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解读8 - 解读孙子兵法 - 商业幕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解读孙子兵法 >

《孙子兵法》解读8

原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解读:在打仗的时候呢,有这么个原则。要是咱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那就把敌人给围起来,为啥要这么干呢?因为守城相对容易些,攻城可就难占便宜了,常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城的人往往能以一当十,而攻城的人得用十个人的力量去对付一个守城的,天然就吃亏,所以得有很多很多兵力才敢围敌人,当然这也不是说非得正好十倍,就是强调尽可能地多。

如果咱的兵力是敌人的五倍呢,那就可以去攻击敌人了。要是咱的兵力是敌人的两倍,就得想办法把敌人的兵力给分散开,怎么分呢?就是用计策让敌人不断地分散,这样他们的实力就减弱了,咱再集中兵力去攻击他们的薄弱环节,敌人就没办法集中力量应对,只能疲于奔命,这样咱取胜就容易多了。要是咱和敌人的兵力差不多,那就可以一战,要是咱的兵力比敌人少很多,那就得赶紧逃跑,要是感觉各方面都不如敌人,那就得避开敌人。弱小的一方如果硬要坚守,那最后很可能就被强大的敌人给擒获了。

围敌人的时候呢,就是要四面团团围住,不让敌人跑掉,目的要么是全歼敌人,要么是把敌人给饿垮,要么就是逼着敌人投降。围的时候最好在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这样敌人要是突围,咱也有反应时间,所以围敌人必须得兵力多,不然围不住。

分散敌人兵力可不是分自己的兵,而是要把敌人的兵力给分散开。用各种计策让敌人不断地分散,减少他们的实力,咱呢,一方面要找准攻击的位置,另一方面还得增加自己的实力,再把敌人的实力给分散掉,这样取胜才会更容易。咱也不能一股脑地把全部兵力都放在一个地方,得留一部分当奇兵,这样才能首尾相救,有个照应。兵力多的时候,咱得把兵力分散在两个甚至三个地方,不然一遇到特殊情况,可能就全军覆没了。

逃跑也是有技巧的哦,一般得弄深沟高垒,多弄些疑兵,让敌人摸不清咱的具体情况,不敢贸然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再逃跑。逃跑可不是直接撒腿就跑,那是得有谋划的。逃跑也可以说是一种战略进攻呢,保存实力以后才能再找机会战斗,这才是聪明人。那些动不动就要鱼死网破、拼尽最后一滴血的人,可不是有智慧的将领。

要是各方面都不如敌人,那一开始就得谋划好逃跑,不然等敌人来了就跑不了了。逃跑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进攻,也可以叫做战略进攻。保存实力,以后有机会再打,这才是明智的人。那些一遇到事就非得死磕到底的人,不是智将。

孙子是个主张稳妥的人,有赢面咱就打,没赢面咱就跑,绝对不能情绪化,也不能心存侥幸。很多企业家、老板大权在握的时候,就容易情绪化,总觉得自己可以靠情绪战胜敌人。他们处在优渥的环境中,不知道疾苦,往往就会变得夜郎自大,不知死活,干出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这样决策不对,但他们还是要这么干,最后输得精光。这往往是因为这些人习惯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权力环境,以为自己可以扭转规律。岂不知,敌人根本不在乎你的面子、欲望,自然环境也不在乎这些,敌人只在乎客观规律和实力。孙子就非常稳妥,有赢的可能才打,没赢的可能就逃,永远不让情绪做决策,不让自己的盲目自大做决策。领导人就得尊重客观规律,让情绪和感情都为客观规律让道。

很多人接受不了逃跑这件事,觉得逃跑就是输了。但很多人只能接受赢,结果最后往往输得很惨。输其实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事业的一部分。要是咱认知不足,实力和运势都不在咱这边,那咱就得输,就得选择沉默,选择认输,选择趴着。要是实力和运势都不在咱这边的时候,咱还非要强出头,那一般都是粉身碎骨。有些人受不了这个气,没错,人都是有情绪的,心里有火,但要是被愤怒和情绪控制了,最后就会死掉,就彻底地输掉了。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真正的智者能在规则和规律下行动,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绪和怒气左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