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斯德哥尔摩
第二天的讲座,叶瑄打起了百倍的精神,这次讲座的嘉宾l.lovas(拉兹洛·洛瓦兹)是计算数学的先驱人物,他对理解计算中的随机性和探索高效计算的边界做出了巨大贡献,陈亦桐想做的量化模型就是在洛瓦兹理论的基础上的一个延申分支。
2021年,洛瓦兹因为在离散数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了阿贝尔奖。叶瑄清楚地记得阿贝尔奖宣布的那天,陈亦桐高兴地像个孩子。
当时的叶瑄正在梳理她所管理的基金近期的收益数据,测算策略是否需要应对大盘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陈亦桐从办公室里跑出来拿着当天的报纸兴奋地说:“lovasgottheabel!”可惜诺大的办公室里没有人在意陈亦桐说了什么,偶尔有人礼貌性地抬起头,那也只是对于领导的尊重。
在犹豫一秒就会有百万资金流出的华尔街,无人会关心一个数学奖的得主,美股指数跌了0.1点都比这个消息更能让这个办公室的人振奋。这个办公室里坐着的人,谁不是曾经的数学天才,amc、imo获奖对于这些人来说只是人生履历中最不起眼的一笔,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遥远的不能产生任何金钱价值的枯燥理论。
几十人的办公室只有叶瑄短暂地回应了陈亦桐的消息:“thatisreallyagoodnews!”这是叶瑄的习惯,她总是能在嘈杂的人声里准确地捕捉到陈亦桐的声音。
陈亦桐听到叶瑄的回复,眼里突然有了光,这个时候他想起来了叶瑄本科学的正是数学,是mit的数学本科,是imo曾经的满分金牌得主。
陈亦桐:“youarealsointerestedincomputationalcomplexitytheory(计算复杂性理论,数学的分支)!”陈亦桐用的不是问句,而是直接使用了肯定句,此刻他的内心是迫切需要得到认可的,他多么希望这里有人和他一样喜欢这个理论。
叶瑄没想到陈亦桐是认真地,她从海量的数据里抬起头:“ryan,yeah,maybeiwillbeinterestedinthistheorybutnotnow!”叶瑄的语气里带着敷衍,或许我应该是感兴趣的,但是不是现在,这句话非常委婉地拒绝了同陈亦桐继续讨论这个理论。
陈亦桐有些失望,但是还没有放弃:“whatareyoubusywith?maybeicanlendahand.”为了可以有人和他讨论数学问题,陈亦桐把自己的原则都抛在脑后了,以前他从来不会说帮下属完成任何事情。
叶瑄一脸不可置信,但还是拒绝了:“youarekidding?butithinkiwilldoitmyself.ifyoureallywanttofindsomebodytodiscussthistheory,i'mwillingtoafterwork.butitisworktime.”(我知道你一定是在开玩笑,如果你真的想找人聊聊这个理论的话,我下班后可以陪你,但是抱歉现在是上班时间)。叶瑄虽然非常震惊陈亦桐打破自己的原则,但是她还是不敢抛下手里的工作,她怕陈亦桐什么时候酒醒了又会说她是一只不会多飞的笨鸟。
陈亦桐听到叶瑄说可以下班后一起讨论,瞬间脸上就有了笑容:“promising!(一言为定)”
那天晚上,叶瑄负责的基金突发情况,她赶着处理,把和陈亦桐的约定抛之脑后了。其实也不算完全地抛之脑后,对于陈亦桐的要求,她从来不会忘记。只是事出紧急,如果她不及时进行处理,损失将以亿计。相信比起挽救基金亿万的损失,陈亦桐一定会觉得讨论所谓的数学理论更不重要。
那天陈亦桐在办公室里等叶瑄一直等到了大洋隔壁的a股市场都已经收盘了。没有人知道一个人待在关着灯的房间里的陈亦桐在想什么。
第二天上班的叶瑄本来想找陈亦桐解释昨晚的事情,可是陈亦桐连续三天都没出现在公司。叶瑄因为基金结算日连轴转了一个星期,自己也心力交瘁,她无暇顾及陈亦桐的小脾气。
叶瑄不明白计算数学的相关理论获得阿贝尔奖对陈亦桐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即使他离开了数学转向金融领域,他做得金融数学的相关成果依然有机会得到主流数学的相关认可,他还可以认为自己是个数学家。
可惜当时的叶瑄还不够懂他,她只知道做好了陈亦桐交待的事情就可以得到陈亦桐的表扬。可是她不明白陈亦桐想要的不是报表上的华丽数字,而是一个能理解他内心世界的人。
对于曾经的陈亦桐来说,叶瑄是他唯一可以一起讨论数学的人,而那天之后,陈亦桐仿佛发现,这最后一个人也要离他而去了。
现场对洛瓦兹的掌声把叶瑄从回忆里带了出来,她看着身旁的陈亦桐,还好好活着,还低头认真地记着笔记。
叶瑄突然想说点什么,即使另一个世界的陈亦桐却早已听不见了:“ryan,你想做的股市危机预测理论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了洛瓦兹的计算复杂性理论,实际上也是计算数学的一种应用衍生,我觉得你做得东西不仅在金融领域有所作用,有一天也会得到理论数学的认可的。”
陈亦桐觉得叶瑄突然有些不对劲,他想抬手摸摸叶瑄的额头,看看这丫头是不是在发烧,但还是收回了手。他也慢慢品出来了一些规律,每当叶瑄叫他ryan的时候,就是她要开始前言不搭后语的时候。
陈亦桐:“叶瑄,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说这段话,但是还是谢谢你的认可。”
洛瓦兹的讲座非常深奥,在座的学生都是初等数学的学者,很少有人涉及计算数学和离散数学的领域的,但是陈亦桐听着津津有味,醍醐灌顶。他觉得洛瓦兹今天提到的相关的方法对他简化他的预测模型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讲座结束以后,陈亦桐立刻冲向洛瓦兹,他想要和这位计算数学的先驱交流他要做的成果。很显然洛瓦兹并不相信陈亦桐的模型可以成功。自black-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问世以来,金融领域再难以诞生可以与之比肩的模型,就连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尤金珐玛试图建立统一的危机预测模型都未能成行。
洛瓦兹:“ifyoufinishedit,nobel、fields、wolfandabelownedtoyou!”如果你能完成这个模型,诺贝尔经济学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和阿贝尔奖都将属于你。
洛瓦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带着调侃的意味儿的,但是陈亦桐忽视了其中的轻视,直接说:“thanksforyourblessing!”
“别人朝你扔泥巴,你拿泥巴种荷花”。面对这个领域最顶尖学者的质疑,陈亦桐没有怀疑自己,他希望有一天他能站在颁奖典礼上,亲口说出:“ididit!”
陈亦桐从拥挤的人群中离开,他一眼就看到了第七排安静地坐在那里的叶瑄。刚刚讲座叶瑄一直在整理洛瓦兹的讲座笔记,不时地提醒陈亦桐哪里可以用进他的模型优化里。
陈亦桐就站在原地盯着叶瑄,虽然自己做得东西得不到洛瓦兹的认可,但是起码身边还有人认可他,愿意陪他努力。
穿过人群,陈亦桐向叶瑄伸出了手,叶瑄感到莫名其妙,呆愣地站了起来。
叶瑄:“giveyoufive?”叶瑄还以为陈亦桐想要和她击掌呢。
陈亦桐握住了叶瑄递来的手,叶瑄的手很小,陈亦桐的手掌就可以把叶瑄的手整个包裹了起来,陈亦桐的手里还带着刚刚记笔记残留下的汗渍,有些黏黏的,让叶瑄有些异样的感觉。
陈亦桐:“叶瑄,你相信我吗?”
叶瑄本来还想嘴贫开两句玩笑,但是她抬头看见了陈亦桐坚定地眼神,她知道陈亦桐这是认真的。前世叱诧风云的桐神,现在只是一个小孩,迫切地需要其他人的认可。
叶瑄透过陈亦桐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前世在办公室里固执等着叶瑄到来的ryan,在黑暗中靠着一束微弱的光坚持下去,迫切地需要一个人来拉一把他,帮他坚定方向。
叶瑄:“我相信你,并且永远坚定地站在你的背后。”
我是你的信徒,虔诚地跟随着你的步伐,你可以把你的后背放心地交给我,我会为你披荆斩棘,护住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作者有话说:
1.洛瓦兹教授确实出席了那年的imo做了报告,但是肯定没有说出过本文中出现的话,这里的对话仅仅为情节需要,纯属虚构,不可能有雷同。洛瓦兹教授人很好,学术非常过硬!
2.数学的三大奖是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丘成桐是美籍华人拿过菲尔兹和沃尔夫;陶哲轩是澳大利亚出身的澳大利亚籍的华人拿过菲尔兹,陈省身拿过沃尔夫)
3.现代金融学普遍认为b-s理论是金融学(经济学)最后一个跨世纪的模型了。金融商科相关的同学应该都知道b-s的期权定价模型。
4.尤金珐玛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13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曾尝试过用理论模型预测经济危机和资本市场,但是没有成功。虽然男主最后会研究出一些牛逼的理论,但是实际上这些理论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只是为了情节塑造的需要。(毕竟作者本人总不能真自己去证点什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