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卷五中山经(2) - 山海经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山海经 >

第11章卷五中山经(2)

第11章卷五中山经(2)

(1)糵酿:糵,酒曲。酿即指用曲酿造的醴酒,此处泛指美酒。(2)干儛:古代人们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跳的一种舞蹈。干,即盾牌,是古代的一种防御性兵器。儛,同“舞”,舞蹈。干儛就是手拿盾牌起舞,形容场面庄严隆重。(3)合天:天神们聚会的地方。(4)刉:亦作“刏”,划破,割。(5)采:用五彩装饰。(6)飨:招待、宴飨,献祭于神灵。【译文】

总计薄山山系的首尾,从第一座苟林山起到阳虚山止,一共十六座山,这些山脉绵延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是这些山的宗主。

祭祀升山山神的典礼时,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做祭品;祀神的玉器,要用上好的美玉。首山,是神灵显应和居住的大山。祭祀首山的山神用稻米、整只黑色皮毛的猪、牛、羊,还要准备美酒;祭祀的人们要手持盾牌起舞,还要摆上鼓来敲击应和;祀神的玉器则用一块玉璧。尸水,是神仙们聚集、相会的地方,要用肥壮的牲畜做祭品献祭;祭祀时,用一只黑狗做祭品供在上面,用一只母鸡做祭品供在下面,杀一只母羊,献上它的鲜血。祀神的玉器,要用上好的美玉,那些祭品要用彩色的帛来包装,请神来享用。

中次六经

《中次六经》缟(gǎo)羝(di)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shi)虫(1),实惟蜂、蜜(2)之庐(3)。其祠之,用一雄鸡,禳(ráng)(4)而勿杀。

【注释】

(1)螫虫:指一切身上长有毒刺能伤人的昆虫。(2)蜜:也是一种蜂。(3)庐:这里指蜜蜂等聚集在一起做巢酿蜜的地方。(4)禳:一种祭祀的类型,一般是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

【译文】

《中次六经》中所记述的中央第六列山系,乃缟羝山山系。缟羝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平逢山。从平逢山上向南望,可以望见伊水和洛水;向东望,可以望见谷城山。平逢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没有水,到处是沙子和石头。平逢山有一位山神,外形像人,但长着两个脑袋,人们叫他骄虫,他是所有螫虫的首领,平逢山这里也是各种蜂类动物聚集、做巢的地方。祭祀这位山神,要用一只公鸡做祭品。在祈祷后,这只鸡将被放掉而不杀。

又西十里,曰廆(gui)山。多琈之玉。其阴有谷焉,名曰雚(guàn)(1)谷,其木多柳、楮(chu)。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鸰(ling)(yāo),其鸣自呼,服之不眯(2)。交觞(shāng)(3)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

【注释】

(1)雚:有学者认为这个字或读“huán”。(2)眯:发梦魇、做噩梦。(3)觞:古代一种喝酒的器具。

【译文】

(平逢山)再往西十里,有一座山叫廆山。廆山山上盛产浮玉。廆山的山阴有一道峡谷,叫做雚谷,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柳树、构树。廆山中栖居着一种禽鸟,形状像野鸡但拖着一条长尾巴。这种鸟长着青嘴,身上通红如火,人们称之为鸰。鸰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能使人不做噩梦。交觞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接着向南流入洛水;俞随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后向北流入谷水。

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1)。

【注释】

(1)鸣石:古人说是一种青色玉石,撞击后发出巨大鸣响,七八里以外都能听到,属于能制作乐器的磬石之类。

【译文】

(密山)再往西一百里,是座长石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含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这座山的西面有一道峡谷,叫做共谷,生长许多竹子。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南流入洛水,水中多产鸣石。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楠,多竹箭。其兽多(zuo)牛、羬(qián)(1)羊,其鸟多(bi)。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2)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yān)玉(3)。

【注释】

(1)羬: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野羊。(2)员:方圆、幅员。(3)珚:玉的一种。

【译文】

(常蒸山)再往西九十里,坐落着夸父山。夸父山中的树木以棕树和楠木树最多,此外还生长着茂盛的小竹丛。夸父山中,生活着很多野兽,其中牛、羬羊最多。山中栖息的禽鸟,以赤为最多。夸父山的南面盛产玉石,而其山北面则盛产铁矿。这座山北面有一片树林,叫做桃林,这片桃林方圆三百里,林子里有很多马。湖水从这座山发源,接着向北流入黄河。湖中出产大量的珚玉。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藇,多苦辛,其状如(qiu)(1),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玄(su)(2)。(zuo)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门水出于河,七百九十里入雒(luo)水。

【注释】

(1):同“楸”字。楸树是落叶乔木,高大端直。果实可做药用,主治热毒及各种疮疥。(2)玄:黑色的磨刀石。,磨刀石。

【译文】

(夸父山)再往西九十里,有一座山叫阳华山。阳华山的南面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而其山北则盛产石青、雄黄等。阳华山中的草本植物,以山药最多,此外还有茂密的苦辛草。苦辛草的形状像楸木,结的果实像瓜,味道酸中带甜。人服食它,就能治愈疟疾。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洛水。杨水中有很多人鱼。门水也从这座山发源,接着向东北流入黄河。门水中有很多黑色磨石。姑水从阳华山北麓流出,向东流入门水。姑水两岸的山间蕴藏着丰富的铜矿。门水是黄河的支流,流经七百九十里后注入雒水。

凡缟羝(di)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1)在其中(2),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3),则天下安宁。

【注释】

(1)岳:高大的山。(2)其中:天下江山国土的中部、中心。(3)祠法:祭祀的规范和规格。

【译文】

总计缟羝山山系的首尾,从平逢山起到阳华山结束,一共有大山十四座,这些大山绵延七百九十里。这里的山岳,居于天下的中部,每年六月,人们就会祭祀这些山岳的山神。人们祭祀的礼仪,跟祭祀其他山岳的方法一样。只要按照常规祭祀,那么天下就会永葆安宁。

中次七经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1),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2)。有草焉,其状如蓍(shi)(3),赤叶而本(4)丛生,名曰夙(su)条,可以为簳(gǎn)(5)。

【注释】

(1)帝台:神人之名。棋:指博棋,古时一种游戏用具。(2)蛊:蛊毒之害。(3)蓍:蓍草,又叫锯齿草、蚰蜒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古人以蓍草的茎做占筮之用。(4)本:茎干。(5)簳:小竹子,可以做箭杆。

【译文】

《中次七经》所记载的中部山系第七列山是苦山山系,它的第一座山叫休与山。休与山上有一种石子,人们叫它“帝台之棋”,这些石子五彩缤纷,还生着斑纹,它的外形与鹌鹑蛋相似。这些漂亮的帝台之棋,据说是用来祷祀百神的。人佩带上它,就不会受邪毒之气的侵染。休与山还生长着一种草,外形像蓍草,但叶子是红色的,根茎连结丛生在一起,人们称之为夙条。夙条可用来做箭杆。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yáo)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yáo)草,其叶胥(1)成,其华(2)黄,其实如菟丘(3),服之媚于人(4)。

【注释】

(1)胥:相与,皆。胥成,指相互重叠的样子。(2)华:即“花”,同音同义。(3)菟丘:即菟丝子,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植物,夏秋开白花,茎细柔,果实扁球形。(4)媚于人:这里指女子以美色讨人欢心。

【译文】

(鼓钟山)再往东二百里,有一座山叫姑媱山。天帝的女儿就死在这座山,她的名字叫女尸。女尸死后化成了草,这种草叶子一层一层的,开着黄色的花,果实与菟丝子的果实相似。女子服用了草,就会变得漂亮而惹人喜爱。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豚(1),赤若丹火,善詈(li)(2)。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3),其实如兰,服之不字(4)。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5)。

【注释】

(1)豚:即猪。(2)詈:骂,责骂。(3)华:即“花”,同音同义。员:即“圆”,同音同义。(4)字:怀孕,生育。(5)瘿:大脖子病、瘿肿。

【译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