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世界上最伟大的士兵(南昌战役)(3) - 虎部队:国民党抗日王牌七十四军 - 关河五十州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5章世界上最伟大的士兵(南昌战役)(3)

第15章世界上最伟大的士兵(南昌战役)(3)

王耀武说到做到,但他也架不住没钱的苦楚,不是他缺钱,而是部队缺钱。补充旅在没有得到整编前,属于嫡系中的杂牌,经费并不充裕。王耀武率部到江西与红军北上先遣队作战,还不到一年时间就欠了士兵四个月的军饷。除此之外,上下打点也都要钱,王耀武又不愿意从兵缺上想办法,那银子也不可能从天下掉下来。没钱,就得想法子挣啊!被逼无奈,王耀武不得不在带兵之外承担另外一个角色。

东方式的坚毅

王师长成了王老板,开始办厂做起了买卖。他非常有生意头脑,工厂红红火火,还开起了分厂。不过与当时常见的利用部队牟利不同,所有工厂和生意机构都属于王耀武的私人企业,他也不亲自参与,而是另外安排友人托名办理。赚到钱之后,这些钱大部分被用于军队补贴,以提高和改善官兵的生活待遇。

北伐战争前后,若就国内生活水平来比较,中国军人的待遇还是可以的,要是能够正常发放不欠饷的话,甚至称得上优厚。以粤军为例,士兵每月有三元钱(指银元)的军饷、六元钱的伙费食,只要不染上什么不良嗜好,每个月都会有结余的钱寄回家。军官从准尉起,每月有三十二元军饷;做到少将,就有三百二十元;如果祖坟冒青烟,能升到上将,每个月就有八百元!

有实权的主官还有更大的收益来源,比如只要把军队经费存入私人银行,就可以获取高额利息。在国民党将领中,方靖算是比较清廉的一个,但据他自述,仅团长一任,就花四千元大洋在上海买到了一处旧房;升任旅长后,又花一万两千元将旧房翻建成楼房,还资助其兄在南洋开办了一家印刷厂。

以后随着币制改革,军饷由银元改成了钞票,即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抗战前物价还较为稳定,抗战后物价翻着跟头往上升,法币迅速贬值,而士兵的薪饷和伙食费仍未有增加,这点钱根本就买不到什么蔬菜食油,用士兵的话来说,“(发到的钞票)拿来擦屁股都嫌打滑”!

如果军粮保障再出点问题,士兵就连喝粥都难了,所以当时不少部队都有逃兵现象。一则是因为在前线食不果腹;二则很多士兵都是抓来的壮丁,他们被抓后,非常担心家属生计无着。

军官的日子并不比士兵好过。“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军政部规定发“国难薪”,上将至上校的军饷减半,少校打六折,尉官打七折。相比之下,高层军官受到的影响较小一些,甚至那些有实权的主官也照旧可以通过各种创收渠道为自己牟利。苦的是基层军官和那些有职无权的幕僚,他们不比士兵,大多拖家带口,负担很重,光靠“国难薪”根本无法维持。于是能带兵的就吃兵缺,或者让士兵帮自己去干活跑生意;带不了兵的甚至偷偷利用部队的骡马去驮盐换土特产,以便维持起码的生活和体面。

王耀武很清楚这些,他也知道这些问题上面解决不了,只能“自力救济”。他在江西、广西等地购买田地,让年老伤残官兵开垦农场,部队整补编训时,也开垦农场和畜牧场,以种植蔬菜、水果,饲养鸡、鸭、猪、鱼,名为“农兵合一”,所获成果均用来改善官兵的副食。以练兵见长的冯玉祥曾巡视七十四军,巡视之后对七十四军官兵的生活条件也表示满意。

自然,那个“王老板”的身份同样是不能舍弃的。抗战期间,王耀武不但办企业照旧,还派人在各地贩售日用品,这些日用品也销给七十四军官兵,不过价格比市场价格要低一成。

手里有了银子,办事才能不慌不忙。在七十四军,各级官兵在资金上有任何公私困难,都能够立即得到解决。部属有私事回家,只要去见上王耀武一面,王耀武都要另有旅费相赠,以壮行色,因此所属官兵对他无不感恩戴德,争相效命。

王耀武不是那种装模作样的人,军官囊中羞涩,不仅会令其本人窘迫和难堪,也不利于激励士气和吸引人才,毕竟人不能总是靠热血沸腾的口号活着。正是明晓这一点,王耀武允许七十四军的基层军官吃空缺——不是兵缺,是长夫缺,即征用民夫时的缺额。

长夫缺每名是十五元,按规定,团长可以吃二十名,也就是能多得三百元的补贴;连长减半;一直到排长,也可以得到至少十五元。如果部队需要临时征用民夫了,报酬依旧照给不误,但严禁强抓民夫。同样的,七十四军也严禁吃士兵的空额,这使得部队的兵员永远都能保持完整充足。

对中国士兵所处的艰苦条件和英勇精神,到过中国的西方记者无不深感震撼。

这些士兵时时面临被20世纪武器所摧毁的危险,然而他们身后的社会组织和医疗救护却大多还属于中国古代。

英国记者阿特丽在前线看到过许多中国士兵,亲眼见证了士兵们的身体是多么消瘦,四肢是多么孱弱,可就是这样一种条件,战场的存活者们仍然会在第二天继续战斗。

在老外看来,这种东方式的坚毅实在是一个神秘的奇迹。有人甚至为此杜撰了一种理论,说中国人的神经组织一定跟西方人不同,因此也就没有与西方人同样的感觉。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还是那位颇有胆魄的美国人卡尔逊说得好:“只要给予中国士兵以精神的激励和足够的粮食,那就没有一种困难他们不能安然渡过。他们的毅力无可超越,他们的忍耐举世无双!”

阿特丽也深信,无论武器装备有多么落后,后勤条件有多么简陋,中国都是必胜的,原因就是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士兵。

卡尔逊和阿特丽所言非虚。王耀武的当家,使得七十四军更加兵精粮足,这支强军逐渐走向其历史上的全盛时代。

退一步海阔天空

自1939年6月起,由薛岳担任战区司令长官的第九战区向日军发起长达三个月的游击作战,战果虽然不算很大,但对日军威胁不小。与此同时,渗透进敌占区的谍报人员和武装小分队也乘势展开行动,日军的邮政所、运输队经常遭到袭击,连第六师团长稻叶四郎中将视察前线的行动计划简图,都被中方人员截取了。

为反击第九战区的游击战,保证敌占区的守备安全,并为即将成立的南京汪伪政权制造声势,司令官冈村宁次决定对长沙实施一次扫荡式的大规模进攻。

冈村在策划这次进攻时,并不准备像占领南昌那样占领长沙,这主要是考虑到作战和占领面积扩大后,会造成警备兵力的不足。他计划通过出奇制胜的战术,在短时间内给予第九战区中国军队以极大打击,然后再迅速返回原防区。

有鉴于此,冈村没有首先触碰湘北的“薛伯陵防线”(即薛岳防线,薛岳别号伯陵),而是打算从奉新以西进行突破,以迷惑和牵制中方的防守力量,隐蔽第十一军的主攻方向。

在高安至奉新约三十公里的一线正面,部署有罗卓英第十九集团军的四个军,以阻塞日军西进的道路。七十四军则作为战区预备队,被部署于可向高安,亦可向长沙做机动运动的分宜附近。

针对中方部署,冈村动用第一〇六师团全部和第一〇一师团的两个联队,组建了“赣北攻击军”。这时一〇六师团、一〇一师团都已调整为三联队制,并全面实施了骡马化。日军第十一军总部另外还为一〇六师团配属了军直辖的重炮、坦克和工兵部队,使其机动性和火力都得到大幅增强。

9月15日,日军一〇六师团在奉新集结完毕。按照冈村的事先设计,一〇六师团采取奇袭方式,以少数兵力在正面进行牵制,主力则从北翼实施迂回,从而一下子就钻入了中方第十九集团军的后方。

守方的防御阵线一片混乱,正面负责防守的四个军被压得连连后撤,罗卓英急向第九战区求援,要求把七十四军调至高安作战。

墙有风,壁有耳,薛岳已掌握确切情报,知道日军第十一军主力是奔着长沙而来,高安方面只是拉后腿的战斗,目的是要拉住罗卓英的后腿,不让第十九集团军的几个军来参加长沙方面的作战。对薛岳来说,那几个军不过来也罢了,七十四军是当时第九战区公认最有战斗力的一个军,他当然想把这个军使用在长沙方面作战。

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考虑,最后经不住罗卓英的一再恳求,为稳住赣北防线,薛岳还是下令七十四军立即由分宜出发,开赴高安作战。

在形势急如星火的情况下,时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的罗卓英本想赶紧将七十四军全部顶上去,以帮助驻守高安的第三十二军支撑起防线,但蒋介石这时候亲自给薛岳发来电谕,告知除七十四军外,第九战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其余兵力抽调到高安一线来进行增援。

蒋介石的电谕表明,即便赣北防线被击穿,罗卓英也不要再指望能拿湘北方面的兵力来填补防线漏洞,七十四军就是罗卓英手中唯一的王牌和预备队。掂量再三,罗卓英选择了节约兵力的稳妥做法。9月18日,第三十二军奉命退出高安城,其他部队也且战且退,进入第二线阵地进行防守。

占领高安后,日军一〇六师团十分得意,在向第十一军进行呈报时,他们声称已通过奇袭迂回的方式击破了当面之敌,并开始捕捉败退的“重庆军”,整个作战过程“损失很小,成果较大”。

一〇六师团的喜报发得有些过早。退一步海阔天空,罗卓英很快就弄清楚了,原来日军一〇六师团的主力在奉新以西的会埠,高安方面只是佯攻,所以他没有必要在高安方面收缩防线。

掌握对手的虚实后,罗卓英下令第三十二军重新对高安展开反攻。占领高安的日军属于一〇一师团派来助阵的一个加强联队,编号为佐枝支队,兵力并不是很充足,而且高安的地形本身也不利于防守,一经有力冲击,便会稳不住阵脚。9月22日,三十二军攻入高安,佐枝支队撤出时极为狼狈,连作战命令都被缴获了。

见佐枝支队吃了败仗,日军一〇六师团便索性放弃高安方面的攻势,让佐枝支队取守势,以尽量吸引中方兵力,而其师团主力则全力西攻,以争取与湘北日军会师。

一〇六师团的突进反而给罗卓英造成了一个歼敌良机。因为此时随着中方二线阵地的适时恢复和拉开,日军一〇六师团在战略上已呈孤军深入之势,第十九集团军只要派有力部队北上挺进,即可截断日军在奉新方面的退路。

罗卓英看到了这个良机,他决定先站稳脚步,待各军阵型相互连接后,再兵分多路向北挺进。在此期间,他下决心调用第七十四军。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接到罗卓英的命令,王耀武立即派五十一师北上,以帮助友军坚守防线,为袭击日军一〇六师团侧翼争取时间。

五十一师北上后,一面与友军取得联络,一面对日军展开堵截,北面防线逐渐得到巩固。见时机成熟,罗卓英电令各军转守为攻,同时五十七师也奉命向会埠挺进,直取敌军侧翼。

战场局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日军一〇六师团主力遭到三面围攻,后路又被五十七师威胁,境况十分窘迫。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中将感到极为恐慌,已有意放弃原先预订的会师计划,撤回奉新。但这时从湘北正面发动进攻的日军第十一军主力也正骑虎难下,急需赣北方面进行策应和配合,因此冈村严令一〇六师团在击垮当面中国军队之前不得先行撤退。

中井有令在身,遂集中全力进行抵抗,不时还以小部队进行逆袭,围攻部队的攻势因此减弱,大家都只能翘首等待五十七师那里传来好消息。

五十七师不负众望,10月1日午夜,该师击破了日军在横桥的警戒阵地,其中一个连冲上横桥东北的高地,以优势火力进行俯射,从而迫使日军警戒部队放弃阵地后逃。

攻克横桥,等于切入了日军一〇六师团侧腹。在其阵脚动摇之际,正面友军乘势猛击,日军战史中称:“敌军之抵抗逐渐顽强,并屡次进行反击。”

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一〇六师团最初的惊喜早已过期,可是限于冈村的命令,又不能单独撤军——实在要撤也行,那就必须发起一个说得过去的攻势,以证明一〇六师团的确完成了“歼灭重庆军主力”的战略目标,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撤回奉新。

经过观察,一〇六师团找到了中方当面防线的一处薄弱点,马上进行重点突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