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 - 满朝文武都是我死忠 - 一七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造反

造反

裴元玺这石破天惊的一举,震得京城中的文武百官都跟皇上一样,许久没能醒过来神。

还真敢反啊,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儿。

意识到自己大儿子真的造反之后,皇上大骂一声立马醒悟过来,忙不叠地将秦相跟郑相还有六部尚书几位皇子、外加几个宗亲统统叫过来商议。

兵部尚书如今已经叛变,来的是段侍郎。段侍郎有想过谢忠会反,但没料到他会反得这般彻底,好在皇上没有疑心他这个兵部侍郎,反而让他捡了个漏。

皇上已被谢忠气得半死,也的确怀疑兵部还有贼人,但是他偌大的兵部不能无人可用,段侍郎虽然资历不够,但是冲他跟谢忠斗到现在,也该由他顶上,换了别人皇上用着也不安心,于是他在看到段侍郎过来之后立马下令:“即刻撤了谢忠的职,由兵部左侍郎顶上。”

新任段尚书立马跪下谢恩。

郑厌眯了迷眼,果然努力及不上投机取巧的钻营。跟对主子很重要,晋王吃肉也会分手底下的人喝汤,瞧瞧,段侍郎入兵部才多久,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尚书了,幸好他当初没有跟晋王撕破脸,否则这丞相之位多半也轮不到自己。

宗亲在旁看着,心如止水,这新尚书的确走了狗屎运,原本不出意外他是坐不上尚书的,毕竟上头还有个谢忠压着,但是谁让谢忠偏偏胆子这么大呢?若是这回谢忠跟大皇子顺利打入京城,那这兵部尚书做了也是白做。不过他们就不必担心了,毕竟他们虽然没有背叛过皇上,但是跟大皇子也没仇,大皇子肯定不会把他们这些宗亲给清算了,最多清算一些三位皇子。

这般想着,几位宗亲免不了朝皇子们看过去。秦王年纪太小,齐王糊涂不中用,晋王么……他们还真看不出晋王在想什么,晋王难道就不害怕吗,废太子若是打入皇宫,头一个就会那晋王开刀。

皇上新点了尚书,立马追问:“谢忠究竟是从哪里找来的兵?”

段尚书跪地回禀:“回圣上,是京师地区戍军,目前都是从前隶属太子府的军队。”

但是也不排除大皇子起事之后,会拉拢别的常备军,京畿一带的士兵还挺多的,若是都被裴元玺拉拢过去,朝廷对付起来也够呛,仅靠禁卫六军等未必能打得过。段尚书悄悄看了看晋王,他们也没想到谢忠竟然这么快还真么干脆,不知道泸州的兵力能否及时赶到。若是赶不过来,他们还就真的玩脱了。

皇上暴跳如雷:“这个畜生,朕当初就该直接宰了他!”

还有谢忠,这也是个奸佞,说不定就是他蛊惑大皇子造反的。若是将其逮住,定要诛他九族!

这两个畜生不在身边,皇上便朝着兵部发火:“兵部这么多人,都是睁眼瞎子不成,由着他谢忠勾结戍军?”

段尚书将头埋得极低。

好在晋王及时地解救了他:“父皇,谢家在朝中根基太深,他若是铁了心想要谋反,旁人还真轻易发现不得。怪只怪谢家心思不纯,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调兵前去守城。”

段侍郎忙道:“皇城内余下将士皆被派去城门外镇守,武备库也已准备妥当,昨夜兵部连跟户部连夜整理了名册,将城中青壮年”

赵谦忙道:“京中各处粮仓已派人驻守,诸粮铺也都紧急征用了,可一旦大皇子派人围城,京中粮食恐怕也只够城内百姓用上两月。”

京城最大的粮仓是含嘉仓,但是含嘉仓并不在京内,距离京城还有不小的距离。若是此刻从含嘉仓运粮回京,只怕会被对方守株待兔。

他们眼下已陷入被动的局面了。

皇上揉了揉眉心:“先凑合着用,实在不行再想法子。那些乡绅大户看紧一点,别叫他们将粮食弄没了。”

粮食不能凭空变出来,但是那些地主乡绅家的余粮多的是,真到了那等捉襟见肘的时候,直接抄家即可。皇上平时是喜欢对这些人施恩,但是如今国本都要丢了,也没必要再惯着他们了。

赵谦跟段尚书都应了一声。

秦相跟裴元珩对视一眼后,决定先出这个头:“圣上,谢忠跟大皇子还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只怕图谋不小,若不及早给天下一个说话,兴许京畿一带的士兵真要被他们所蛊惑。”

皇上闻言沉吟片刻,终究让人拿了纸笔。他本不想将事情做绝,谢家于皇家有恩,大皇子又是他的亲儿子,即便大皇子从前要弑父皇上都没杀他。但到头来他却发现自己做错了,还不若当初直接赐死了他。他们既然不仁不义,无父无君,自己也不必再留情了。

皇上一道诏书昭告天下,谢忠身为朝廷大员却专权跋扈,内怀反侧,实乃巨奸大恶之徒。大皇子裴元玺心情暴戾,不忠不孝,勾结朝臣行谋朝篡位之事,今废其皇子身份贬为庶民。

圣旨刚写好,便让三省下发。裴元玺虽然逃出去了,但是他的人手尚且不能把持住所有的驿站官道,这道圣旨经由京城发出,立马将裴元玺跟谢忠钉死在耻辱柱上。至于晓谕天下,那都是早晚的事。

裴元珩终于满意了,不论裴元玺将来死不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即便不死也会声名扫地,为天下所不齿,这一切都是裴元玺应得的。

时至今日,原著的剧情已经面目全非了。

诏令发布之后,皇城便迅速警戒起来,京中人骤然听闻废太子造反,都唏嘘不已。虽然太子被废了,但是也好吃好喝地供着,升斗小民实在想不通他为何还要谋反,这不是嫌自己命长吗?自盼着这次不要波及到他们。

百姓暂时还没波及,只是有些慌乱,但是不少朝臣却已经被波及到了。裴元玺当初出城时所带官员有限,被剩下来的东宫属官立马被押入大牢,连夜审问同党。不多时,朝中又有一批人被送入监狱,送进去的都是往日跟裴元玺或是谢家交往甚密之人。一时间,京城官员人人自危,生怕自己也倒了大霉。

裴元珩一边算着谭镇的脚程,一边叫人偷偷将他当初带来京城的几架火炮给运到城门楼上。皇上身子不好不能管前线的事,那些宗亲更是如缩头乌龟一般,如今外头能下决断的反而是裴元珩。因而,他想在城门上放几架火炮并非难事。

秦王跟在裴元珩身边,这会儿也就他能出宫了,齐王那个胆小鬼还缩在宫里,生怕下一刻裴元玺便会打进来要了他的命。平日里最喜欢跟裴元玺呛声的是他,出了岔子第一个怂的也是他。

但是秦王做不到这样,与其留在宫里听天由命,他更愿意出来与废太子一战。他并不惧战,但是若能好好地活着,谁愿意赴死呢?不知道他二哥有无对策。没多久,秦王变见他二哥放了一个奇奇怪怪的东西在城门上,他也不禁好奇:“二哥,你方才放的那些是武器么?”

裴元珩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有点眼力见。”

这可是他特意为裴元玺弄的东西,如今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

秦王想笑,但是大敌当前他笑不出来,这东西古怪得很,不过他猜测应当是什么神臂弓之类,虽然厉害但是伤害范围并不大,因而也没有放在心上。

如今最重要的不是武器,是兵力。若无意外,裴元玺一定已经拉拢了不少人了。秦王不似他二哥这般不以为意,他对谢家的警惕比任何人都要强,从前他父皇便是谢家扶持上位的,焉知谢家不能扶持第二个。

拥有中宫嫡子这样的身份,裴元玺天然就比其他的皇子多了一份号召力。虽然皇上已经昭告天下,将裴元玺贬为庶人,但是旁人未必会看清裴元玺。有些急于出人头地的甚至觉得眼下的机会千载难逢,若是他们助裴元玺杀入京城,破了宫门,下一个一步登天的就是会他们!

封侯拜相的机会谁不想要?于是一波又一波的人投靠了裴元玺。

裴元玺本来因为那道诏书耿耿于怀,转头发现自己这边的援军越来越多,才终于又有了报复的快感,不知道他那位好父皇得知这事之后是否会把自己活活气死。

裴元玺叫来谢忠,问道:“咱们如今的人手有多少?”

“殿下,已经有八万了。”

“左卫率仍在招兵,再过不久,便能攻入京城了。”

裴元玺原本是打算着,等到他们拥有足够的兵马再战,反正他的人已陆续将官道把控住了,京师同外地的联系如今已中断,即将成为一座孤城,而含嘉仓的粮食也尽数在他手中,他不信京城能耗得起。

谢忠看出了裴元玺的意思,但是他不觉得此事能拖,裴元玺没有打过仗,谢忠打过,他断不会由着裴元玺一意孤行:“殿下,依臣所见,眼下应当尽快攻城,否则等到援军赶至,我等反而两面受击。”

裴元玺愣住:“他们能有多少援军?”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拖一日便有一日的变数。”谢忠是知道怎么劝的,“再者说来,您就不想早日回宫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