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从0到1创业课》(7) -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 - 韦康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六十章《从0到1创业课》(7)

打造企业离不开的核心团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多数人的智慧合起来一定比一个人的智慧要高很多。也就是说,创业者再如何优秀,再怎么聪明,有再多的管理经验,他也不可能独立完成一家公司的运转,还是需要借助下属团队的力量。

创业者要打造一个企业的核心团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意味着创业者要编织一个紧密的人际关系网。而通过团队建设可以放大这张人脉关系网,使创业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从“0”到“1”组建一个团队,是一个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创业者的创业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1.创业公司该找什么样的人才

创业公司在找到融资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招聘。然而,想要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并没有那么容易。有时候即便给出的条件再诱人,如果对方对你或者对你的企业没有信心,也是不会接受的。而且,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很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你可以提供丰厚的待遇,别人同样可以,甚至还会更诱人。

另外对企业来说,人才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创业的公司拥有一些优秀的人才,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甚至可以以一敌十。因此,对零基础开始创业的创业者来说,为自己的公司招聘合适的人才是一件大事,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42岁的时候,雷军想要再次创业,这次他要做小米科技。2009年他开始做筹备工作,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开发智能手机并不像开发电脑软件那样简单,如果没有顶尖的人才,根本不可能研发出合格的产品。所以他想赶紧集聚一批行业内的顶级人才,组成一支强大的队伍,采用互联网的形式来做手机。于是,他便开始四面笼络人才。

雷军首先找到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在谷歌期间,林斌带领着他的团队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用户的产品。当时谷歌正准备撤离中国内地市场,林斌一度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雷军花了6个多小时来说服林斌与他一起创建小米。

林斌加入小米后,又将好友黄江吉介绍给了雷军。黄江吉在微软工作了将近13年,时任软件工程总监。3人见面那天,聊了6个多小时,从手机到电脑,无所不谈。雷军对电子产品的熟悉度让黄江吉震惊不已,正是这个原因让他有了和雷军一起创业的决心。雷军自己对互联网比较熟悉,而林斌和黄江吉的加入,更让他有了底气。但是如果想将小米发展好,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人才加入,比如硬件方面,雷军看上了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

周光平于1995年至2000年间是摩托罗拉总部核心设计组专家,参与了多款摩托罗拉手机的设计。另外,他领导的许多产品都是摩托罗拉销售链中的高利润支柱,甚至还在全世界创造过多项第一。雷军和周光平见面那天,他向周光平详述了手机在移动互联网战略中的重要性,周光平则回顾了自己过去在手机硬件方面的经历,但那次他还没有决定加入雷军的团队。直到2010年,周光平才接受雷军的邀请,成为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并担任其副总裁,负责硬件方面的工作。

雷军从谷歌挖走的另一个“牛人”就是洪峰,当时洪峰担任谷歌在中国的第一产品经理,他所主持开发的谷歌音乐,成为当时市场上备受欢迎的一款产品。在雷军的一再劝说之下,决定加入小米团队。

洪峰后来还向雷军推荐了另一个行业内的精英刘德,随后,雷军又拉入他在金山的好友黎万强。黎万强在金山一直担任要职,加入小米后,负责小米手机的电子商务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为了拉拢人才,雷军可谓煞费苦心。有人曾问过他为何对小米有如此大的信心?他说:“因为我有一支别人所没有的庞大队伍,他们都是行业内的精英。”

2010年3月,小米科技公司在北京成立。人才的效率果真强大,他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出了小米手机,而且一投入市场就广受好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业者从“0”进化到“1”的创业过程也就是人才的比拼过程,正如雷军,正是有了林斌、周光平等人才的加入,他才将小米做到了行业顶尖位置。那么,最适合创业公司的人才具备哪些特点?

第一,具备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

初创公司一切从“0”开始,想要上升到“1”,甚至是“n+1”的高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既然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基石,那么对人才的要求自然会比较高,这就要求人才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其中,追求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就是最基本的品质。

如今这个社会,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多如牛毛,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特色,特色的表现体就是公司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所推出的服务,而其实施者就是公司的员工。如果员工总是敷衍了事,又怎么可能做出精致的产品或者极致的服务?如此,消费者购买欲便无法被激起。

人才所追求的精益求精,具体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1)绝不允许自己做出的劳动成果存在任何瑕疵。这种完美主义的个性,对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在这样严格的自我要求之下,公司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表现出来的服务才会是最完美的。而且在一个团队中,这样的极致精神是能够被传染的,它能够使整个团队成员慢慢完美起来,如此,企业的整体实力便会越来越强大。

(2)他们拥有极大的耐心。要达到精益求精并非短期内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缺乏耐心,就会很难办到。很多企业之所以撑不到最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耐心,总是想着速成。虽然现在是“快餐消费”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以“瑕疵为上”,人们更多的还是希望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是最完美的。所以说,拥有耐心的人才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另一种表现。

第二,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创业虽然是一个从“0”质变到“1”的过程,但绝对不能少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甚至可以说,创业是绝对的团队协作,一个人绝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个事业。

在创业公司里,每个人都是多面手,相互之间的牵连和互动也比较深刻,所以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工作区分。相互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互相协作,以求达到利益最大化。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最受欢迎的,因为他们能够和队友之间保持最和谐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带动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毕竟任何一家企业的运作都不是靠一个人来完成的,就像一台机器,要想正常运作,就一定要靠动力、控制、执行等每个部分一起转动。如果只是其中某一个部分单独行动,那么这台机器一定无法运作起来,甚至可能会瘫痪。创业公司也一样,单独工作的人是无法带动企业向前运转的。

第三,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心态决定工作态度,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一名优秀的人才,一定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

创业本来就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一切都是从“0”开始,要达到“1”的阶段,不止时间很漫长,而且其中也会有很多突发状况,甚至可能一度面临破产的局面。这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可能就会自暴自弃。而拥有良好心态的员工,不止能够对企业始终抱有信心,遇到困难的时候静下心来想解决的办法,而且还能够在创业者想要退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建议和鼓励。

创业永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终点,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那么,这样的员工也就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创业者左右。甚至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想着要另谋高就。这样的人才即便有真才实学,也缺乏对公司的忠诚度。所以,刚加入创业公司的所有人都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一定要坚信企业在你们的合力运作之下,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都是为了迎接雨后的彩虹。

第四,有责任心。

很多人才之所以会选择某家公司,可能只是因为它能够给自己开出更高的薪水,所以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加入进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因为这种行为不只是对这家企业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虽然企业聘用你是为了让你为它创造价值,但在开出高薪的同时,也为你提供了一个向前发展的平台,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朝钱看”,他就会变得唯利是图,永远都不可能进步,甚至还会被后来者超过。因此,最适合从“0”开始的创业公司的人才,一定是拥有很强大的责任心的人。

责任心强大的人才,会每时每刻都对公司负责。不管是研发产品还是管理公司,他都会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为公司的发展着想,真正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一分子,为公司投入自己全部的能力和激情。

2.创业者该如何帮团队“打鸡血”

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一如既往地走进职工餐厅,与职工一起就餐、聊天,这是他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的好习惯,目的是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突然,盛田昭夫发现有一位坐在角落的年轻职工满腹心事,好像非常不开心。于是,盛田昭夫就主动坐到他对面,与他攀谈了起来。

这名员工向盛田昭夫抱怨道:“我是东京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原本有一份待遇非常优厚的工作,但是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进入索尼工作。现在我做到了,可是我却发现我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在为我的上司干活。其实说句实话,我的这位上司真的没什么能力,至于他是怎么坐到这个位置的,我也很是好奇。最气人的是,我所有的工作都得经过他的批准。我自己经常会想一些小发明,他不仅不支持我,还挖苦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其实对我来说,这名上司代表着的就是索尼,所以我现在很失望,对自己失望,对索尼失望。我很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放弃那么好的待遇来到这里。”

盛田昭夫听了他说的这番话之后感到很是震惊,他突然想到,类似这样的问题是否在公司内部常有发生?管理层是否真的很少关心员工们的苦恼?是否没有充分地去了解员工们的想法?是否堵塞了员工们的上进之路?

于是,盛田昭夫产生了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的想法。从此以后,索尼便开始每周出版一次内部小报,刊登公司各部门的“求人广告”,也就是说,员工可以自由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绝不可以阻止。另外,索尼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索尼绝对不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实行了内部招聘制度以后,很多有能力的员工都找到了自己较中意的岗位,而且类似之前那名员工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创业需要团队的支持,激励是推动团队前进的动力,创业者要学会帮助团队成员“打鸡血”,让他们每天都斗志昂扬地为企业创造财富。

在这九死一生的创业历程中,从“0”上升到“1”的阶段一定是困难重重,因此,创业者每天都必须保持精力十足。另外,他还必须让团队成员也能够自信满满。那么,创业者该如何帮团队成员“打鸡血”?

第一,懂得欣赏以及赞美他们。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在金子暴露出来以前,还是需要有人去发现它们,然后把它们挖出来。而员工就是那颗潜藏的金子,创业者就是那个主动去挖掘他们的发现者,因此,创业者一定要懂得欣赏和赞美团队成员,充分认识到他们所拥有的才华和能力。

表达欣赏和赞美的语言有很多种,比如“太棒了”“非常好”“很不错”“很出色”等。当员工听到你用这些词来赞美他们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更加干劲十足。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能力的人有很多,但能够发现他们的人却很少。作为一名创业者,你的团队成员就是你的千里马,而你就应该扮演伯乐的角色。如果不能够主动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那么很可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当今社会最缺的就是人才,最看中的也是人才,如果你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就很可能被爱才的企业挖走。所以,欣赏和赞美他们是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重视的最直接的方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员工,他们是创业者从“0”开始创业的协作伙伴,只有他们才能让创业者快速上升到“1”的高度。如果能够经常赞美他们,那么,他们就更愿意将自己的全部能力都展示出来。

第二,适当授权。

创业者是要足够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但是也不能把权力看得太重。适当的时候,充分授权给公司员工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比如说公司近期有一个外地的合作商,需要你去当地商谈合作协议,此时你并不一定非要亲自去,完全可以授权给公司谈判能力比较强的员工,让他代表你去和对方进行商谈。

创业者从“0”开始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小事宜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如果创业者将权力看得太重,不懂得适当放权,那么很多事情的发展将会遇到障碍。

而且从加强团队成员的团结力,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的角度来说,适当放权的意义也是非常巨大的。若是创业者不懂得放权,凡事都亲力亲为,那么员工就会认为你并没有充分信任他们。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对你产生怀疑,最后导致的结果无非两个:要么他们不再那么积极主动地工作,每天上班都无精打采,严重缺乏动力;要么他们选择跳槽,寻找那些比较看重他们的公司,以展示他们的才华。

适当地将权力授予团队成员,公平公正地对待团队成员,给团队成员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既可以缓解员工所处的尴尬境地,也给予了他们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倾听员工的心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