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 造反,从忠臣开始 - 雪尽峰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22章

第122章

虞晖在周国这段日子过得很不如意,或者说自从宠他的父亲早逝,他落到兄长手里至今,就没几天如意的。

生存压力之下他早已习惯了对外做出一副老实人的模样,大约只有夜深梦回的时候,才会想起幼时父亲欲废长立幼,将燕国交到他手里的美好时光。

在燕国时他小心谨慎,好不容易打败姜晟生出了一点野望,但转眼就被儿子背刺,不得不抛家舍业到周国避难。

人到中年,被迫从头再来,任谁听了都得说一句惨。

他这些日子甚至苦中作乐的想,周国朝臣对他的排斥和敌意,何尝不是一种宾至如归呢?

可不管怎么说,人总是有社交需求的,王肃主动登门,对虞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不管王肃是来找他套取燕国消息还是旁的什么,只要两人产生了交集,与他而言就是一个突破口。

否则有阳平王与高阳王两位宗室重臣带头无视甚至敌视,周国朝堂上谁敢沾他?

在一方有意讨好一方心怀鬼胎刻意亲近的情况下,这场宴会的气氛好得出奇,何况王肃话里话外都是再替建元帝安抚他,更是让虞晖暂且放下疑心,误会建元帝确实想要用他,才会私下调和他与近臣的关系,王肃这才主动向他示好。

他方至周国,并不了解周国的朝堂局势,但有一点还是看的分明,建元帝器重的大臣不少,真正称得上t腹心之臣的却只有阳平王、高阳王和王景穆,这三人的主次他还没摸清,但按照他在燕国的经验,怎么也不能让异族居于宗室之上吧?

所以王肃首先来示好,似乎也不算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酒至酣处,王肃解下腰间玉佩赠送给虞晖,俨然喝醉的模样:“今我与卿一见如故,恨不能把臂同游,可惜国事当前,我不日便要离京,不知卿有何物赠我,使我得以睹物思人?”

王肃送的是贴身佩戴的玉佩,虞晖自然也要拿贴身之物交换才是,论理回赠玉饰是最合适的,但他没有佩玉的习惯,一时之间还真找不到何时的东西,但王肃还在等他回应,只一个呼吸的工夫,虞晖便动容的拉住王肃的手:“我何德何能,能与景穆为友?”

一句话说完,虞晖已经想出了对策,他解下腰间的短刀还赠王肃,刀柄与刀鞘上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王肃见之一笑。

*

叱卢义趁着四下无人,偷偷溜进了虞维的营帐。

“世子,大王有话交代。”

虞维一见对方手中的刀便神色一变,下意识看了看四周,确认没有惊动他人方才低声问:“父亲让你带什么话?”

“大王命臣转告世子:‘吾父子入周只求活命,秦琬与王肃却视之如仇,日日在周帝耳边诋毁吾等,周帝看起来仁厚,实则心思难测,面善心狠而已。大丈夫背国求活,却难免一死,只怕要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且近来国中消息,主上似有悔悟之意,太傅与太后亦互相怨恨,以致于生了嫌隙,若我东归,必然优礼甚重,亦不失周公奔楚[1]之意。我已带着你母亲启程,你也尽快离开,以免周帝震怒命王肃处置你。’”

叱卢义说完便握住虞维的手:“臣潜行入营不可久留,世子务必早下决断。”

然后不等虞维细问便趁着夜色离开。

突然听到这么个消息,虞维在帐中坐立难安,他父子在周国一向安分守己,周帝应当抓不住借口杀他们才是,哪怕对方确实善于伪装,但爱惜羽毛的行事作风不能作假,不应当无故诛杀投效之人才是。

但想到叱卢义口中的秦琬和王肃,他又不确定了。

他与王肃接触不多,但到大兴那日,周帝授官的决定一出,侍立一旁的秦琬便神色不悦,后面更是听说秦琬曾向周帝进言,一旦有灭燕之日,便将燕国宗室有才能者赶尽杀绝,若不是周帝早有此心,秦琬一个幸进的宗室女怎么敢说这话?

况且罗织罪名又不是什么难事,他们方才为燕国立下大功,周帝想要除去他们以绝后患可太正常了。

还有这把刀,这可是母亲[2]的遗物,父亲从不离身,绝无落到旁人手中的可能。

虑及此处,虞维念头通达起来,仗着熟悉地形,连夜离营投奔对面的范阳王去了。

“虞维跑了?!”

王肃又惊又怒:“巡营的士卒没有发现?”

副将低着头,一副理亏的样子:“虞维盗马惊动了巡夜的士卒,末将带人去追却没追上,末将失职,请将军责罚。”

眼见王肃真有处罚之意,闻讯赶来的杨安急忙求情:“虞维的马本就优于士卒,他又熟悉地形,追赶不及确实怪不得我军将士。”

王肃这才歇了心思:“此事我会尽快禀告陛下,只是虞维久在营中,为防他暗中记下我军布置带燕军偷袭,还需速战速决。”

“听凭将军吩咐。”

杨安答应的毫无压力。

此时他们距离占领洛州全境也只差一个武关,速战速决也没什么压力,跑了一个虞维影响不算大,这才是杨安会给士卒求情的主要原因。

*

大兴

虞维阵前叛国的消息还未报送至御前,虞晖便收到了前线亲信传来的消息。

爹的好大儿,你是被你弟弟附身了吗?

虞晖现在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儿子都是讨债的,所以他这次跑路谁也没带,连他的家眷都是抓人的士卒扑空之后才知道此事。

秦琬往西堂去的路上收到了士卒的回禀,虽然略感遗憾,却还算心态稳定,一面安排人继续追捕,一面到西堂向建元帝报告此事。

等她被宫人请进内室,便见建元帝正歪在榻上让内侍按太阳穴,说话时还带着显而易见的困倦:“怀琰可曾交代追捕的士卒不要伤了明道性命?”

秦琬一时间竟然拿不准建元帝的意思,这是想活捉还是不想活捉?

虞维阵前背叛,虞晖却比朝廷还提前一步收到消息,这难道不足以证明对方狼子野心?

是个正常人都得怀疑他吧?

哪怕是现代,一个中年员工带着儿子跳槽新公司,结果新公司和老公司起了业务纠纷,儿子又跳槽回老公司,新公司也会心里犯嘀咕,怀疑留下的人是旧公司的卧底吧?

但眼前的人是建元帝,不能以常理揣测。

而且他还在用表字称呼虞晖!

如秦琬与王肃,对虞晖从来都是直呼其名,和指着对方鼻子骂人也没差。

因此秦琬选了一个相对稳妥的答案:“臣只说要拦下虞晖,避免他逃回燕国,若是虞晖誓死不肯就范,只怕损伤在所难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