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偷渡客与宝安港
第384章偷渡客与宝安港波斯君主法塔赫,格鲁吉亚君主巴格拉季昂,大明鸿胪寺右丞马卫国为首的鸿胪寺使团,搭乘的远洋船队在狮城港靠港补给休整,同时也要接受一次全面的检查。
朱简烜经常把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挂在嘴边,但大明现在确实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大明和神洲现在就是有本土和海外之分。
马六甲是大明本土的南大门,现在的柔佛府的狮城港,就是这个大门的门房。
门房里面驻扎着管事和护院,海峡两侧都有大明的海陆空军基地,大明南洋地区的三军主力都在这附近。
更往南一些的爪哇岛西侧,有航道条件更好的巽他海峡,但是那边的管理反而没有马六甲这么严格。
因为走巽他海峡的船,基本都是去南非和霖洲东岸的大船,这些地方已经是大明的保留地了,没有藩国和外国船只活动。
所有出入马六甲的船只,船只上搭载的人和物,都要接受一次全面的核查。
建设港口的地方位于后世的蛇口半岛上。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_b_a.c_x】
“大明为什么会拒绝他们入境?这些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啊……
山麓意味着海岸线是岩石海岸,这种地方更容易出现天然深水港,航道疏浚维护的压力较小。
法塔赫下意识的说:
他们现在都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要偷渡过来,更加无法想象大明皇帝这种超前预判。
马卫国颇为厌恶的说:“是的,这些都是没有路引的偷渡客,他们要么是藏在普通客轮的货仓里面,要么是直接夹在货船上,意图偷渡进入大明。
马卫国回想了一下自己听过的传闻:
“除非有朝廷的专门许可,任何外来人员都不能留在大明本土。”
进来的船主要查偷渡,任何人没有合适的身份,没有经过专门的批准,都不能进入大明腹地。
关键是这些青壮年,愿意在南洋当奴仆,大明都不允许,大明不想为他们提供口粮。
马卫国、法塔赫、巴格拉季昂一行人,在狮城停留了三天,船队检查补给完成后再次启航,驶向广州府宝安港。
但珠江在城下持续淤积了一千多年之后,广州已经从海港变成了内河港口。
再或者是等工业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可以强行修建高标准的铁路和公路与内陆联通,成为内陆大型城市的远洋专用深水港口。
珠江口一侧天然水深在九到十四米之间,稍微疏浚就能达到十六米的运河水深,继续向南航行很快就有二十米水深了。
现在的宝安港所在的半岛周围都已经变成了泊地和码头。
海外的地区,尚未完全纳入王化,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出售。
法塔赫说到半截就反应过来了,大明本土是全世界最不缺人的地方。
毕竟,波斯湾和马六甲,都算是工业化的大明的外部力量体现,而宝安港这里却要直面工业社会本身了。
城市的核心区在宝安港周围,但未来可能会变成整个深圳湾的周围。
“他们都会被送去非洲,给最近一批的新移民为当奴仆,帮助新移民在非洲开荒种田。
如果未来的广州府不会被拆成几份的话。
宝安县最初属于东莞县,在万历年间拆分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新安县,辖区大概是后世的深圳和香港。
深圳湾外部水比较深,可以疏浚加深成为港口的一部分。
香港的崛起是特定历史环境造成的,现在这个世界没有这种特定条件,香港自然也无法获得前世的地位了。
这种本土内生工业化所孕育的港口,即便是本身是用于对外沟通为主,通常也会出现在与内部平原相连的沿海山麓地区。
现在这个大明南方最大港口选址在宝安,而不是九龙和香港岛这种天然航道条件更好的地方。
一次两次的预判,少数几件事的提前准备,还算是可以理解的有先见之明。
他们没有继续乘船去顺天府,而是被专门安排先去参观广州府,然后再乘坐火车去顺天府面圣。
“如果也不能直接处死的话,可能会非常麻烦,是否可以作为奴工使用?”
数量上比狮城港的少了一个数量级,成分也明显发生了变化,欧洲白人变少了,胡人变多了。
也正是在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世界上才慢慢出现了天然深水港的概念。
这里属于大陆边沿地区的孤立角落,与内陆的沟通非常的不方便。
能够在广州府上岸,才是真正的进入大明本土了,这里也是所有偷渡客的目标。
法塔赫这时候又下意识的跟了一句:“他们既然这样偷偷的混入大明,很可能不会说明他们自己原来的身份和住处的。
去非洲开荒是比较危险的事情,因为非洲内陆有大量的野蛮土著,与移民之间经常会爆发冲突。
大明在非洲开荒种田的过程,也是彻底清理周围土著的过程。
“他们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圣上对此也早有准备。
对于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这些外来者而言,这种冲击更是拔高到了另外一种全新的层面。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体会到的文化差异,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此时也体会到了。
“因为大明人的奴仆不是亚洲和欧洲人认知中的奴隶。
“大明的奴仆还能拥有自己的财产,按照欧洲人的认知更像是终身雇员。
“我跟这边的锦衣卫聊过,他们说很多偷渡客认为,能留在南洋为奴就算成功,留在南洋就有机会再去大明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