军梁惠立刻派了长史前往迎接。

幽州牧与都督幽州诸军事两个职位叠加,还有一个额外的镇北将军,幽州地界上的军事调度都要听高阳王的,这可是半点水都不掺的真上司,绝对怠慢不得。

何况长兄梁华还特意同他写信,要他万事听高阳王吩咐,于公于私,都要足够殷勤才是。

秦琬在广宁遇上了梁惠的长史,她得知长史来意不由笑道:“当初在高阳时宣英便同我提起过家中几个弟妹,可惜一直无缘得见。只是此番我在广宁还有一桩事要解决,怕要耽搁些日子,鱼卿若是没有要事,不妨先让随行士卒带着我的手书回去,等我了结此间事,再与鱼卿一并去见贤卿?”

秦琬的安排极为妥当,甚至一见面就释放出了善意,鱼长史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反对她。

他当即表示自己没什么要事。

秦琬微微一笑:“那就一并去看看,说不定到时还要让贤卿调兵过来救我们呢。”

鱼长史两腿一软,险些当场栽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