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卷五中山经(3) - 山海经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山海经 >

第12章卷五中山经(3)

第12章卷五中山经(3)

《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niè)(1),其木多杻(niu)、橿(jiāng),其草多菊、(zhu)。洛水出焉,东注于江(2),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注释】

(1)石涅:即涅石,一种矿物,可做黑色染料。(2)江:古人单称“江”或“江水”而不贯以名者,大多是专指长江。但《山海经》记述的山丘河流都不甚确实,长江也不例外,它与现在的长江不太相符。

【译文】

《中次九经》所记述的中央第九列山系,是岷山山系。岷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女几山。女几山上多出产石涅。女几山的树木以杻树、橿树居多,而花草以野菊、苍术或白术等居多。洛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长江。山里到处有雄黄,而野兽以老虎、豹子最多。

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tuo)(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2)。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kui)牛(3),其鸟多翰(4)、(bi)(5)。

【注释】

(1)鼍:即现在所说的扬子鳄,生活在长江流域,皮、肉等可以为人所用。人们俗称它为猪婆龙。(2)珉:石头中色泽优美的一类,但不是玉。(3)夔牛:古代一种重达几千斤的大牛。(4)翰:即白翰鸟,野鸡的一种。(5):就是上文所说的赤鸟,现在叫锦鸡。

【译文】

(女几山)再往东北三百里,有一座岷山。长江从这座岷山中发源,一直向东北流入大海,长江中生长着许多优良的龟,还有许多鼍。岷山的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其山下则盛产白珉石。岷山中的树木以梅树和海棠树最多,而野兽则以犀牛和大象最多。岷山中还生活着大量的夔牛,山中的禽鸟则大多是白翰和赤。

又东五百里,曰鬲(gé)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白珉。蒲鹳(guàn)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江,其中多白玉。其兽多犀、象、熊、罴(pi)(1),多猿、蜼(wèi)(2)。

【注释】

(1)罴:即棕熊。(2)蜼:据古人描述是一种长尾巴猿猴,鼻孔朝上,尾巴分叉,天下雨时就把自己悬挂在树上,用尾巴塞住鼻孔。

【译文】

(蛇山)再往东五百里,坐落着鬲山。鬲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则盛产白色的珉石。蒲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长江。蒲鹳水中蕴藏着很多白玉。鬲山中的野兽以犀牛、大象、熊、罴最多,此外这里还生活着许多猿猴、长尾猿。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入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1)。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木多樗(chu)(2)、柳,其草多寇脱。

【注释】

(1)兵:兵灾、征战、兵荒马乱。(2)樗:臭椿树。

【译文】

(玉山)再往东一百五十里,坐落着熊山。熊山中有一处洞穴,那儿本是熊的巢穴,也时常有神人出入。这个洞穴一般在夏季开启,而在冬季则关闭。如果它在冬季开启的话,天下就一定会发生战争。熊山上多出产白玉,而山下则多出产白银。熊山里的树木以臭椿树和柳树居多,而花草以寇脱草最常见。

中次十经

《中次十经》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译文】

《中次十经》所记述的中央第十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首阳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没有花草树木。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qi)踵,见则其国大疫(1)。

【注释】

(1)大疫:瘟疫肆虐。

【译文】

(勇石山)再往西二十里,坐落着复州山。复州山中的树木以檀树居多,并且山南蕴藏着丰富的黄金。复州山中栖息着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却长着一只爪子和猪尾巴,人们称它为跂踵。跂踵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发生大瘟疫。

中次十一经

《中次一十一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tuān)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kuàng)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1)。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其阳多赤金(2),其阴多珉。

【注释】

(1)蛟:生活在水中,据古人描述是像蛇的样子,却有四只脚,头小脖子细,脖颈上有白色肉瘤,大蛟有十几围粗,它的卵有瓮大小,能吞食人。现代人认为这是属于鳄鱼一类的动物。(2)赤金:黄金。

【译文】

《中次十一经》所记述的中央第十一列山系,即荆山山系,荆山山系的首座山,叫做翼望山。湍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济水。贶水也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汉水,贶水中生活着很多蛟。翼望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而山下则生长着茂密的漆树和梓树。翼望山的南面多出产黄金,而其山北则多出产珉石。

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其状如猿,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xiàn)则国有大恐(1)。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ling)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2)。有九钟焉,是知霜鸣(3)。其上多金,其下多榖、柞、杻、橿。

【注释】

(1)大恐:发生大恐慌、发生非常恐怖的事情。(2)为败:衰败、衰落。(3)知霜鸣:学者们考证这个词应该是“和霜鸣”。这句话解释为“应和着霜降而鸣响”。

【译文】

(前山)再往东南三百里,坐落着丰山。丰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红眼睛、红嘴巴和黄色的身子,人们称它为雍和。雍和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里就会发生很恐怖的事情。神仙耕父住在丰山中,他常常在清泠之渊中畅游,出行来去,浑身闪闪发光。据说,耕父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要衰败。这座山还有九口钟,它们都应和霜的降落而鸣响。丰山上还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山下有茂密的构树、柞树、杻树、橿树。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jin)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其阴多丹雘(huo)(1),多金,其兽多豹、虎。有鸟焉,其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2),其鸣自叫。

【注释】

(1)丹雘:赤石脂,一种粉红色陶土之类,古代人用做颜料。(2)御疫:预防瘟疫、治愈瘟疫。

【译文】

(支离山)再往西北一百里,有一座堇理山。堇理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松树、柏树,还有很多优良的梓树。这座山的北面多出产青雘,并且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这里的野兽以豹子和老虎最多。堇理山中栖息着一种禽鸟,它的外形像喜鹊,但却长着青色的身子和白色的嘴巴、眼睛以及尾巴,人们称它为青耕。人们饲养青耕,据说可以避免瘟疫,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从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从水出于其上,潜(1)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2),枝(3)尾,食之无蛊疫。

【注释】

(1)潜:潜行、暗流。(2)鳖:一种以水中生活为主的爬行动物,外形像龟,背甲上有软皮,肉可食,甲可入药,俗称“甲鱼”、“团鱼”,有的地区称之为“鼋”(yuán)。(3)枝:分支的,分叉的。

【译文】

(游戏山)再往东南三十五里,有座山叫从山,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山下则生长着茂密的竹丛。从水由这座山顶上发源,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三足鳖,它长着叉开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蛊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