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 造反,从忠臣开始 - 雪尽峰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0章

第80章

直到现在,大部分人对于长乐王造反并且拥立高祖之子为帝这事,还是一头雾水。

怎么会有人宁愿堂兄当皇帝,也要造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的反?

王肃同样不明白为什么,但这不妨碍他觉得长乐王可能是打猎时落马摔到了头,亦或是突然得了癔症,因为这根本不像是一个逻辑正常的成年人能干出来的事!

直到在邵城外看到亲自来迎的秦琬,他才有了几分真实感,原来不是在做梦啊。

王肃下马正要行礼,却被秦琬抢先一步。

“多年不见,王公比之当年越发威严了。”

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建元元年时王肃往高阳宣旨。

那时两人一个是身份尴尬的“从龙功臣”,一个是初露头角的新帝宠臣。如今建元七年过了小半,秦琬成了周国第三代宗室中第一个入朝的,王肃也成了两省之首,个中境遇变化,足以称得上恍如隔世。

王肃笑道:“殿下也越发光彩照人,当年臣随陛下往西堂探望殿下,何曾想到会有今日呢?”

他那时候正帮着建元帝清扫越厉王残余势力,看谁都要揣摩几分,如果秦琬不是女子,以她当时展现出来的圆滑,必然能和她的几个叔叔一起登上王肃的请杀名单。

可惜他旁敲侧击连着劝了多年,建元帝就只有一句“天下,高祖之天下,不可使高祖无后”,没一次听他的,以致有四王之祸。

“我那时正在病中,形容狼狈,倒教老师见笑了。”

秦琬换了称呼,笑着擡手请王肃入城,路上同他说起邵城的情况。

“前几日燕国瀛阳王奉燕帝密诏攻打邵城,我收到消息后率兵出绛关,茍季颖统帅骑兵先行,强讷言率步卒压后。我与茍季颖到夏县不久便与长乐王合兵一处,叔父设计诱瀛阳王出城,将其一举擒获,瀛阳王部众被茍季颖伏击,仓皇逃窜之际又撞上强讷言的步卒,被尽数剿灭。”

这些与强默告诉王肃的差不多,但其中避重就轻的意味十分明显,不知道的还以为长乐王早就与秦琬约好了要抵御外敌。

王肃开门见山:“不知怀琰如何劝说长乐王倒戈?”

“自然是用献王来劝。”

王肃诧异地看过来,没明白这又和献王有什么关系,甚至又向秦琬确认了一遍:“东海献王?”

“正是东海献王。长乐王与献王感情甚笃,献王无辜就死,长乐王便怀恨在心,所以和陛下怄气谋逆。我以桓帝陵庙、献王奉嗣以及东海王与清河王二人劝说长乐王,长乐王有感于血脉至亲,这才罢兵休战。”

秦琬刚解释完王肃就忍不住擡手扶额。

完了。

这理由说给陛下听,长乐王肯定能逃过一劫。若是过上几年,长乐王做出悔过的姿态,再因为血脉的缘故被委以重任,那简直就是灾难!

他勉强打起精神,问秦琬:“今日怎不见长乐王?”

“长乐王近日身体不适。”

秦琬语气有些尴尬,见王肃看她,她便侧首低声说了几句,王肃听到一半便漾开笑意,等秦琬说完更是忍俊不禁。

“王妃不愧是李兄之女。”王肃笑着夸赞,“颇有其父之风。”

听王肃对此事无所谓的态度,秦琬也略安下心,替长乐王妃解释了一句:“叔母大约是忍久了,如今一并发作出来,哪还顾得上其他。”

王肃何止不介意,他巴不得给长乐王多添点堵出口恶气,就因为他一时想不开在造反叛国的底线上疯狂跳跃,给他们添了多少麻烦!

他甚至主动帮长乐王妃出谋划策:“恰好云龙兄自去岁入冬时便身体不适,又一直挂念女儿,却碍于国事不敢显露,王妃回京后或可向太后请旨归家为父侍疾,以全孝道。”

“李公身体不适?”秦琬惊讶道。

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从去年到现在大半年时间朝廷四处用兵,王肃又带兵在外,朝中大事基本都是由李辰带着阳平王为建元帝参谋决定,这可不是一般的工作强度,李辰身体不适还一直坚持,身体受得住吗?

听秦琬问起,王肃脸上的笑意也少了许多:“我这些时日一直在外,对云龙兄的身体所知不多,只是日常问及使者,云龙兄虽然清减了,精神倒还不错。”

听王肃这么说,秦琬也暂时放下心,王肃又道:“前日我出发时往京中发了t一份军报,如今邵城既下,也该再往京中送一份消息才是。我于此无功,这份奏报怀琰动笔即可,我只管用印。”

王肃说得洒脱,秦琬便没有推辞。

若只是她一人的功劳,分给王肃一部分自然无碍,可此番她所带兵卒不少,朝中的赏赐能分到一个士卒手中的本来就少,她若是再慷他人之慨让她的老师分走一部分,许多人的伤便白受了。

王肃作为皇帝宠臣,却能和先前大权在握的李辰交好,自然不会不明白这样的道理,此番先声夺人也是为了避免让外人诟病秦琬不敬师长,毕竟军中侵占军功的名目多的是,依仗名分强行蹭军功也是潜规则。

果然秦琬爽快应下后,王肃便催她尽快写奏表。

“邵城粮草不足,我等至多在此停留两旬,尽快将奏表送到朝中,陛下才好决定我等撤军之后由谁驻守邵城。”

“还有一事,说完我便去写。”秦琬从袖中抽出一份诏书,“瀛阳王长史郑丕郑绍基,与伯安同出广武郑氏,夏县豪强畏惧讷言兵势,便将此人捆缚出城送至讷言军中。这是郑绍基献于我的燕帝密诏,此人洞察时势,瀛阳王却不能用,老师不妨拨冗一见。”

王肃接过诏书略扫了一眼,便知秦琬所谓的洞察时势是什么意思,颔首道:“我后日见他。”

这边是要先晾一晾对方的意思,秦琬赞同地点头。

郑丕确实有才,但这见风使舵的性子,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除非能一直处在强势地位,否则这种旧主方才失势,下一秒就想好怎么跳槽的人,根本不敢让人引为心腹。

随着邵城捷报入京,这场自六年秋便开始的叛乱彻底落下帷幕。

建元帝却不敢放松心神,除去妄图插手周国内政却差点被晋王捅到命门、至今还在与周军不断摩擦的燕国,战后的处罚与封赏同样是一件棘手的事。

“魏王、赵王、燕王,此三人已经伏法,祸不及家眷,便由其世子继承爵位,迁至大兴居住。”

建元帝思索着说出这番话,李辰早有心理准备,闻言只是点头,反正都是才几岁的孩子,迁到京城,就在天子脚下也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至于长乐王……”建元帝顿了顿,又换了个称呼,“阿恬他……”

话到一半,他看着案上的奏表再次沉默下来,他还是第一次遇上这么让人无从下手的事。

如果秦恬早点罢兵,他还能借着先前既往不咎的许诺顺势原谅对方,毕竟天子一言九鼎,他执意要当无事发生,臣子也挑不出错;如果秦恬抵抗到底,他赐死对方虽然心痛,但也算问心无愧,毕竟是对方先动的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