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从零到一
新的团队拉起来了,每个人都很兴奋,可到底做什么产品,就让大家犯了难。水泊科技原来做乙方,客户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梁中书曾经说过:“客户就是要一摊大粪,我们也得好好拉出来给他。”
花荣做项目经理之前,也做过产品经理。花荣带着大家搞头脑风暴,一本正经地说:“从用户角度出发,大家都先把自己想象成用户,最想要的是什么?”
王英说:“我要女人。”宋江使了个眼色,李逵把王英拉出了会议室。
讨论了一天,什么结论也没有,有人要造电子产品,有人要造家电产品,还有人说,不行的话去网上看看,什么火做什么。
林冲下班约刘唐喝酒,拍着桌子说:“昨天晚上做梦,已经跟竞争对手真刀真枪干起来了,最后靠自己的软件交互设计非常好打赢了。结果搞了一天,连需要设计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天继续,吴用憋了一天,终于发言说:“我们要从大趋势来看,抓住大方向,确定主赛道,然后设计相应的产品,只要抓的准,就可以成功。”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大家用看傻子的眼神瞪着吴用。吴用尴尬地说:“现在的人,不愁吃不愁喝,住的好穿的暖,想想实在没什么需要,但是大家都怕死,都想多活几年,妖怪还想吃唐僧肉呢。咱们应该搞点健康产品,先不说有没有效果,大家一听,买了能多活几年,最起码有市场吧。”
大家眼睛里有了光。
吴用的想法不是神来一笔,是来自他以前的经商经验。吴用卖保健器材的时候,特别能忽悠。店里什么库存多,他就跟老头老太太说用什么能长寿,完全不讲科学依据。这帮老头老太太还特别听忽悠,吴用说吃粗粮肠胃好,他们就猛买粗粮,吴用说吃羊肉大补,他们就拼命买羊肉,吴用说大葱蘸酱原生态,有个大爷吃了一捆,反胃住了院。后来吴用的店被打假部门关闭改行去卖菜,那个大爷还来找吴用买大葱。
吴用讲完案例,花荣总结出来两点,市场特别广阔,用户粘性特别强。吴用补充说,总之就是很有前途。
那到底造个什么东西可以跟用户宣传多活好几年呢?吴用也计划好了,跟大家说:“空气净化器,什么都能净化,出来的空气就是好,反正也闻不出来,不行再加点香水,闻着更舒服。”
林冲和穆弘是纯技术流,虽然对吴用这种忽悠型有点鄙视,但是对吴用的产品规划还是比较佩服的。他们查了网上的类似产品,惊喜地发现祝家庄竟然有个空气净化器,卖得还很不错。
花荣当产品经理的时候,一旦没有思路,就用买、拆、抄三字大法,还起了个好名字叫竞品分析。这次又派上了用场,要把祝家庄的产品买过来,拆了,再搞一个差不多的产品,贴上自己的牌子。
宋江拍板,就搞空气净化器!梁中书也回复邮件鼓励大家说:争取实现自主品牌从零到一的突破!
各人分头行动。吴用最厉害,天地之间没有不会的,什么商标注册,知识产权分析,线上渠道联系,自家网上商城,都搞出来了。还找了一些网站开始准备打广告。
林冲和穆弘负责产品设计,工程师有自尊心,不想落个抄袭的名声。林冲对花荣说:“把那个破竞品搬走,我自己能设计。”花荣不听,带着李逵吭哧吭哧就开始拆机器,咔嚓一声,拆坏了外壳。穆弘说:“莽夫,让我来。”最后穆弘把祝家庄的产品拆完,林冲半推半就看了看产品设计。
林冲和穆弘分析完说:“都是些过时的东西,设计毫无难度,用料也很一般,完全没有开发难度。做这样的产品简直就是侮辱我们的智商。我们可以做一个更好的,遥遥领先的。”
索超分析完说:“这个产品毛利超过了百分之七十,简直就是在抢钱。”
大家一个劲感叹,竟然还有这么赚钱的买卖,早就应该做自主品牌了!
转眼四个月过去了,产品开发过程虽然有些小问题,总体上波澜不惊,产品顺利进行到量产阶段,可以上市了。产品极其优秀,功耗低跟不用电差不多,穆弘开发的滤网功能强寿命长,跟祝家庄的产品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上午十点钟准时开售,宋江带着大家做最后的准备。吴用说:“线上渠道没问题,自家商城没问题。”林冲说:“技术售前服务到位。”王英说:“售后话术准备就绪。”
最兴奋的是花荣,他摩拳擦掌,还专门定了一个半个桌子长的大蛋糕,上面写着“庆祝水泊科技自主品牌首单出货成功”一行大字。现场来了很多人助威,据说大部分奔着蛋糕来的。
万事俱备,胜利就在眼前。
自主品牌上市,水泊科技高层也很高兴,副总裁童贯专门到现场祝贺,梁中书陪同,两人有说有笑,一边聊着一边等结果。
宋江又兴奋又紧张,上午十点钟,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开售。
十分钟过去了,销售量为零,宋江有点着急,吴用说:“刚开始,再等等。”
一个小时过去了,销售量为零,童贯和梁中书喝了两杯茶,脸上已经没有了笑容。
十一点半,销售量还是零,梁中书说:“大家先吃饭,下午继续,才刚开始呢。”朱贵带着梁中书和童贯先去贵宾餐厅吃饭去了,宋江团队愣在原地,都有点慌。吴用说:“先吃饭,都先吃饭!”连拉带拽,把大家拽到了食堂。大家匆匆扒了几口饭,都赶回办公室。
童贯和梁中书吃完饭回来,已经是下午一点,销量还是零。童贯脸上已经有点不耐烦了,梁中书也面无表情。
最难受的是宋江,这个局面,他最擅长的鼓励也不起作用了,话在嘴边也说不出,整个办公室一片沉寂。
下午两点钟,销售量依旧是零。童贯喝了好几杯茶,上了三趟厕所,梁中书没上厕所,但是额头上出了不少汗。童贯脸色铁青,站起来就要走,梁中书陪着笑脸说:“再坐会,今天情况确实比较特殊,有些事情没有预料到。”童贯还算有涵养,摆摆手说:“没事没事,继续努力。”
突然客服人员喊了一声,有人买了!第一台销售达成。办公室一片欢腾,宋江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无论如何,终于有人买了。童贯一听第一台销售成功,脸色好了很多,对宋江说:“这个是首台用户,也是我们的幸运用户,可以考虑送点礼物。”客服人员赶紧查购买者的信息,大声说:“用户姓名李逵,收货地址青城市高新区水泊科技研发中心二号楼。”
一片死寂。大家看着李逵,他正在角落里,拿着手机。
童贯气坏了,大声骂:“还有这么一招?从零到一,从自己家到自己家?”
梁中书刚想训李逵几句缓和一下。
叮的一声响,客服大声喊:“用户已启动七天无理由退货。”
又是一片死寂。
童贯气的转身就走,梁中书脸都气绿了,跟着童贯走了出去,朱贵赶紧陪同备车,把两个人接走了。
整个团队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宋江心里堵得慌,但是还不忘安慰大家,他把所有人喊到一起说:“都知道第一款产品很难成功,真不成功的时候就要有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咱们既然做自主品牌,就得有这个心理准备。总结总结,再来一把。”宋江说完,让大家先休息,不要想太多。
整个公司都在热烈讨论自主品牌空气净化器上市的事。关于到底卖没卖出去的话题,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卖了一台,有人说一台也没有,还有人说你们不懂,实际上是买了又退货了。被李逵听到,抓住打了一顿。只有采购部顾大嫂对新产品评价不错,她说:“再搞一次,花荣买的蛋糕挺好吃。”
宋江遇到了工作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也成了同事们讨论的对象,大家说,宋江一年升三级,简直就是离谱,这次瞎搞露出了真实水平,捧的高摔的重。吴用、花荣、林冲等人对宋江始终是信任的,但这个时候大家也不知道能做些什么,毕竟以前没有经验。这次产品开发太顺利,销售又太不顺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晁盖倒是非常仗义,他找到宋江说:“今年业绩非常好,你这个项目亏的钱,我来搞定。”
在一地鸡毛之后,优秀的新产品空气净化器草草退市了。竞争对手祝家庄的老产品,还在大卖。
宋江找梁中书道歉,梁中书问:“你花了多少钱?”宋江说::“三百二十二万。”梁中书说:“你的任务是用两年时间、四个项目、预算一千五百万把自主品牌做出来,才过了四分之一,继续吧。”
宋江想不明白,好好的产品,到底输在了哪里。但是他知道,必须想明白,还要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