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头领有点弱 - 重生整顿职场 - 骑行三万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重生整顿职场 >

第18章头领有点弱

宋江理解晁盖。强者与强者惺惺相惜,强者也会嫌弃弱者拖后腿。人强到一定的程度,要么孤独,要么与强者同行。宋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和晁盖不是一种人,晁盖只想守住自己的一湾清水,不想净化整个湖海。想到这里,宋江找回了曾一度受挫的自信。

招标还有不到一个星期,宋江确定了自己团队的报价已经是可以盈利的最低数字,不能再降了。索超分析了全部成本,确定有劣势。主要在三点。

第一是水泊科技公司的管理成本高,各种部门,人力资源财务这种传统部门不用说,什么企业文化、战略管理、it信息、各位领导还有秘书、司机,等等等等,都是成本。东溪村科技公司就不一样了,就七个人,全实打实干活的。索超跟宋江说:“没办法,这类人算算比干活的人都多。”

第二是供应链太分散。水泊科技公司,物料都是采购的,每一层都要扒层皮,成本自然就上升了。但东溪村科技公司就不一样了,除了电路板,其他都是自己做的,阮小二的工厂什么都能做,不是一般的强。

第三是工资比对手高。水泊科技公司在城市市区,工人工资行业中游水平,而东溪村科技公司除了主要的七人团队,工厂只有石碣村工厂,工人都是本地村民,还有大量务农兼职打工的老头老太太,实在没法比。

索超对宋江说:“目前是按照百分之十一毛利报的,再低了,纯利润就没了,要亏本。”宋江认为情况很严重,把情况一五一十报给了刘知寨,请求支持。

刘知寨慌了,亲自赶到沧州,坐镇指挥。

大家把所有做的努力重新向刘知寨汇报了一遍,做到极限了。现在的问题是,公司和公司的差别,项目组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刘知寨着急的说:“协调啊,组织会议啊,拉通所有部门想办法啊,必须要做到!”

李逵直接甩下一句:“陈词滥调。”走出办公室。

工作不顺,还被李逵嘲讽,刘知寨一股怒火窜上来,拍着桌子喊:“公司的利益是第一位的,要有执行力,一定要做到!”

刘知寨一番训斥和命令,团队士气低落下来,宋江让大家分头去忙。单独跟刘知寨说:“大公司跟小公司硬拼成本,是不是竞争方向走错了。”刘知寨说:“没有哪家公司小到不能去竞争,没有哪家公司大到能控制市场。”宋江想想刘知寨说的没错,但是跟自己提的话题马唇不对马嘴,想了想,把后面的话咽了下去。

刘知寨来了以后,花荣总结了三个特点。第一是我要求必须完成你们想办法,第二是怎么做我自己说不出来,第三是为了显示我知道怎么做会给团队讲工作逻辑实际鸟用没有。比如物料价格是采购的,比东溪村的自制物料成本高。刘知寨要求拉通采购部门协调,采购部的负责人顾大嫂一声怒喝:“最低价了,不服自己去谈。”刘知寨哑火之后跟团队说:“继续拉通,一定要达成目标!”

团队成员也很困惑,领导拍完桌子喊完口号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自己还得说一句“好的领导”,要不然刘知寨就要给大家讲工作逻辑,要求拉通。大家事不顺气也不顺。

李逵说:“总感觉我们的头领有点弱。”

东溪村科技公司意志坚定的多,晁盖说:“就这个方案,一点也不改。”

时间不等人,距离最后的招标还有三天,刘知寨知道搞不定了,向梁中书汇报,本以为梁中书要骂一顿,谁知梁中书平静地听完,就说了一句,知道了,没事。刘知寨看领导的反应,觉得应该不会有大的处分,实在不行让宋江背个锅。

双方都接近明牌,水泊科技这边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朱贵说:“申请报个更低的价格,无论如何项目不能丢。”宋江说:“拿了项目还要亏钱,咱们不至于这么窘迫。”林冲说:“不行降低一点产品质量,成本还能低一些。”宋江说:“拆东墙补西墙,也不是个稳妥的办法。”李逵说:“把晁盖他们打住院,让他们不能去参加招标。”宋江叹口气说:“公平竞争,这是法治社会。”大家想了半天,没有合适的路子,宋江说,既然如此,原方案参加招标。

招标这天,董超代表沧州实业集团,刘知寨代表水泊科技公司,晁盖代表东溪村科技公司。朱贵等人知道自己的方案不占优势,一句话也不说,明显气势不足。

人到齐了,可董超却不开始招标,他说:“领导有事晚一点,大家等几分钟。”

过了几分钟,沧州实业集团的高层滕府尹到了,水泊科技公司的梁中书跟他一起,两个人边走边聊,面带微笑。滕府尹跟梁中书客气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自己到主座位置坐下。梁中书走到水泊科技团队这边,在最边上坐下。

这突发的变化谁也没有料到,两个团队还没有来得及讨论,董超说:“标书都收到了,经沧州实业有限公司确定,全权委托水泊科技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开发和生产。”

全场人员愣了十秒钟,水泊科技团队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而东溪村团队整个团队一片死寂。

董超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同时,全权委托水泊科技有限公司对代号‘未来’、代号‘巨人’的两个项目进行开发生产。”

在场众人一头雾水,一齐看向梁中书。梁中书微笑着说:“都是宋江的想法。”众人继续欢呼,差点把宋江举起来。

吴用看着对面的宋江,他第一次觉得,自己这边的头领有点弱。

晚上庆功会,梁中书向大家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宋江求助刘知寨,没有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迅速联系了梁中书。梁中书说:“具体业务我不熟悉,不过我和滕府尹打交道不少年了,能说上几句话。”宋江拿出了自己的计划,让梁中书出面联络。

宋江的计划是一套组合拳,共三步。第一步用当前价格拿下发射器的项目,然后打包两个未来的项目一起接,主打规模优势。东溪村科技公司最大体量只能做一个项目,这样以规模取胜,也不用在一个项目里打价格战。

但是这两个未来的项目也是一杯毒酒。代号“未来”的项目是一个全新视觉类的产品项目,主打新概念“新宇宙”,因为市场没有接受度、技术难度大等原因没有公司愿意承接,接下来很可能赔本赚吆喝。代号“巨人”的项目是一个几乎没有利润的项目,沧州实业集团为了保住低价位市场,不赚钱也要做这一款产品,也把供应商的利润砍没了。

第二步跳过业务部门,让梁中书带着这样的条件,直接找滕府尹谈。滕府尹直接拍板,就这么干。

梁中书对宋江说:“现在解决不了的,未来也许可以解决,以后的项目以后再说。你现在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以后就能想出解决那两个项目的办法。”

庆功会上,唯一一个感到不安的人是刘知寨,但是梁中书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鼓励他,压根没提工作的事,一直微笑着跟他喝酒。朱贵、索超、穆弘等其他部门的人领教了宋江的厉害,心里都在想:“这哥们实在是太强了。”

以规模压制,组合方案打击,用时间换空间,宋江完胜晁盖。

晁盖带着团队回到东溪村,就在街边大排档坐下,大家辛苦了这么久,虽然没成功,喝几杯,平复一下心情。

晁盖喝了两杯酒,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在晁盖的职业生涯里,顺风顺水是主旋律,失败从来不是属于晁盖的词语。虽然说创业艰难,有点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可是这样的话,晁盖说不出口。

晁盖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就可以拿着梦想当信仰,鼓励一帮拥趸,而有的人就只能拿着胜利当果实,慰劳几个兄弟。

晁盖是后一种。没有胜利的时候,他不知道能做什么。

吴用拿着酒杯敲着桌子说:“都这么闷着干嘛。创业路上,要是回回都成功,咱们还不成仙了?能拼到这一步,咱们后面大有可为。都干了!”七人一饮而尽。刘唐不问是不是他设计的方案不如林冲,阮小五也不问是不是有了比他更会省成本的人。大家都知道这次失败的后果,有些坎,第一把冲不过去,后面就很难说了。

公孙胜幽幽地说:“早就说了,赢了大赢。输了也是小赢。稍安勿躁。”

七个人吃完饭,随便说了几句,各自回家去了。

宋江带着团队回到水泊科技公司后,也是各回各家。第二天一上班,宋江找到梁中书,要实施他组合拳计划的最后一步:收购东溪村科技有限公司。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