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空大鼓》(18) - 民国大师周作人译文全集 - 周作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三百六十五章《空大鼓》(18)

第三百六十五章《空大鼓》(18)  卖火柴的女儿

[丹麦]安兑尔然

天气很冷;天下雪,又快要黑了,已经是晚上,——是一年最末的一晚。在这寒阴暗中间,一个可怜的女儿,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伊从自己家里出来的时候原是穿着鞋,但这有什么用呢?那是很大的鞋,伊的母亲一直穿到现在;鞋就有那么大。这小女儿见路上两辆马车飞奔过来,慌忙跑到对面时,鞋都失掉了。一只是再也寻不着,一个孩子抓起那一只,也拿了逃走了。他说,将来他自己有了小孩,可以当作摇篮用的。所以现在女儿只赤着脚走,那脚已经冻得全然发红发青了。在旧围巾里面,伊兜着许多火柴,手里也拿着一把。整日没有一个人买过伊一点东西,也没有人给伊一个钱。

冻饿得索索的抖着,向前奔走,可怜的女儿!正是一幅穷苦生活的图画。雪片落在美丽的长发——披到两肩的好卷螺发上,但伊并不想到他。街上窗棂里,都明晃晃的点着灯火,发出烧鹅的香味,因为今日正是大年夜了。咦,伊所想的正在这个!

两所房前后接着,其间有一个拐角,伊便在那里,屈身坐下。伊将脚缩紧,但是觉得愈冷了,又不敢回家,因为伊没有卖掉一把火柴,也没有一个钱拿回家去,伊定要受父亲的一顿打,而且家里也冷,因为他们家里只有一个屋顶,大的裂缝虽然用了稻草破布,已经塞好,风却仍然呼呼的吹进来。

伊的小手,几乎冻僵了。倘从柴束里抽出一支火柴,墙上擦着,温温手,该有好处。伊便抽出一支。霎的一声,火柴便爆发烧着了。这是一个温暖光明的火。伊两手笼在上面,正像一支小蜡烛,而且也是一个神异的小火光!女儿此时觉得仿佛坐在一个大火炉的前面,带着明亮的铜炉脚和铜盖。这火烧得何等好!而且何等安适!但小火光熄了,火炉也不见了,只有烧剩的火柴头留在手中。

第二支又在墙上擦着。火一发,火光落在墙上,墙便仿佛变了透明,同薄幕一样,伊能见屋里的事情。桌上铺着一块雪白的布,上面放着光亮的晚饭器具,烧鹅肚里满装着频果干枣,蓬蓬的发出热气。还有更好看的,那鹅跳下盘,在地板上摇摇摆摆的,胸前插着一把刀一把叉,向女儿走来。那时火柴熄了,只有厚实潮湿冰冷的墙,仍在伊的面前。伊又烧起一支火柴。这回伊坐在一株美丽的圣诞节树下,这树比去年伊在那富商家隔着玻璃窗望见的那一株,更加高大,更装饰得好看。一千多支蜡灯,点在绿树枝中间,许多彩色图画,同店头所有的一样,都向上看这灯光。女儿伸出两手向他们,火柴就熄了。圣诞烛渐渐的升高。伊现在再看,却是天上的星。一颗星往下落,曳了一道火光。女儿心里想道,“现在有一个人将死了。”因为伊的祖母——世上唯一爱伊的人,如今已经死了,——常常告诉伊说,凡是一颗星落下,就有一个灵魂升天去了。

伊又在墙上,划一支火柴,火发了光,在这亮光里,立着伊的祖母,——清净光明,和善可爱。女儿叫道,“祖母,你带我同去!我晓得火柴熄时,你就要去了。你也要同温暖的炉火,好的烧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要不见了。”伊忙将整把的火柴擦着,想留住伊的祖母。火柴烧得很猛,比日中还光明,祖母的相貌也很大很美丽,不同平常一样。伊将女儿抱在手里,两个人在光明喜乐中,离开地面,飞得很高,到那没有寒饿忧愁的地方去,——他们是同神在一处了!

但次日清早,女儿仍旧坐在拐角上,靠着墙,两颊绯红,口边带着笑容,——在旧年末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起来,照在一个小死尸上!这孩子坐在那里,冷而且硬,手里拿着火柴,其中一把,已经烧过了。傍人说,“伊想自己取暖。”但没有人知道伊看见怎样美景,也不知道伊在怎样的灵光中同伊祖母去享新年的欢乐去了。

安兑尔然(hansc.andersen,一八〇五至一八七五年)是近代丹麦四诗人之一,著有诗曲小说游记甚多;但他的特长却在童话。童话本来是原始社会的文学,也就是儿童的文学,因为在个体发生上,儿童时代正与原人的等级相当。所以历来只有天然的童话,至于人为的文学的童话,未曾有过:有了诗人的笔便已失却小儿的心了。只有安兑尔然,是个诗人,活了七十岁,却仍旧是一个孩子。他用了孩子的眼光,观察事物,写出极自然的童话,一面却用诗人的笔去记述,所以又成了文学上的作品。他之所以为古今无双的童话作家,便只是这缘故。以上所译的,便是他的童话之一。他的童话全分,收在全集第二十七八两册中。第二十七册卷头,有他自撰的童话年谱,今将关于这一篇的说明,抄在下面:——

“一八四八年童话第二集第二分出,中为《老屋》,《一滴水》,《卖火柴的女儿》,《幸福的家庭》,《母的故事》,《苎麻》六篇。……《卖火柴的女儿》在格拉思丁旧城所作;当时接到弗林克先生(herrflinch,当时出版业者)的信,嘱我为他题画,共有三张,我取了一张绘着女儿拿火柴的画,就写了这一篇。”

当时所印的画,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但他集内丹麦人丕兑尔然(pedersen)的插画,有两张小图在这故事里,也非常得神。

安兑尔然这篇故事,又与平常的童话略略不同,所以别有一种特色。他写这女儿的幻觉,正是与俄国的平民诗人涅克拉梭夫(nekrasov)的《赤鼻霜》诗里写农妇在林中冻死时所见过去的情景相似。可以同称近世文学中描写冻死的名篇。

一九一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