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禄 - 满朝文武都是我死忠 - 一七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俸禄

俸禄

都是朝中的人精,纵然平日里不争不抢,但也都不是傻子。秦相头一次提着晋王的书画过来时,礼部尚书还乐呵呵的,跟着秦相一道品鉴,等次数多了他才咂摸出味道来。

他含笑着看向秦相,目的不纯啊。

秦相笑而不语,聪明人不需要多说什么。

礼部尚书也为难,他毕竟跟秦相多年的交情,哪怕秦相举动不对劲他也不会将这事儿给捅出去。秦相能做出如此抉择,甚至为了晋王拉拢他,礼部尚书也有些惊讶,毕竟印象中,这位大人一直都是不偏不倚的,不论是对太子还是对晋王。能让他彻底抛下太子转向晋王,也说明太子做的确实不尽如人意。

细想想,这段时间太子行事是张狂了许多,全然没有了从前的谨慎,似乎与生俱来的好运道也不管用了,逐渐开始变得平常,不说晋王,就是秦王瞧着也比太子稳重不少,也更为长进。礼部尚书猜测,大概人的运道有限,太子前十几年风光无限,大概是将自己的好运道都给用光了。

这世间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秦相没有明说,不过礼部尚书却是个实诚人,并不打算继续跟他打马虎眼:“你是知道我的,一贯不喜欢与人争,只一心效忠圣上罢了。晋王是个有城府也有野心之人,前些年他在书院一鸣惊人之际我便对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这些年,眼见着他得罪了满朝文武,路反而越走越稳,如今更在西南站住脚跟,可见当初没看错他。但即便如此,我也不会干预他同太子之间的恩怨。”

孰是孰非,他不便评说,也轮不到他来管,当然,礼部尚书也压根没准备掺和这些。他已经将近五十,圣上身子骨健壮,未尝不能活到他致仕之年,他只愿平安退下,并不准备参与几位皇子之间的斗争。

谁胜谁负,他也不是很在意。

秦相也预料到他会是这个态度,虽然不能将对方拉入晋王阵营,但是他若是能一直保持中立,对晋王而言便已是很好的结局了。礼部尚书在礼部德高望重,很受官员敬仰,他的态度会影响礼部大多数人的态度,况且如今他家老大也在礼部,有他们二人坐镇,礼部起码不会乱,更不会受太子蛊惑。

秦相放弃了游说,却还是隔三岔五地与对方分享晋王的书画。

礼部尚书觉得这样不好,但又确实喜欢,只能厚着脸皮收下了。晋王性情嚣张肆意,凡是他的书画,下面都会留下他的名字,生怕旁人不知道是他之物。他尚未站队,若是被人看到了可不好,礼部尚书于是挑了两幅直接挂在自己卧室当中,天天对着看也不觉得腻。

若是晋王跟太子之间没有斗得这么厉害,他还真有跟晋王打好关系的打算,可惜了。

兴许是因为这些书画的交情,隔两日后,礼部尚书又拉来秦相叮嘱道:“大人,您拉拢我们几个没什么用处,晋王得罪的不仅是乡绅地主,还有大部分的官员。他们觉得晋王太过悭吝,不肯给官员哪怕一点儿好处。唯恐晋王上位之后会拿官员开刀,堵天下之口。”

就拿隐田这件事来说,历朝历代都有的事,怎么到晋王跟前就那么十恶不赦了?

他们是少交了不少税,但是在许多官员看来这本就是为官应该有的好处,若不然他们辛辛苦苦考科举是为了什么,为了那点为数不多的俸禄?这点俸禄能养活多少人?晋王若是不能安抚官员的心,即便日后能力压太子顺利登基,也是走不长远的。

秦相对此倒是很放心:“晋王心中有数的。”

“你确定?”有数还能在灵璧县大开杀戒,有数还能在昆州弄出鱼鳞图册?那事儿虽然被圣上有意隐瞒没有闹开,但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秦相点头,即便他从前没有支持晋王的时候,也都一直觉得对方胸有丘壑,如今支持了,自然更加信任他。他笑着看向礼部尚书:“要不咱们再等等,且看看王爷有无对策。”

礼部尚书是不信的,但是莫名又有些期待。

裴元珩确实在思考如何挽回部分名声。不过看不上的他依旧看不上,譬如那些仗着手上有些权势便草菅人命,大肆在民间揽财、圈地的官员地主。这等视人命、律法于无物者,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日后土地摸排肯定是要继续的,若是他上位了,鱼鳞图册也得接着编,不过如何御下也得斟酌,要想马儿跑,便得给马喂草。已经罪恶滔天的不值得原谅,见一个他杀一个,但不是所有官员从一开始便是利欲熏心,若是俸禄能覆盖开支,或许他们也会悬崖勒马。

裴元珩于是大手一挥,给当地的官员都提了俸禄,尤其是节日期间的补贴,如今昆州这边的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官府跟裴元珩都不缺钱,从前舍不得发的东西,眼下都可以补上了。昆州理州的考评虽相较于往年更严格了些,但其中表现优异者,年底还能再得一笔奖励。

总之,多劳多得,只要有政绩便有钱拿。

这可羡慕坏了姚州跟黎州两地的官员,同是辛苦做事的,凭什么人家昆州的官员就能比他们多出一大笔俸禄,这谁能忍得了啊?

两位知州最近不知道收到了多少明示、暗示,起初还能熟视无睹,后来哀嚎的人多了,实在是顶不住,不得不许诺今年年底多发点钱。

这都是原本俸禄之外的钱,他们可没有晋王那样的胆子敢光明正大地给官员贴补,都是私下进行。也是亏得这些日子跟着晋王做生意赚了不少,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涨了收入,要不然他们哪里敢开这个口?不是要人命吗?

他们由衷地希望晋王不要再有别的动作了,一个涨俸禄便让他们下了血本,再来一个可就真的跟不上了。

然而悲催的是,裴元珩要做的还未结束。俸禄之外,他还在昆州、理州二地设置“店宅务”,专门负责兴建公租房、出租及修造事宜。官员生活困顿者,可以前去衙门递交申请,只要通过核实就能以极少的费用租赁屋舍。

等到另外两州的知州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那公租房都已经快要建好了,听说甚至已经有一批人提前住了进去。

这个真没得比……

不仅西南一带的地方官自认没得比,等消息传入京城,不少底层官员羡慕不已。本朝没有“赐第”的规矩,对于官员住房尤为吝啬。许多人即便考入官场,仍会因为住房问题头疼不已。尤其在京城这等寸土寸金的地方,买房买不起,便是租房也得下血本,每月那点微薄的俸禄大半都要填进房子里。

若是朝廷也能学学晋王在昆州的为政举措就好了,那他们的住房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对于这一点,皇上跟几位高官一致装死。

朝廷用钱用得狠了,还得分出一部分预备着前去安南取稻种,不便拿出太多出来。房子的事他们觉得晋王的确大气,但是晋王能做,他们却不准备这么快就拾人牙慧。

即便要造房子,也得等两三年后吧,总学人有什么好的?

京城的风向有秦朗盯着,得知这些基层官员态度松动之后,秦朗便让裴元珩加把劲儿。

为了给自己造势,裴元珩又送了一份奏书到京城,甚至搬出了宋代王安石那套“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的廉政理论。改革俸禄制度,也是廉政的一大举措。高薪养廉裴元珩并不打算推行,但是适当提高基层官员俸禄还是很有必要的。他自然知道如今的朝廷掏不出钱,没钱也不耽误他赚名声,反正头疼的也不是他。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真的要增加天下官员的俸禄,也得徐徐图之,以朝中那些人的磨蹭劲,兴许得吵个几年才有下文。

这事儿反正裴元珩提了,也确实在朝中引起热议,尤其是五品以下官员的关心。

高官们要么家世过人不缺钱,要么深受圣上器重前途远大、赏赐也多,也就他们这些人每日为钱财困扰。如今看了晋王的奏书,不少人渐渐改变了念头,觉得晋王打击隐田兴许不是为了对付官员地主,纯粹就是那些人做得太过,惹得天怒人怨罢了,跟晋王关系或许并不大。毕竟,晋王似乎挺关心底层官员的,有这种想法的上位者已经不多了。

礼部尚书眼睁睁瞧着晋王的名声在短短一个月之间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惊讶不已。他还真没想过,晋王能以这种清奇的角度来洗刷自己的名声,虽然一些五品以上的官员们仍旧不买账,但是底下的官员却真心实意觉得晋王此举是在为他们着想。

好与不好,有时候只在别人一念之间罢了,只要利益足够动人,自然有人会替晋王辩经。

秦相冲着他笑了笑:他说什么来着?

这回礼部尚书没有反驳了,晋王的确总能让人出乎意料,这也是真本事了。

裴元玺也是眼瞅着局势逐渐不利于自己而生气,不过周边也不全是坏消息,第二日他便收到了密信——他要找的东西已经找到了,如今正在送往京城的路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