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 二嫁天子 - 石上清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二嫁天子 >

第46章

桑宁端着甜梨汤从小厨房走出来时,恰好撞上了被太后骂得狗血喷头,灰溜溜离开的萧淑妃,后者扶了扶鬓间不住乱晃的步摇,狠狠瞪了桑宁一眼,虽未说些什么,但面上的嫌憎之色丝毫未加掩饰。

少女不卑不亢的屈膝福身,“恭送淑妃娘娘。”

听到这话,萧淑妃冷笑一声,抬脚往外走,长夏侯府这丫头仗着有太后庇护,便如此嚣张,彻底得罪了相府。等到五郎荣登大宝,太后年老体衰、再无暇他顾之日,自己定要好好教训桑宁一番,让她明白何为尊何为卑!

望着萧淑妃一行离去的背影,莼伊咽了咽唾沫,有些担忧的唤了声:“姑娘,不会出事吧?”

桑宁轻轻摇头,安抚道:“莫要担心,我来庵堂就是为了侍奉太后,余下的皆与我无关,你也不必想那么多。”

只凭方才的那番对话,桑宁便瞧出来,萧淑妃已经遭到了太后的厌恶,此时尚未发难,一方面是看在她为四妃之一,身份贵重,另一方面则是因着萧淑妃诞下的两名皇子,谢三带兵击退异族,护边关安宁,五皇子也深得圣心,总不能轻易惩处他们的母妃。

不过萧淑妃这副脾性,委实让桑宁开了眼。

怪不得当初在边关那会儿,谢三从未提及过他的母亲,只怕也被萧淑妃偏私刻薄的行径彻底寒了心。

桑宁暗暗摇头,抬脚迈进禅房,将白瓷盅放在太后面前的桌案上,轻声道:“虽是甜梨汤,却是用山梨熬煮出来的,里面加了些黄糖和百花蜜调味,吃着并不腻口,您尝尝呢?”

太后望着小姑娘匀净的小脸儿,心下越发爱重。

寄声不愧是她和德妃教养过的孩子,眼光确实不错,挑选的姑娘家世虽不如樊留光,但品性样貌都是顶尖的,也不像萧淑妃那般愚蠢,气得她脑仁生疼。

“宁儿亲手熬的,我怎能不喝?”

太后笑盈盈地端起瓷盅,舀了勺琥珀色的甜汤送入口中,酸甜的滋味儿在唇齿间弥漫开来,秋日的郁躁烦闷顿时一扫而空。

“不错。”太后一连喝了小半碗,用锦帕按了按唇角,拉着桑宁的手,示意她坐下。

“在庵堂也住了近一个月,可想回家瞧瞧?”

太后共有两个侄女,一个是如今端坐凤位母仪天下的樊后,另一个便是把桑宁带到边关,随手交给农户抚养的樊筠,樊筠当年没能嫁给长夏侯,便因爱生恨,将他与薛氏的长女掳走,而后又在边关当了十多年的女冠,直至离世前才往京城修书,让桑驰找到了自己的嫡亲女儿。

比起野心勃勃的樊后,太后更喜爱才华横溢的樊筠,与这个侄女十分亲近,谁曾想她竟是个偏执的,直接作出这等混账事,让桑宁吃了整整十几年的苦头。

太后秉性宽和良善,原本就对桑宁存了些许补偿的念头,加之小姑娘乖巧懂事,这月余的相处让她的感情一日比一日深。

也不知宁儿何时能与沈既白退婚,如此,便能名正言顺的嫁与寄声。

桑宁自是猜不透太后的想法,她甜甜笑着,道:“臣女手上还有些活计没处理完,等过段时日再来跟您告假。”

太后以为桑宁说的活计是施粥一事,其实她是想把那幅佛经最后的云纹绣完,再有半月便是太后的生辰,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好,都依你。”

——

即使太后居于庵堂,叮嘱仆婢不必铺张浪费,他们也在筹备寿宴上花了不少心思。

禅房周围挂上了色泽鲜艳的宫灯,这几日吃的素斋都寓意上佳,丫鬟婆子们一口一个吉祥话,直将太后哄得眉开眼笑。

桑宁绣工虽然比不上宫里的绣娘,但她在边关时也跟着女冠学了些绣技,平日里绣些锦帕簪花等物,就算卖不上价钱,也能换来几枚铜板。

因此,她绣的经文似模似样,任谁看了都挑不出毛病。

转眼就到了太后寿辰那日,天刚蒙蒙亮,庵堂附近便停着数十辆马车,各家各户的女眷带着寿礼,排着队往庵堂走。

待在厢房的桑宁被外面嘈杂的动静吵醒,她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忍不住道:“她们来得倒早,太后只怕还没起身呢。”

“自然得早着些,奴婢听说,今日帝后也会莅临庵堂,陛下有意为几位尚未成婚的皇子选妃,对于年轻女子而言,也算是好出路了。”莼伊将盛满温水的木盆放在架子上,压低声音道。

听到“选妃”二字,桑宁脑海中便浮现出樊留光那张脸,早先萧淑妃特地来此拜见太后,想为樊留光求情,也不知这位相府千金从玉田皇庄出来没有。

“既然来了客,总不好让人在屋内干坐着,你让小厨房准备些茶点干果等物,先送到花厅,再把这些夫人小姐们引进去。”

莼伊点点头,快步离开厢房,桑宁也没有耽搁,洗漱过后,换了一件妃色的裙衫,又涂了同色的口脂,还用青黛描了眉,将眉尾略往上挑,整个人显得灵动又姣美,让人移不开眼。

等桑宁收拾妥当,来到花厅前,还没迈过门槛,便听见一道熟悉的声音:“留光,近段时日你去了何处,怎的清减了许多?”

开口之人正是琼枝郡主,她与樊留光是手帕交,从小一起长大,感情自是比其他人深厚许多,此时握着樊留光的手,姝丽面庞满是心疼。

桑宁的视线挪移几寸,落在樊留光身上,发现这位高门贵女不仅瘦了一大圈,露在外面的肌肤也被晒成了小麦色,腰背挺得笔直,精神头倒是比先前好了几分。

可惜樊留光并不这么认为,她余光瞥见站在门外的桑宁,整张脸瞬间扭曲起来,要不是这个贱人从中作梗,她怎么可能经受此等磋磨?日日与那些低贱粗鄙的老农待在一处,用镰刀割稻禾、石碾剥稻谷,她被折腾得去了半条命,弄出了几百斤粮食,才达到太后的要求,允许折返京城。

回想起那段噩梦般的经历,樊留光恨得几欲发狂,偏生今日来庵堂前,父亲耳提面命,警告她千万不能露出半点愤懑,否则便是对太后的不敬。

樊留光明白父亲的意思,狠狠咬了下舌尖,只当没看见桑宁,温声道:“去了趟庄子,许是车马劳顿所致。”

琼枝郡主也没怀疑,和樊留光并排坐着,这会儿她发现了桑宁,秀眉微蹙,扬声道:“按说桑二姑娘应当陪着太后一起礼佛,怎的不在禅房之中,而是姗姗来迟?怪不得养的如此柔肤弱体。”

琼枝郡主本想讽刺桑宁,偏生她这一句柔肤弱体,非但未能让桑宁动怒,反倒刺痛了樊留光的心。

大业以肤白为美,不仅女子爱惜肌理精心养护,就连男子也有坐在闺阁,对着镜奁傅粉之举。

可先前在田垄间劳作的那段时日,即便樊留光戴了帷帽遮挡,依旧不可避免的被晒得枯黄,颊边甚至生出了斑斑点点。

桑宁是柔肤弱体,那她是什么?活该吃苦受累的奴才吗?

樊留光用力抠住掌心,深深吸气,笑吟吟的转过头,道:“郡主,桑二姑娘最是细致,定不会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她之所以现在才到,许是在为太后准备寿礼。”

琼枝郡主眼带鄙夷:“桑二姑娘自幼在陇西长大,可是准备了什么新鲜玩意,不若拿出来给我们开开眼。”

对于这些常年居于京城的高门贵女而言,京城以外的地方统称为穷乡僻壤,桑宁在陇西老家待了那么多年,眼界比不上京中的姑娘,琼枝郡主性情高傲,能瞧得起她才是怪事。

“是臣女亲手做的绣图。”桑宁面色不变,轻声细语的回答。

“绣图?”琼枝郡主嗤笑出声,“桑二姑娘,你脑袋莫不是糊涂了,如今各家府邸都养着几名绣娘,宫里绣技精湛的女子更不在少数,除非你绣技拔群,否则绣图有什么稀罕的?”

樊留光眸底划过一丝幸灾乐祸,桑宁的出身远比琼枝郡主想象中还要不堪,估摸着她连字都识不全,偏生那张脸太有欺骗性,秾艳纯美,娇艳欲滴,任谁也不会认为她是个不通文墨的草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