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粉丝经济学》(8)
屌丝思维
得屌丝者得天下
网上有句话,“得屌丝者得天下”,意思就是我们在做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不能只想着满足所谓的金领用户,应该面向更多的用户群体。很早以前就有一句话,“必须要将事情做到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周总理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而你不喜欢,但是你算老几?”这里所说的广大人民群众,其实就是今天广大的“屌丝”。现在很多人都将苹果当作粉丝经济下的范例,其之所以能在果粉中玩得风生水起,从本质上来看,靠的就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及多年来的用户积累,虽然它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产品也十分特立独行,但对收入较高的群体吸引力非常大。反观很多一夜成名的品牌,它们所对应的受众无论如何是离不开“屌丝群体”的,而且不少都是打着粉丝营销的旗号。但他们的品牌所坚持的其实只是低价策略,一旦出现更高性价比的替代产品,这些因低价吸引过来的粉丝便会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在粉丝经济时代,用户至上的观点无论怎样去理解、去解释都不过分。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而“屌丝”其实就是最普通的底层用户。
1.“屌丝”才是真正的互联网经济学
要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模式,就必须去了解“屌丝”群体。
“屌丝”一词,最早出现在百度贴吧,这是当时百度贴吧中的“雷霆三巨头吧”给“李毅吧”成员起的网络称号。之后,这一词迅速风靡网络,并逐渐成为一个群体“光荣的自嘲”。“屌丝群体”就是利用自我调侃来消解正统,利用降价来嘲讽崇高。
不过,屌丝这个词确实有些低级,稍微有些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香港著名导演彭浩翔拍了一部电影叫《低俗喜剧》,属于小制作,但是反响很好,票房达到了3000万港币,是香港2012年度华语片票房之最。开篇男主角便在大学讲座上将制片比作“屌丝”。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用低俗开道,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格调,大有一种“本性”的感觉,以此迎来了不少观众的叫好声。当然,这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同样,“屌丝”在互联网上也存在一些小争议。冯小刚在微博中说,这词上不得台面,称自己屌丝是自轻自贱。而另外一边,史玉柱则针锋相对地回应,说自己就喜欢自称屌丝。这难道就是自贱吗?反正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不过,史玉柱旗下最新的一款游戏在美国的宣传广告中由于含有“屌丝”一词而被禁止发行。可见,冯小刚说老外瞧不上这种字眼也是有证据的。
互联网知名评论者林军曾经写了一篇题为《史玉柱为何主动被屌丝》的文章。这篇文章从史玉柱出道、做事及政治身份等方面,全面论证了史玉柱是高富帅的观点。不过,史玉柱却自称屌丝——史玉柱发现,屌丝开始成为国家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而正是由于这个群体的不离不弃,才使得自己可以在媒体的质疑下依然持续前行。
“正是凭借着中国头号屌丝的精准定位,这些年史玉柱可谓是百毒不侵,总是拿着屌丝说事,以此为其网游产品代言、做宣传。”林军这样写道。但是屌丝真的很屌丝吗?他们的经济能力真的非常低下吗?互联网下的屌丝经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商业规律?
很早之前,《南方周末》曾经对史玉柱的游戏《征途》进行了负面报道。文中提到很多玩家玩起这款游戏来都是成千上万地砸钱去买装备和道具。曾经有一位门户网站的高管就在一款网络游戏上消费了将近20万元人民币。这只是网络游戏面向屌丝群体的冰山一角。从大众水平来看,网游用户每年平均消费可达300元。手游用户更厉害,其每年平均消费将近900元。这些数字进一步揭示了游戏市场上用户的平均付费情况,所有用户中,每月花费500元以上的,达到了20%,花费100元到500元之间的,则超过了50%。
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几百块钱的花销不算什么,但这肯定不是屌丝级的开销。2011年同期的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有将近四成的人月收入还不到2000元,这才是真正的屌丝群体。
因此,大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其一,真正的屌丝,虽然收入不高,但很愿意花钱;虽然消费力不足,但消费欲望却非常强大。这个结论是很有可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比如那些“啃老族”,还有依靠父母来保障生活的学生群体。其二,很多甘居屌丝的人,其实是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也就是说,第一个结论其实是经济问题,而第二个结论却是文化心态问题。
清华大学传媒学院的教授尹鸿在一篇题为《从电影看屌丝文化逆袭》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屌丝群体在经济收入上有着强烈的下降感,比如飞涨的房价;在政治上则有着强烈的无力感,很多政策的制定,即便是中产阶级也没有任何话语权。他拿葛优和黄渤举例,在他看来,前者虽然出演了很多小人物,但那种小人物是属于精神上不败的,是对生活有指望和目标的,这种小人物会嘲讽他人,也会嘲讽社会。黄渤也演过很多小人物,但就像他在《泰囧》里演的小人物,最后的结局都是放弃,就是放低欲望或者减少欲望,做回自己,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中去,老老实实地过日子。这或许是社会缺少健全的上升通道导致的。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当时的情况就是只要你胆子够大,自身又足够努力、足够勤奋,最后都会打拼出自己的事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努力奋斗、辛勤打拼的人都已经成为今天的既得利益者,同时也成为后继者上升道路上的阻碍者。比如,在互联网行业中,如今的业界大佬们大都是70后,而诸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强势公司,使得初创公司几乎没有任何的指望。在风险投资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腾讯做了,你该怎么办?”这样的经典难题背后其实就是上升通道的问题。
屌丝的文化心态是一种上升的无力感。很久以前,日本三浦展写下了《下流社会》一书,用以形容屌丝的这种状态,那就是甘居下流。所谓一夜情服务和网络游戏服务,我们不能说喜欢这类服务的人都是自甘堕落的人,但这样的服务和自甘堕落一般都是十分贴近的。心态上的吻合自然可以让这类服务大行其道。
从商业上来看,互联网经济就是一种“长尾经济”,屌丝经济也属于很彻底的一种“长尾经济”。虽然他们单个贡献的消费额不高,但这种无力感所造成的屌丝数量却是非常多的,因此,最终产生的消费额总量却极大。虽然花20万元玩网络游戏的人极少,且游戏的年人均消费仅几百元,但规模大了,数字就会变得相当可观。这便是互联网下的屌丝经济所具备的消费魅力。未来的消费主力必然是属于屌丝群体的,所以“屌丝”经济才是真正的互联网经济学。
2.屌丝的思维逻辑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虽然“屌丝”的身份卑微,他们却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想要寻求存在感、参与感和成就感。这就是我们国内的屌丝群体。目前,在日本和韩国出现了被称作“草食男”的一类人,他们不买奢侈品,不买车子和房子,甚至连女朋友都不交,喜欢将钱消费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上,包括游戏以及种类繁多的支付服务和网络物品的购买。无疑,这类人就是国外的“屌丝群体”。
在互联网时代,从市场定位和目标人群的选择上来看,互联网产品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们抓住了“屌丝群体”和“草根一族”的需求。现在的经济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长尾市场”。因为“屌丝群体”即人民群众,所以“屌丝”所喜欢的,便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只要在中国做互联网,你就必须要对“屌丝群体”给予重点关注,清楚地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在互联网时代,只有对“屌丝”群体进行深耕,才可能做出伟大的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小米等,无一不是因为关注“屌丝”、清楚地了解这类人群的心态和需求才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但是在这之前,人们首先应该区分一个概念,那就是用户与客户的区别。用户大多指的是终端消费者,就是产品与服务的最终使用者,而客户则是指产品购买者。
在商业价值链条中,距离终端用户越近越有价值,因为这样容易形成对产业链的控制力。终端用户一般都是产业链条上的起点。有些时候,用户与客户,二者同是一类人。但有些时候,二者则有区别,如互联网广告盈利模式下的网站,用户都是免费浏览网页的网民,网站将大量网民聚焦后形成媒体价值,这样便可以向第三方兜售广告。其中,用户是网民,而客户则是广告主。如果不关注用户,那么就是不关注你的商品与服务,就无法吸引广告主,更无法出售商品。
当年的百度,起初只不过是一个技术服务商,负责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支持。但百度为了自身发展,迅速地找到了自己的用户,因此得罪了客户新浪,但其最后并没有被新浪挤掉,市值反而远远地超过了新浪,因此李彦宏开始意气风发地大讲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当时,百度颠覆的便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这才有了百度以后的辉煌。
因此,我们在做市场定位时,一定要以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基础来思考问题,而不能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一环节。既然最具价值的是终端用户,那么选择怎样的终端用户群便成为市场定位的核心命题。
互联网经济是一种“长尾经济”,这意味着企业应该将市场定位为关注“长尾人群”的诉求。而“长尾人群”在早些时候指的是“草根一族”,在互联网时代的语境中,它逐渐被“屌丝”一词取代。这一称呼虽然不是很好听,却很招人喜欢,许多人都愿意拿“屌丝”自嘲。这类人群正是互联网的“长尾”,虽然他们单个消费能力并不是很强,但通过互联网将之聚合起来,便会产生非常强大的消费能力及影响力。
我国互联网网民在社会结构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葫芦的形状,即中层及以上收入和底层收入的人群占一少部分,中间层的白领人群则占大部分。但如果按总体消费能力来分,那么呈现出的很有可能是一个哑铃的形状,就是两端大,中间小。其中自称“屌丝”的人群从60后到90后多少不等,而标志性最强的无疑是80后,占到了80%以上,然后是70后,再就是90后。许多产品在做市场定位时,并没有盯着所谓的“金领”人群,而是盯住了“屌丝群体”和“草根一族”,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屌丝”,其实有两种含义,即“真屌丝”与“伪屌丝”。两者体现的方式不同,“真屌丝”体现在生活状态上,而“伪屌丝”则体现在心态上。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似乎是“全民皆屌丝”。
在中国,屌丝人群很多,他们收入一般都很低,是“真屌丝”群体;而it大佬,如马云和史玉柱这样的人也都自称“屌丝”,他们则属于“伪屌丝”。
在以前的观念当中,“屌丝人群”其实就是众多的非主流人群,并没有被分为“真屌丝”或者“伪屌丝”。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性就是能将“非主流”变成“主流”,还能让“小众”变成“长尾”。这是互联网下的“长尾效应”使然,即便是再小众的产品,都可以在网络的作用下,让人们找到与自己有着相同喜好的一类群体,而提供这种小众产品与服务的商家仅仅依靠这部分人便可以发展得很好,淘品牌“裂帛”便是聚焦了一个民族服饰中的小众品类,最后竟然成了淘宝服装领域中的第一品牌。
“得屌丝者得天下”,但屌丝的思维和他人的思维是大不相同的,因此企业要充分重视“屌丝群体”,因为他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聚合起惊人的消费能力。要了解“屌丝”的心态,让他们找到归属感、存在感和参与感。此外,还要意识到互联网下“长尾经济”所拥有的亮点,因为任何一类人通过互联网聚合起来所形成的能量都不容小觑。
3.屌丝,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困扰,但这样的困扰总会落在一个相对失意的群体上,因此,这个社会被分割为主流和非主流、中心和边缘。主流人群,志得意满、积极向上;边缘人群,低调隐忍、郁闷消极,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感。因此,自嘲与不屑便成为他们存在的标签。从“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到花童与嬉皮、punk与grunge,再到日本战后的“下流社会”,以及飞特和草食等,这些主流人群之外的边缘人群都拥有着这样的特征。
“屌丝”也是这样一个非主流人群的标签,只不过它带有强烈的互联网特征。网络文化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去“中心化”的特点,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却更加强调真实。它将生活还原为原点,强调自发和自由的状态。现实社会中的控制、层级和中心化的结构形式,在互联网世界不仅不可能受到重视,还往往会沦为被嘲笑和揶揄的对象。所以,网络世界天生就是非主流人群和非主流文化生存的沃土。
美国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调侃自己是数字世界的移民,称他的两个女儿才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数字移民驾轻就熟的是现实世界的规则,而对网络世界的生存法则一头雾水。这也是很多人不明白在互联网上怎么会出现“屌丝”“跪舔”这样自轻自贱的词语的原因。
不同于“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和20世纪80年代王朔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我是流氓我怕谁”的腔调,“屌丝”文化显得更加温和。以前的边缘文化更加标新立异、更加“愤怒”,需要在与主流价值观的对抗中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屌丝”人群虽然普遍是现实社会的失意者,却是网络世界真正的主人,一个段子、一通戏谑就能把现实世界的端庄正经消解得体无完肤。
自居“屌丝”何尝不是一种与主流社会和解的方式呢?
不想逆袭的不是真“屌丝”。虽然以“屌丝”自居,但并不表示“屌丝”就没有梦想。就像“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和日本三浦展所描绘的“下流社会”最后无一不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一样,“屌丝”只是暂时的弱势者。“示弱不认、卖萌不装b”是“屌丝”们真实的生活态度。
被“屌丝”们狂捧猛顶的李毅,现在在深圳足球队担任助理教练。他在退役前曾经在国家足球队担任前锋。从一个没有什么资质的体校球员到国家队前锋,纯属“屌丝逆袭”。作为最火热的“屌丝”,李毅对“屌丝”文化的理解非常深刻:“大家都在说‘反正我就是屌丝’,再如何不着调都没有关系。其实,在其他人嘲讽别人的时候先想想自己,将自己连带地嘲讽一下,其实也算是自我保护。”先让自己滑落到最低的位置,不生气,也不炫耀,成了受夸赞,不成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实际上就是“屌丝”们最好的自我保护方法。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后来在一次经济论坛上,清华大学副院长廖理在说到这款产品时,非常不屑,他说:“我的一名学生亲身试验了一次,他在余额宝中存入1000元,第2天,里面的存款变成了1000.18元。”很多人都笑了。但是,半年未到,余额宝的注册账户就猛增到3000万,储蓄额超过1000亿元,这与国内将近80家基金公司加起来的总款额的20%相差无几,而支持余额宝运作的天鸿基金也从一度亏损迅速攀升到国内货币基金的首位。
余额宝简直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财法宝,它最初的目标用户就不是通常的储蓄客户。在余额宝1000亿元的存款额中,平均到每一个人才3000元左右,可见,这个群体的数量非常庞大。
余额宝取得的巨大成就,终于让一直端居宝座的传统金融行业切实体会到了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巨大威胁,也展现出了“屌丝一族”聚合起来后所形成的庞大力量。实际上,这样的力量在互联网行业中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比如,百度拥有着最大的交流社区百度贴吧,它在微博和微信兴起之前,一直霸占着国内互动交流社区第一的宝座;阿里巴巴运作的淘宝,有将近800万活跃用户;腾讯qq更加夸张,仅仅qq空间就有5.5亿活跃用户,因此,小米手机才能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在qq空间售出超过100万台。
其他像9158、六间房、唱吧、今夜酒店特价等互联网公司的崛起,也都是因为抓住了“屌丝”人群的需求。史玉柱之所以不惜开罪冯小刚自称“屌丝”,就是因为“屌丝”才是巨人游戏的基础用户。
但并不是所有的屌丝app都具有投资价值,那些纯粹追求低级趣味的,并不能长存。
对于屌丝app,很多人都会简单地将低收入层的人群统统归入其中,其实这是个误解。
比如,在yy上动辄便是好几万的人,他们属于低收入层吗?显然不是。其实,屌丝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状态。各个社会阶层的人都有屌丝及屌丝领袖。史玉柱、周鸿祎和李学凌属于总裁级的屌丝,而蔡文胜属于天使级的屌丝。大多投资人心目中的屌丝都比较接近于草根思想和草根风格。用一句成语来说,就是下里巴人。
投资人所喜欢的屌丝app,是那种充分了解并且可以反映出普通人心态,看似土气实际却是最真实的要求,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屌丝app。
吸引人的app,必须要扎根在对刚性需求的挖掘上。比如,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意识到,“这款产品对我来说非常有用!”而这便是用户尝试这款产品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