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从0到1创业课》(10) -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 - 韦康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六十三章《从0到1创业课》(10)

要找准商业机会商业机会是企业市场博弈的重要法宝,如果说创业是一场拓荒者的生存战,那么正确识别商业机会便是初创企业基本的生存技能。但是,对于每一个初创企业来说,正确识别商业机会十分困难,甚至有些企业因为把握了错误的商业机会而逐步走向灭亡。面对这一难题,创业者要从商业机会的基本概念出发,以市场需求为本质导向,认真学习识别商业机会的方法,虚心借鉴企业实践的相关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积极培养创业商机的思维模式,以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及时准确地把握商业机会,实现从“0”到“1”成功建立一个引领市场潮流的企业。

1.投其所好,戈壁开花

人们常说:“有钱难买心头好。”那么,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也可以这样理解:抓住消费者的心,才能赢得成功。然而,无论我们怎样理解,对这句话的解释都离不开“投其所好”这4个字。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的过程就是发现消费者需求,并投其所好的过程。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产品以及怎样的服务,这是每个创业者都应该经历的思考过程。因为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创业者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和开发项目,而不是盲目地、自我感觉良好地随便进行创业。

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很难,但并不是说克服这种困难的方法就没有章法、没有规律。创业者要创业,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概念产品或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项目,这样他才能有一个整体的创业理念,才能进一步去组建团队、发展业务。但是,什么是好的产品,什么又是好的项目呢?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就是好的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的项目就是好项目。

有人说,一个企业能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多大的牺牲,就能体现这个企业在未来有多大的价值。这种牺牲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还可能是两者皆有。但不管怎样的牺牲,都是能够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换言之,就是我能做到,你却做不到;或者我做了,你却没做。由此可以看出,创业要想成功,除了拥有好产品、好项目之外,还要在形式上有魄力、在行动上有执行力、在策略上有创造力。

想法是一方面,策略又是另一方面,一个好的策略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做出想法,实行策略的基础和前提都是要对消费者投其所好。

strikingly网站还未建立时,其早期的创始团队就不停地寻找创业公司以及学生团体,希望他们参与创建一个以strikingly为名的网站。在建立strikingly网站的过程中,几个创始人甚至直接用facebook将仅有的2000多个用户全部加为好友,之后,每天用facebook和用户们聊天,有时甚至还会邀请他们在线下喝咖啡。时间一久,strikingly网站的创始人渐渐和用户们成为亲密的朋友。建立这种亲密关系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忠实的用户不仅会给strikingly网站的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还会通过主动介绍产品给他人的方式来帮助strikingly网站实现推广。

在strikingly网站刚刚起步的阶段,创始人曾经专注于寻找100个“超级粉丝”用户,其目的是做出用户们真正热爱的产品。在寻找超级粉丝用户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如何确定超级粉丝”这一问题。不过很快他们就想到了对策,即直接询问客户:“如果明天没有strikingly的产品了,你们的感觉会如何?”这种方法看似笨拙,但却十分有效。只要有人回答“我的生活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或者“我愿意帮助strikingly网站维持下去”,那么这样的用户无疑就是超级粉丝用户。

创业的道路总不是一帆风顺的。然而,事先的努力却可以在关键的时刻,把企业所遇到的不顺统统理顺,甚至还可能使企业因祸得福。同样的道理,在从“0”到“1”的过程中,创业者也会遇到诸多的困难。但事先的准备和所做出的努力往往可以使困难化作无形,不仅让企业化险为夷,实现从“0”到“1”,甚至在从“0”到“1”的基础上还能实现从“1”到“10”、从“10”到“100”。

而strikingly网站就遇到过这种因祸得福的事情。由于系统故障,一些strikingly网站的页面无法显示,即使发送邮件求助strikingly,strikingly网站的工作人员也未能及时予以解决。一位用户对此十分生气,并连续向有关部门投诉strikingly。strikingly的团队得到消息后,一方面努力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另一方面试图安抚用户。就在这时,一位超级粉丝用户回复投诉客户,细心向他解释strikingly解决问题慢的原因——“strikingly的客服都十分迅速,一定是当时在处理什么紧急问题。”经过十几分钟交流,strikingly的客服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超级粉丝用户的热情和strikingly客服的诚恳道歉令这位投诉客户大为感动,他不仅撤销了对strikingly的投诉,还成了strikingly新的超级粉丝。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渐渐进入瓶颈期,strikingly也不例外。为了解决瓶颈问题,strikingly团队想到一个较好的对策——向一些小型的创业媒体和科技媒体讲述strikingly创立的故事,并希望得到他们的报道。一切还算顺利,这些媒体很乐意做这样利己利人的事情。后来,strikingly团队又将目标转到主流的大众媒体。然而,由于嫌弃strikingly是早期产品,这些媒体不愿予以报道。但是,strikingly团体没有放弃,他们不遗余力地搜寻各种媒体的联系方式,尽可能多地联系各种媒体,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经过不懈的努力,《纽约时报》终于愿意报道strikingly的事迹,接着陆续又有50多家主流媒体参与到报道strikingly的事迹中来,strikingly也因此获得了2万多名用户的增长。

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只有紧紧抓住投其所好这一点,用消费者热爱的产品去满足他们,用真诚的服务态度去感动他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占得先机,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竞争不可怕,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压垮,在多次的失败中陷入迷茫、无法自拔。的确,企业不可能凭空就有,“0”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获得质变的能量成为“1”。设计一款产品不容易,开发一个项目不容易,成立一个公司更不容易。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从业者,在实现质变的过程中总是需要拥有极大的耐心,付出极大的努力,尝尽极大的苦难。然而,这些坎坷、困难、问题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心中有梦,有梦就去拼,爱拼才会赢。

创业,无非是找到需求,无非是投其所好,无非是真诚以待。也许,从“0”到“1”的过程远比从“1”到“10”,甚至从“1”到“100”的过程更难。然而,这些都不是问题。既然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就要为此承担所有的可能,哪怕未来的路再艰辛,创业者也要无所畏惧。因为创业者是一群勇者,是一群开拓者,就像是一群在戈壁上开荒的人。他们也许没有锄头,也许要经受酷暑,但他们可以亲手耕耘,挥洒激情的汗水,用饱满的精神、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战斗。面对一片贫瘠如戈壁的市场,创业者只有做到埋头苦干、不断创新、投其所好,才能实现从“0”到“1”,亦能使戈壁开花。

2.互联网金融创业的五个机会

互联网金融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创业市场。现在,很多线下公司资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逐渐转移到了线上。线上商业的逐渐流行,使得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一批电商应运而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在互联网庞大的信息支撑下,很多金融模式成为可能,很多奇特的创新成为产品。因此,人们越来越相信,互联网金融的价值要远远超出很多专家的预计,一些人甚至固执地认为,在互联网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下互联网金融最流行的商业模式,莫过于火热的p2p信贷以及消费分期贷款。对于p2p信贷来说,个人征信是它的基础设施;对于消费分期贷款来说,风控行业是它的基础设施。通过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细化的商业模式,一方面更加趋于人性化;另一方面也更加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践证明,这种金融趋势更利于商业空间的拓展。单单就这两种商业模式,就有价值千亿的未来空间。这种巨大的商业空间吸引了无数电商精英的关注,让许许多多的高收入人群愿意下海,投入到互联网金融创业的队伍中来。而大数据征信、云风控等,也被金融家们视为下一个风口。

作为互联网金融创业的主流市场,纯征信市场的空间被几大电商大佬瓜分之后,已经所剩无几。那么,对于新一代的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在征信行业中,初创公司的机会还有哪些呢?在此,我们逐一分析几大互联网金融方向的可能性以及市场空间。

(1)风控信息化系统

风控信息化系统,又称“风控saas服务”,是一种信贷机构在信贷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p2p和民间贷款机构20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8000多家,而这些公司对于风控信息化系统的需求较为强烈。

如今,我国信贷行业整体的风控效率低下,在流程方面也较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主要表现为:在项目风控环节,大部分中小型贷款机构仍是依靠人力审查、纸质材料传递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暂时还没有高效率的创新方式替代。另外,贷款前的黑名单扫描以及贷款后的信息管理跟踪依然为空白。

在不久的将来,完整的风控信息化系统一旦被建立,就可以为中小企业贷款机构提供完善的项目贷款风控措施。比如,在贷款前,为贷款机构提供客户黑名单扫描;在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机构可以直接审查征信牌照,或者审查央行征信的征信报告等;在贷款后,贷款机构可以对贷款人接入手机监控、企业信息监控、资产监控等监控服务。在这种风控信息化系统管理下,贷款人一旦违约,系统会及时为贷款机构推荐资产处置办法,或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催债方式。在这一方向上,我国的许多创业公司已经开始从网络借贷系统、借贷服务等各个方向切入。然而,该市场却存在着割裂化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弊端。

但是,如果有创业公司能将该市场中的具体一个细分领域垄断,还是有想象空间做资产证券化以及p2p二级市场的。

(2)风控模型公司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独立的具有实力的风控模型公司。在国际征信市场中,也只有美国fico风控模型公司一家独大。目前,我国的现行市场还没有足够的空间让独立风控模型公司做大,通过一次性买断或自建模型团队来建立风控模型,才是国内各大银行使用的主流形式。在我国,风险控制处于征信初建阶段,互联网时代需要多维度数据建模,而传统fico模型统一建立在信用偿还历史、使用信用类型、信用年限、账户数、新开信用账户五个有限的数据维度上,因此,它不能满足我国互联网建模的需要。

与传统的fico模型相比,在我国互联网数据维度剧增的情况下,创业公司需要的是新的风控模型。随着风控模型和信贷行业越来越细分化和专业化,传统模型已经无法满足我国风控的需求。一些自建模型团体,会根据过往的信贷违约数据来研发风控模型。典型的代表有点融网制定的线下贷款风险系统以及拍拍贷制定的纯线上p2p网络风控系统。

(3)数据公司

一般而言,大部分征信公司的最终形态是数据公司。国外征信公司(如美国、日本)的发展历程通常是先出现许多小征信企业,之后,发展较大的征信企业并购小的征信企业,或者小征信企业逐渐专业化,成为细分领域的数据公司。最后,在激烈的竞争和同化下,只剩下几家实力强大的数据公司。而这种趋势也很可能在我国发生。

创业公司的发展方向可以是深度挖掘同质化的数据源,如舆论数据等;也可以是深度挖掘非结构性的数据源,如社交网络数据等。

有些创业公司挖掘数据的途径很特殊,比如深度挖掘地方法院数据。很多地方法院的案例信息没有公布到网络上,而这些信息中存有大量企业和个人的履约信息,创业公司可以通过收集这些法院数据来评估个体履约风险,或者整理收集这些信息直接卖给征信机构。

创业可以向这些细分领域发展,一方面可以被大的征信企业收购;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卖数据给大型数据公司为生。而且细分领域的征信企业规模大小不等,可以是几百万量级,也可以是亿量级。

(4)反欺诈

反欺诈在我国信贷行业属于新兴事物,需求空间较为可观。事实上,反欺诈行为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比如防止用户造假、防止用户刷单等都属于防欺诈行为。而这种行为可以由专门的创业团队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加工,变成一种反欺诈服务,用来满足一些企业的需求。目前,这种服务在信贷领域已经有所应用,比如防止用户重复申请、防止非本人申请、防止虚假信息申请和黑名单用户查询等。

反欺诈服务有b端、c端之分。其中,b端反欺诈服务有两大核心:一是商业模式的设计;二是抢占龙头地位。只有具备这两大核心,才能形成网络效应,企业才能做强做大。c端反欺诈服务的代表有美国的lifelock公司,该公司创建于2005年,于2012年首次公开募股,现拥有近400万的付款c端用户,2014年的总收入为4.49亿美元,远超b端反欺诈收入。c端反欺诈收入增长迅速,因此是反欺诈服务的主流。

创业者在反欺诈服务领域的创业空间很大,不过,要在同类初创公司的竞争中胜出,还需要设计一个完美的战略。

(5)资产处置

根据中国银行2015年7月21日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6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13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这样的量级和规模对于如今的金融市场来说是十分大的,因此,资产处置领域的发展空间相当大,足以孕育千亿级的公司。那么,当下国内初创企业在资产处置方面的切入点有哪些呢?

首先,对接信息平台。这类平台的代表有不良资产清收o2o平台,如资产360、康德金控、银资网等,其对接形式一般为信贷机构与催债公司进行平台对接。

其次,专业性的服务公司,代表有专业电话催收服务公司,如北京民软催收。

最后,资产处置公司,这类公司可以进行领域细分,比如抵押房产处置公司以及抵押车处置公司等。

资产处置市场还是一个新领域,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创业者能够打开思维、不断创新,必将能够找到进入该领域的合适切入点。届时,一旦初创公司有所发展,其发展速度必定非常迅速。

互联网金融的创业机会远远不止这些,比如还有资产证券化、信贷业务等。热衷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的金融爱好者,只要真正弄清楚互联网与金融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放思维、大胆创新,运用合适的方法实现从“0”到“1”创建互联网金融公司,就能在该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3.用独到的眼光识别和把握创业商机

从本质上来说,创业其实是一种发现市场需求,寻找市场机会的投资经营活动。创业商机,即创业的商业机会,其出发点是市场需求,一种亟待解决的市场需求,往往就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商业机会。一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在创业早期阶段,企业家们都寻到了一个好的商业机会。所以,对于早期的创业者来说,学习和了解创业商机的识别与把握的知识,可以极大地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一、判断良好创业商机的标准

创业者如果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良好创业商机的评判标准,就会更加容易把握市场需求,从而迅速判断出创业商机。一般来说,良好的创业商机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标准:

(1)满足市场需求

创业商机的根本特征是满足市场需求,或者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创业者才能根据需求开发出某种产品和服务,如果一种行业的市场需求已经达到饱和,那么再去开发产品和服务就不会具有太大的价值。市场需求的种类和程度不同,所带来的商机大小也会不同。根据市场范围划分,某个行业内部的需求可以带来行业市场商机,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叉结合部门出现需求,可以带来边缘市场商机。一般而言,重视行业市场商机的人较多,该领域内的竞争也更激烈,市场更容易达到饱和,所以其潜力较小。与之相反,边缘市场商机随着市场结构的调整升级而变得越来越多,但很少被人重视,因此,这种市场需求比较强烈,其商业潜力也较大。而所谓创业,其实就是见缝插针、见机行事,或者说开辟市场和扩大市场空间。比如,如今兴盛的电子商务,其实就是it行业和商业结合而成的新兴市场,属于边缘市场商机,这一巨大的商业市场造就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一批电商大佬。

(2)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创业其实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创新,而创业者要在某领域进行创新,首先要做的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商机。创新的特质是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在寻找创业商机时,需要创业者在看待问题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创业商机在时间上存在区别,可以分成目前的创业商机和未来的创业商机。通常,未来的创业商机潜力会更大,这是因为目前的创业商机可能同时被许多创业者发现,人们都去做同一件事自然就会形成竞争,有竞争商业价值便会变小。而未来的创业商机较为隐蔽,不容易被多数人发现,只有少数有远见的人才能发现这种商机并为之努力。比如,比尔·盖茨发现计算机将在未来改变人类社会,于是就创造了微软公司,从而实现了一个亿万财富的神话。科技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进步,商场形如战场。创业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敏锐的嗅觉预见未来商机,通过雷厉风行的手段快速建立竞争的优势,这样才能站在时代的潮头,从“0”到“1”建立一个拥有巨大价值的企业。

(3)具有普及推广的可行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