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祖契四百年,今账一句废
也砸到了——南越王府的耳朵里。
政绩司南巡第三站,一到南越,迎面就收到了王府送来的“接待册”。
一整车礼单、一封八尺长的《宗契留银说明书》、还有一张印得整整齐齐的金边请帖:
“愿李大人与政绩诸公临王府议地,酒薄茶清,不胜荣幸。”
但李洵玉翻了礼单一眼,没收。
“这一张张印着金边的‘地银明单’,一共七十二份,全写的是‘宗田’‘祭契’‘庙地’‘遗契’。”
“换句话说,他们不打算交税,也不准备认账。”
“他们的意思就是:祖宗的地,不归你政绩查。”
“祖宗的契,不归你政绩贴。”
杜世清把南越王府近年的税册调出来一看,当场就沉了脸:
“南越王府共名下三十四块地,其中二十七块打了‘祭祀田’的标记,号称用于‘祠堂供奉’。”
“剩下的七块挂‘族契传承’,附带宗亲手谕,说‘长幼世袭,代代封银’,无须过账。”
“更离谱的是,有块地原本是‘义仓’,三年前批下来做了‘宗族礼坊’,账面上改成了‘祭典用地’,直接逃了三年仓银。”
“这不是礼制。”
“这叫打着祖宗的名义,偷现在的银。”
李洵玉没犹豫,当场下令:
“查‘祖契册’,看这三十多块地,哪一块是真有祖契,哪一块是挂羊头。”
“我要见实契,不是听他们讲祖宗。”
第二天,政绩司入王府查册。
王府祭主林嵘亲自带人迎接,一边走一边笑:
“我们南越王府世代祭天,不敢有半分虚报。”
“祖契之地,全有记载,全有祖图。”
“只不过呢……这祖契,乃宗法之重,不便出府。”
“李大人要看,咱们请进祠堂,一页一页地看。”
“但要带回政绩司,那就……恕难从命了。”
“毕竟那是祖宗的脸,不能随便出门。”
李洵玉笑了笑:“你们祖宗的脸贴在纸上,那我这政绩榜子,也能贴脸上去。”
林嵘脸色顿了一瞬:“李大人此言……是不是过了?”
“我们王府不是不交银,是——宗契不能断。”
“祖宗把这块地留下来,是给后人烧香的。”
“不是让你们拿来征税的。”
“你要收银,是不是得先收掉祖宗的香火?”
李洵玉站定,语气平静:
“祖宗的香火,要靠欺瞒今人来烧?”
“你们靠这些所谓的‘祭契’,三年没交银,五年不回账。”
“你问问地上种田的百姓,他们租的是谁的地?”
“是你林嵘的?”
“还是——你林嵘祖宗的?”
“百姓种地,是活人交银。”
“你们收租,是死人收账。”
“那你说——该不该贴?”
林嵘嘴唇抖了一下,强撑着回一句:
“李大人,咱们还是讲规矩。”
“你政绩司要查——查可以。”
“但祖契不能出祠。”
“你贴一张榜,我断一条香。”
“你把这宗地一贴——”
“那南越王府,就给你贴到底。”
当晚,政绩司三组返回,汇报账目:
三十四块王府地契中,有效祖契编号不足八份,其余十九块为“手录副章”,七块为“抄写存根”,尚有四块无编号,仅凭祠堂口供口传“祖语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