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 - 满朝文武都是我死忠 - 一七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问诊

问诊

冯道士自告奋勇,其余几个人都不置可否。

这让冯道士急了,他感觉这些人都没眼光看不出谁有这本事,继而苦口婆心地劝道:“我好歹是知根知底的人,不比外头那些身份不明的大夫要靠谱?”

“能被召入宫的大夫怎么可能身份不明?都是皇城里数一数二的圣手,你以为是随便拉一个进宫充数的?”裴元珩没好气地道。

的确有部分官员盼着皇上早日归西,最好现在就病死了直接给裴元玺腾位置,但是总还是有群人不愿意太子上位,指望着皇上赶紧醒过来主持大局。

不说这些大臣,齐王跟秦王都还盼着皇上能醒。父亲做皇帝跟兄弟做皇帝,差别可就大了。有这些人盯着,裴元玺想要将人安插进来估计不简单,反而之前在大明宫里悄无声息地使手段也无人知道,如今一时半会儿更没机会彻查,倒是真让裴元玺得手了。

裴元珩也没想好到底救不救。他不想让皇上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死是可以死,但是死前最好将事情给解释清楚,要死得有价值,让裴元玺风光不再。

他正在想事儿,冯道士却觉得王爷不在意他,很是不忿:“想当年我也是做过几年大夫的,遇到的那些疑难杂成旁人都没招,而我,只需略施小计,这些病便不治而愈了。”

裴元珩偏过脑袋:“用什么法子?”

冯道士理直气壮:“丹药啊。”

裴元珩:“……”

还没放弃炼丹啊,真没救了。

他不明白这冯道士为何总痴迷于丹药,在裴元珩看来,这些有毒的东西没什么可取之处,就是个糊弄人的把戏罢了。可架不住冯道士不要脸地苦求,裴元珩只好勉为其难,给了他一个面圣的机会。

到时候听召进宫的大夫们会结合太医的按脉以及皇上的情况进行会诊,诸皇子与官员在边上旁听,多带一个人过去也无妨。冯道士若真有本事就让他说两句,若是没有本事,到了那等关头他自己会知难而退的。

御前总管将皇上转移至偏殿之后,也渐渐清减了人手,除皇子跟三位丞相之外,并不放外人进去。且就算是皇子过来,也得结伴,单独看望是不放行的。

这就只差没有将怀疑有人谋害皇上给刻在脸上了。齐王本来就觉得这事跟太子脱不了关系,如今看御前的人这般如临大敌,更觉得自己猜得不错,加上如今裴元珩回来了,他自觉底气更足,总想找着机会给裴元玺寻不痛快,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裴元珩的阴阳怪气。

而这回还真被他给猜中了。裴元玺的安排全被打乱了,他的人也再回不到御前。若不是心腹安慰他此毒无解,裴元玺多半会方寸大乱。

裴元玺叫来谢忠,问他能调动多少兵力出来。

谢忠一听到这话便觉得不妥:“殿下,此刻还不到跟晋王鱼死网破的地步吧?”

圣上还没醒,他们若是先动手,面上也不好看。

裴元玺烦躁道:“先准备着,早晚免不了一战,你以为裴元珩就是什么好货色?以他的心计说不准已经在昆州厉兵秣马,剑指京城了。这回不论父皇病愈与否,裴元珩是绝对不可以放回昆州的。”

他没有那么蠢,更不会养虎为患。必要时候哪怕为天下所不齿,他也一定要解决裴元珩。

“舅舅,不管你信不信,只要除了裴元珩,一切都会好的。咱们先准备着,免得日后陷于被动。”

谢忠蹙眉,对这话很是不解。

裴元玺也没办法解释,他的大好人生是因为裴元珩才走向下坡路,但是裴元玺隐隐知道,不该是这样,自己的人生应当顺风顺水,万众瞩目,如今这般憋屈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出现在他的人生轨迹中。都是因为裴元珩,一定是他改变了这一切,只要没有裴元珩,他的好运道还会再回来的,裴元玺莫名坚信这一点。

基于此,他也绝对不会放过裴元珩。至于父皇那边,因为谢忠极力劝阻,裴元玺决定暂时先观望一番。其实舅舅说的也对,制.毒之人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会有解药呢?不过是缓些日子再死罢了,他姑且相信这毒不会让他失望。

裴元玺安慰了自己一通,压住躁动的情绪,对外称自己即将斋戒三日给父皇祈福。

这事倒也引起了不少称赞,但是眼下京城的焦点并不在裴元玺身上。

晋王奉旨回京的消息,不过一日间便传得人尽皆知。这位王爷也是为传奇人物,从一败涂地到声名鹊起,也不过只用了两年而已,原本在他入昆州之后,众人都觉得晋王无缘皇位了,可眼下人家卷土重来,又叫有心人心中升起期待。

万一笑到最后的是晋王呢?

从龙之功谁不想要?有人愿意按部就班地跟着太子,便有人愿意剑走偏锋想要上晋王的船,尤其是五品以下的官员,他们因为晋王在昆州给官员提俸禄、修公租房一事,他们对晋王的好感空前绝后地高,迫切地希望晋王上位然后给他们擡俸禄、修房子。

哪怕两者只实现了一个,对他们的处境都有极大的改善。

高官们衣食富足,可他们这些基层的官员却一直过着旱涝保收的日子,以前没有对比尚且能忍受得了,如今有昆州的官员做比较,他们真的不想再忍了。

可惜这些日子去晋王府上拜访的人着实有些多了,惹了晋王厌烦,对外关了府上大门,宣布不待客了。

齐王看着心痛不已,苍蝇再小也是肉啊,虽然这些小官们没有入朝议事的机会,但是加起来也是一股不小的助力。老二不稀罕,他却稀罕死了,可惜他再如何看重这些人也从未支持过他,至于上门拜访,那就更不可能了。

也就母妃娘家那些人才会站在他身边,这个老二,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同样在看笑话的还有裴元玺,见到裴元珩一如既往不上道之后,他心里才痛快了些。若是裴元珩刚来京城就大肆笼络人心,整日结党营私,那他才真的坐不住呢。好在裴元珩目前还识相,没有把他那见不得人的心思露出来。

被人关注的晋王府其实每日傍晚之后来的客人就没断过。

户部认识的都来了一遍,礼部尚书回赠了一副字画,段侍郎也过来用了一顿午饭,还对晋王府的厨艺表示赞许,表示比在昆州吃的好多了。

郑厌是趁着天黑时才进了晋王府,他不能全然相信裴元珩,裴元珩也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他,但是这并不妨碍两个人相谈甚欢。郑厌自然是希望皇上醒过来的,如果醒不过来,那其实晋王上位对他也没坏处。

起码比起旁人,他跟晋王好歹还有几年的交情,晋王用他也用得顺手。当然,如果晋王没能制服太子跟谢家,那就是另一说了。

秦相不方便出来,派来的是秦朗。秦朗也并非完全不知道他爹的心思,自从他爹上次帮裴元珩在京中收揽人脉时,他就知道家里的态度了。他这会儿觉得自家前途一片光明,甚至压根没想过裴元珩落败之后会如何,反正他从小跟着裴元珩混,还没见过他真正吃过亏。

裴元玺虽然奸诈,但是比起更奸诈的裴元珩,他还是太嫩了。

冯道士一言不发地看着这位“珠光宝气”的小公子,晋王的至交好友还真是非富即贵。他眼下虽然是个穷道士,但是蹭一蹭晋王的运道,未尝不会有加官进爵那一日。

冯道士暗暗期待。

很快,从民间召来的大夫经过了重重检查,终于到了问诊的一日。

冯道士脱下了自己的珍贵的道袍换上了太监的衣裳,跟着晋王也入了宫。他本来想充当大夫的,奈何裴元珩觉得,他若是作为自己引荐的大夫入宫,必定会被裴元玺刁难。到时候答不上裴元玺的问题,丢脸的还是裴元珩这个举荐人。

冯道士虽然还有抱怨,但是入了宫之后看着周边都是高官权贵,默默地低头含胸,装起了太监。

他在晋王府如何嚣张不过是仗着晋王是自己人,但是真到了宫里就学乖了。

不多时,冯道士有幸跟着晋王见到了龙颜。大概是跟着晋王的时间长了,他本能地拔高了自己的期待,谁料这会儿一看,大失所望——圣上于他想象中的相去甚远,不论是模样、气度都远远比不上王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