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
战火
秦朗的好点子层出不穷,只可惜了那些富人的钱袋子,甭管是官是民,只要兜里有几个钱,基本都为瓷器跟琉璃出了不少血。
拍卖过去之后,京城有关几尊琉璃器的讨论仍然经久不绝,正因为工艺精美,闻所未闻,所以才会广受追捧。就连皇上这些日子都没有继续骂裴元珩了,抱着商务司送过来的贡品翻来覆去地鉴赏。
“老二手底下的这群人多少还是有点用处的。”皇上评价道,可惜这是老二的人,不是他的人。若他的心腹也能如此揽钱,从前便不会为了赈灾粮捉襟见肘了。
论及好运,还是老二命最好。
“那是因为太子殿下跟圣上一样,有一双识金的慧眼。奴才听闻,如今外头的达官贵人都以能拿到官营作坊的新品为荣,许多外地商贾也不远万里过来谈生意。”御前总管说来无不佩服,太子殿下还是厉害的,能让那些人心甘情愿掏了钱,还顺便把圣上给哄好了,一举多得。
但其实他们主仆俩不知道的是,送进宫的东西都是顾槿安提醒秦朗去做的,否则他也做不了这么面面俱到。而裴元珩就更不会想到这一点了,自从催婚事件过后,他跟老皇帝便势同水火,他才不想送东西讨老东西的关心。
毕竟老东西还不配。
如今双方缓和了关系,也算是歪打正着。
秦朗旗开得胜,因而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太子党的中流砥柱了,见到冯道士压根不觉得对方跟他有什么可比性,那嚣张的模样惹得冯道士对他越发讨厌,冯道士就见不得让人比他优秀,比他在裴元珩面前更得脸。
冯道士背地里跟秦朗较劲儿,不过秦朗最近自负得很,压根没有将冯道士放在心上,有时候甚至觉得连他父亲都比不过自己。
秦相看小儿子这张狂的样子也不由得深思起来,怀疑秦家对后辈的教育是否出了问题。可反观老大却既正经又听话,看来歪掉的只有老二一个。
这次一鸣惊人后,商务司才彻底在朝中站稳了脚跟。这之后,秦朗还时不时地在京城甚至在江南办了好几场拍卖,官营作坊里头弄出来的东西也是一样比一样精美,每次都赚得金盆满钵。
很快,秦朗便不满足于此了,他将目光放到了邻国头上,甚至放在了西域那条商线上。这些宝贝在大楚不能卖得太多,一旦卖多了就擡不高价格了,但是西域那边无所谓,他们可以大量倾销商品,只要管住他们不让东西回流就行了。
秦朗跟裴元珩打了一声招呼后,便从祝卿安手里借了一百多人马,花了数月功夫愣是带着他们将东西给卖出去了,卖得价格还不低。
这是后话,再说如今,似商务司这等这新设的衙门中多是太子的人,明面上有商止、秦朗、顾槿安,背地里还有个暂时不好露面的冯道士,一个个虽都年轻,可官位却都不低。裴元珩自从大皇子倒台之后便一直在朝中安排自己的人手,至今都还在安排,从未停过,这一点,众人也是心知肚明。
若不是皇上还在,没准连丞相都要变一变,韩相表面稳坐丞相之位,实则危矣。
韩丞相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他也想扭转现状,可是太子不待见他,他即便有心都无处使,只能在议事的时候多多附和裴元珩,好让对方知道他真的已经改过自新了。
不管是是裴元珩提出的修路还是兴建公租房,韩相都是头一个同意。三位丞相默契地达成了共识,许多事推进起来便格外得顺利。
修路与公租房一事,都是从京畿一带开始实行。
地点圈定准备动工之际,还有不少底层官吏跑去看热闹,有的甚至真的想要帮衬一把,好让房子早日建成。京城赁个房子太费钱了,他们这等小官儿俸禄又不高,省吃俭用一年也攒不下多少钱,大半还得放在房子上,真是亏得慌。
京城的地寸土寸金,但是公租房却并没有选择南城那等偏远的位置,当然也没有靠近东西市那等繁华之地,而是在平民区附近挑了块地方,位置说不上好,但是也绝对不差,属于是达官显贵不屑于去住的地方,可普通小官却稀罕得紧。若不是朝廷出手,他们想要在这个租个房子估计得出不少血。
裴元珩舍得花钱,那几十栋小楼没过两个月便建好了,朝中不少官员立马便去工部登记申请。
仅一天功夫,工部就已收了两百多份申请单了,陈善方知道太子重视这件事,不敢含糊,带着一群下属连夜将这些人分门别类,挑出些一眼看着就不大合适的,剩下的第二日再叫人前去核实一番,如此几轮下来,才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交给裴元珩过目。
“京官如今大概有多少?”裴元珩翻开过后忽然问道。
陈善方道:“如今京官只剩了一千五百余人。当初是有两千五百人的,不过废太子造反一事牵扯太广,将近有一千多的官员流放的流放、贬官的贬官。”
那会儿的事到现在想想还是叫人头皮发麻,其实许多人不过是往日跟着旁人一块巴结了废太子几句。身在官场,许多时候都身不由己,他们捧着废太子但却很少有人真的能跟废太子一块谋反。皇上在别的事情上对官员都很能容忍,但是唯独他们牵扯了造反这件事,哪怕什么都没做,他们曾经讨好废太子也是罪大恶极。皇上或许会对废太子还有怜惜,但是对这些貌似“教坏”废太子的官员,可不会手下留情。
没把他们全都处死,只是为了全皇上自己的名声而已。
陈善方感慨的是皇上有时候还是挺心狠的,裴元珩想的却是,裁撤了一千多人朝廷还能继续运转,可见从前养了多少无能之辈。
此番要租赁房子的只有五百来号人,基本都是基层官员,但凡职位体面一些的,都情愿多加点钱赁一个位置更方便的处所,唯独这些人囊中羞涩,想要节省些开销,裴元珩不愿意叫他们失望:“暂定这一批人吧,空余的两百间房舍也别随意许了人,日后总有用处。”
陈善方领命下去,第二日方才将入选的名单都张贴出去。入选之人一片欢腾,不过也有的没选上很是不服,特意跑来工部讨要说话。陈善方回得干脆:“许大人家中小有资产,不仅在东市有一宅子,自身也是五品京官,好歹给自己些体面,何必跟底下的小官抢房子?”
前来问话的人没想到工部连自己的房产都查出来了,当下灰溜溜地逃走了。
谁也没料到这回工部审核得这么严格,真就是家境不好的才会被选中。后面还有人不死心地想去碰碰运气,毫不意外都被筛掉了,彼时,他们才真信了公租房这事没得商量,不给你租就是不给你租。
没占上便宜的人心下总免不了嘀咕两句,但是得了实惠的人却由衷感激太子殿下。
建房这事儿一直没停下,工部先在京城建了屋舍,后又马不停蹄地在京畿一带的几个州都兴建了房子,两年间陆续在各地推进。京城建房造价高,其他地方便没有这么多的开销了,建房子不难,难的是准入的审核,以及屋舍后续的维修。为此,工部甚至还另成立了一个新的衙署,专门负责管理房屋租赁事项。
陈善方也没招人,而是将原先工部那些没什么活干的官员全都塞进去了。他已经看出了太子意图精简机构、淘汰冗官。工部作为太子的铁杆,自然要以身作则。
北边各处都在造房子,江淮一带却不声不响地引入了新粮种。占城稻被证明确实耐旱多产之后,皇上一直想要从安南等地引入更多的稻种,不过他后来中毒又遇上这么多的事,此事便一直没有推行,直到裴元珩重新提及此事。
他直接找了一个随意的借口,随后坦言,昆州还有数百万石闲置的占城稻可以作为良种引入江淮一带。
皇上听罢,已经懒得再惊讶了。不用说,这肯定又是老二从前在昆州就开始布局的,这逆子不知道多早之前就开始惦记他屁股底下的位置了。算了,他如今的身子骨也奈何不了这个逆子,皇上思索着此事也不是什么坏事,索性直接放手让他去做。
稻种沿水路运到各处,西南一带由昆州泸州知州总览,姚州、黎州知州从旁协助,几个人都也不是头一回替裴元珩做事儿了,推行良种很是得心应手。
黄灵甫算是除昆州等地的官员之外,头一个拿到种子的人。亏得这条运河修得好,如今各处都收到了不少粮种,官府低价卖给百姓,已经有不少百姓主动过来领了种子。
百姓们虽然没见过这占城稻,但却一早就听说过,知道这东西高产,要不昆州怎么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的粮食呢?当初太子的人带着粮进京的时候,河道两岸的百姓都快看呆了。
拿到新粮种后,百姓便迫不及待地种下了。
裴元珩收到各地的报上来的结果时,还觉得一切顺利得不可思议。可就在他还想要大展宏图之际,西北突然又起了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