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巨木向西掘井,合伙开发盐井资源 - 槐盛号 - 聪明睿智伸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槐盛号 >

第11章巨木向西掘井,合伙开发盐井资源

巨木字立本,在盐井打穿之后,后面的事情交给与自己合作多年的好友李作龙,由李作龙负责经营盐灶,李作龙经营的盐灶叫继安灶,继安灶生产以及销售回笼的资金,李作龙分三成给巨木,术业有专攻,其实,巨木的想法简单,把利益让出来给合伙人,一方面自己不懂,对经营中问题很多,和自己管理的能力也有客观认知,而这些巨木不擅长,所以,占股分红不操心,巨木需要的资金不断的流入,把这些资金又投入到打盐井,高风险高收益。

毓源带巨木来到王村井,希望父亲能在这里的发展,巨木看了一下王村井的盐灶,天车林立,感觉卤水的浓度低,在这里打盐井,必须打出好卤来,别人也会在你旁边再打盐井,这里的竞争太激烈,内卷太严重,所以,切入这行必须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到极致,打井的方向是按照上厚的指点,选定五龙山新的地域掘井,上厚到四川后,都觉得他一个人游山玩水,有点不务正业,因为家中强势,说一不二,没人敢问。

或1到2周出门,或1到2月游历,其实,上厚借游玩,实则探矿。

把红利预支出来,是巨木与李作龙讲好的,有了钱就好办事,当然,巨才对张家人说:“分红通常是年底,这一年赚了多少钱才能分,我预支出来是为了打井,想跟我干的暂时不分,张家的收益按5成来分记账,巨木兑现了承诺,这让老张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人的信用比金子尊贵,张家人有点受宠若惊,还在成长中的张家的孩子,也盼着长大,这么好的事,岂能放过,吵闹着去打井,巨木只好同意了。

巨木计划补充几个工匠,计算着打井人员配置及打井速度,把需要的开支都统筹安排好,当然,也需要到铁匠铺赊些工具,只要资金滚动起来,后面的发展就更快,一定要让别人反应过来的时间,先入为主,来四川的投资移民很多,一旦发现有人开凿出新盐井,在新井周边会涌来一大批投资客,因为没有资金去买周边的地,所以,引入合伙人,才能解决这些麻烦。

只专注自己的专长才具有竞争力,也是巨木不愿意打灶烧盐的原因。毓源带一队,自己再带一队同时开工,农忙时节张家人回家种地停一井,同时毓源也想好把地租给别人种,专心打另一个井,巨木的合伙人当然还是李作龙,承诺盐井也归他经营一起准备就绪后,巨木和毓源分别带领一队人开始了打井工作。

巨木来到五龙山的新地域,也是上厚在地图上标注的地方,仔细观察地形,寻找合适的打井点。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终于确定了一处看似颇有希望的地点。

地脉股通常是十股之一股,这些移民大多是壮劳动,巨木也乐意让他们加入,只要是想分红,减少开支的条件巨木都同意,按巨木的想法,这是借鸡生蛋,只有快速掌握盐井资源,让利出来这是广东人来观念是有钱大家赚,盐井对出劳动力的人来说就是未来的希望,增加人力加到1.2却减少支出,有利于发展初期的抉择,工人们在巨木的指挥下,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挖掘井口,架设起钻井设备,一点点深入地下。

解决了工具和劳动力问题,积极性又调动起来,而另一边,毓源的队伍也进展顺利,他们与当地村民合作,共同推动打井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口井逐渐加深。巨才和毓源心中充满期待,希望这次能够钻出优质的卤水,为家族带来更大的财富。

继安灶的大量出卤,这给打井的队伍来说是最大鼓舞,特别是张家的兄弟们,享受着到四川来后久违的快乐!

上厚公来万家坝,想看看巨木10年来取得的成就,同时内心也佩服毓源这个孙子,小小年纪就能挑大梁,一个人敢来四川,需要太多的勇气,上厚公对自己的选择很满意,虽然愧对妻子,但子孙后代来四川后有了发展,培养出不惧怕风险,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更加自豪,子孙值得信赖,也对将来的生活有太多的寄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巨木的打井工作进展顺利。然而,一天夜里,当巨木像往常一样检查工地时,他注意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井水的水位似乎在升高,而且速度比预期快得多。

巨木的心头涌起一丝不安,他立刻召集了所有工人,商量应对策略。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加快堵水渗透,试图在盐井水积累不多时,能把渗透点找到,如果渗透点不找到,盐井可能废掉。

与此同时,毓源的队伍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他们的井壁出现了坍塌的危险。毓源深知时间紧迫,他毫不犹豫地组织工人进行抢修,争取尽快排除险情。

巨木和毓源面临着重重挑战,但他们并没有气馁。相反,他们更加坚定了信念,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为家族的未来奋力拼搏。

对于生活只要有预期,就有了动力,可以不惧怕一切风险,有土地的保障,有继安灶不断的产出贡献的银子,这就让打盐井人的心,稳定下来,疲惫不堪时只要想到将来不一样的生活,就有了力量。

李作龙接手龙市盐井后,经营没有太多的改变,按部就班的运行,但核算是必不可少的,这口灶能不能赚钱,这样的经营模式是否还能继续,必须掌握情况心里有本账,结果出乎意料,而打井的风险也规避了,这种模式也是创新,只要这样的模式能赚钱,赚快钱就值得信赖,李作龙也感谢巨才的信任,能够把利益让渡出来,内心佩服巨才的勇气和开拓精神。

李作龙也关注着毓源来五龙山打盐井的进展情况,提前来犍为,为后面接手盐井准备工作,而且对巨才能打出卤水来深信不疑,所以,提前的准备必不可少,首先是购买盐井周边的土地,这要绝对的信任,是有风险,有可能不成功,天车的材料也要准备,盐锅必须提前打好。

随四川移民的不断地增加,到四川来后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之后,生儿育女让四川人口暴增,对于盐的消耗快速提升,销售顺畅资金周转快,给巨木的打盐井所需资金提供了保障。

巨木打盐井是通过已经打出盐井的地方寻找,眼光不够远,朝什么地方打,能打出卤水浓度更高的盐井,还是有差距,有一天,巨木陪上厚喝酒,巨木:“阿爸,我和毓源各自带队打盐井,进展顺利,上次龙市打出来的井已经交给李作龙经营,与李作龙的合作愉快,分红也及时,打盐井所需资金能够覆盖打盐井的全过程,现在的瓶颈是接下来朝什么方向找到盐卤矿脉”。

上厚:“这些年,我在四川也没闲着,其实,游山玩水也只是表象,除了游历山川,还关注四川资源的分布,金犍为银富顺我是知道的,特别是犍为石麟这个地方的优质的煤,盐卤脉距离很近,到犍为来发展应该是正确的选择,来川时间不长,你能坚持去学山匠,10年来的准备,现在有了收获,值得高兴,从兴宁出发到四川那天,我已经想好了,为子孙后代着想,一定要切入井盐的业务,广东销售海盐受制于人,就是没有掌握资源,你不能决定盐的价格,虽然,家族有发展,但是不长远”。

上厚:“离乡背井来四川,不是来玩,割舍了多少亲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在四川能相聚在一起,这也是老天眷顾,没有浪费时间,你和毓源能够顶住压力,把事情做好,能够借力找到合作伙伴,有钱大家赚这是一种理念,不管什么时代都管用,能够事前想到非常不容易”。

巨木:“阿爸,你这些年的经历是什么,也不容易,我专注于学习打盐井,对你到四川10年的经历一无所知,说来听听我很好奇”。

上厚:“决定到四川,也没有想好移民,只是兴宁的盐业,被旗人垄断后,家族没有人能与旗人抗衡,吃不了兜着走,自雍正后,江西8个县的盐业放开,淮盐成本高竞争力下降,才给家族带来了发展机遇,能够抓住机会也算侥幸,长远来看,士农工商,商是排最后的,有钱不能被社会认可是比较悲哀的,你看旗人来兴宁任官,马上就染指盐业,垄断行业不给你机会,如果继续恐怕有性命不保的风险,所以,准备移民四川,来四川考察学习,如果这条路能走通更好,也是对移民政策研究后的重大决定,你能配我来四川,我非常高兴,能闯出来看到希望,我为你自豪”。

毓源坚定不移的移民四川,断了回兴宁的念想,“听民掘井,永不课税”其实,只要在发展时期不加税,能把生意做起来,有钱好办事。

上厚:“犍为县石麟这个地方,地下储存有丰富优质的煤炭,水路运输也方便,只要找对地方打出盐卤来,有了这两样东西,掌控这两样东西就有竞争力,源源不断的卤水从地下冒出来,日进斗金不是神话,把时间和精力从日常繁重烧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不同的经营路是快速致富之路,你如今也悟出些道理,你对烧盐以及销售不懂不专业,让利出来让懂的人做,可以节约时间成本,时间就是金钱,生存法则”。

上厚:“茫溪河的形成,蜿蜒曲折在山林之间,马踏以及王村这个地方靠近茫溪河的地方,有些土地有沉降,沉降的原因,其实就是盐卤被径流长期侵蚀,盐岩溶解,又大量抽卤,表面的泥土下沉,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盐脉的走向和沉降有关联,这也是我长期观察的结果,我绘制了犍乐间盐脉走向地图,你就按照图上标注地,王村井以西到流花溪之间,说不定现在我们所在地也能打出盐卤来,按图找井”。

巨木此时此刻才恍然大悟,知道阿爸这些年来的付出,开始不理解父亲游山玩水的用意,不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天远地远跑来四川花钱,而是志存高远,安排巨木学习打盐井,也是积累点经验,切入四川盐业最为妥善的经营之道,避免投资失误,被竞争对手打败,自己暗度陈仓,在游历中寻找资源,所以,人与人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唯一不同的就是每个人的大脑,大脑的不同,想法就会不同,行动也就不同,思维方式不对,再努力也没有用。

巨木在这个行业里异军突起,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能够很好避免打盐井因资金紧张问题带来的风险,从头到尾盐业经营模式,是传统的发展路子,这条路超越了传统的方法,节约时间,快速积累财富,从掌控资源入手,把竞争对手甩在身后,成功之前的寂寞是大多数人不能理解,如果理解了你就成功了。

铁匠铺的生意兴隆,也是因为盐灶兴旺,对铁锅的需求增加,当然,打井用的工具也要铁匠铺制作,打井本来是盐商找来的山匠,支付报酬后山匠按盐商的要求打盐井,现在,巨木因为后进入这个行业,如果不改变规则,按传统的发展思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全周期运作时间成本很高,如今,山匠这行里也是翘楚,经过2、3年时间的沉淀,财富增长巨大,引领发展的潮流巨才得到父亲的指导后,信心倍增。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井水开始冒出卤水,而且浓度颇高。巨木和工人们欢呼雀跃,庆祝这一阶段性的胜利。

与此同时,毓源的队伍也传来好消息,他们成功修复了坍塌的井壁,井中的险情得以解除。

巨木和毓源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们的名字在犍为县渐渐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听闻他们的打盐井出卤,纷纷前来寻求合作,资金蜂拥而至,巨大利益的诱惑,让广东来的客商,给出让利寻求合作,只要同意合作钱不是问题,巨木和毓源商量后选择有实力的资本合作。

巨木面对突如其来生意,巨木按照上厚地图上的标记,让技术好的师傅成立队伍,这样多队人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带队打盐井,自己游走于各盐井作业现场技术指导,利用客户提供的资金和最好的几个铁匠铺协议,提供预付资金订货,必须按时完成巨木要求的工具前不得另接业务,这样保证巨木开工的掘盐井的工具供应。

巨木打盐井的位置金山寺、灰山桥、红豆坡、红岩子方向发展,盐业在水路纵横的五通桥繁荣,于是临河而建了这座五通桥古镇,岸上广种黄葛树是为了巩固堤防,确保水路的畅通无阻,他们艰难地挖掘着盐井,心中充满了期待。

上厚没想到这孙子一个人来四川,居然把房子建成,心里自然高兴,于是,开始帮整日忙碌的毓源继续修房子,同样是按照兴宁围龙屋的格局建筑,有巨木和毓源打盐井取得的成就,建筑房子的资金完全没问题,把上、中、下堂三串正房立起来,以后人口增加时再建横屋,上厚对于围龙屋非常熟悉,建设也顺利,一年的时间就落成。

上厚对巨木说:“过段时间我把你母亲的遗骸带回去,选了一个好地方,让你母亲入土为安。

上厚忙完建房子的事,又关注毓源的婚事来,此时,财富积累让王家崛起,许多盐商也看好王家,托媒婆来说亲,来的人一多,上厚也觉得不好选,巨木此时忙碌也顾不得这头,全权委托上厚定夺,盐商是好,将来互相也有帮衬,只是这些个盐商文化水平有限,不利于子孙后代的教育,士农工商,商还是排最后,因此想为毓源找有文化的人家。

毛复兴一家到观山镇,也开垦了些土地,毕竟2个儿子也算长大成人,移民过来人家的子弟,有读书需求,于是,毛复兴在村里办起了私塾,渐渐地也有了名,乡试两个儿子双双考取了功名很长脸,也算是给私塾免费打广告,有土地收成的保障,教私塾又额外有收入,自然日子过得比兴宁好。

女大十八变,毛可冉也到了婚嫁年龄,平日里帮母亲干些家务,空闲时也偷听父亲的讲课,天资聪颖学得快,偶尔还同哥哥们辩论,来提亲的人不少,毛复兴都觉得这些人没有什么大志,当然,找个好人家嫁也不容易,就在毛复兴为这事犯愁时,来了一位月老,这月老是姓朱的盐商,也是广东移民来四川,比毛复兴早两年,对刚来四川的毛复兴有帮助,两家人自然成了朋友,最近,接手巨木打的盐井,卤旺灶兴,心里高兴有一阵子了,思来想去不知道怎么感谢巨木,这些年常来毛家走动,又和巨木生意往来,毛可冉乖巧可爱,毓源人小志大,都看在心里,朱家本想攀个亲,只是毛复兴不同意也就不再提了。

上厚听月老说,对方是书香门第的女儿,自然多了些好感,于是同意了这门亲事,准备好彩礼,上厚带着毓源上门提亲,毓源见过毛复兴,总觉得面熟也想不起来哪里见过,此时毛可鑫走出门来,一看见毓源高兴坏了,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毓源说:“来你们家提亲,从见到毛可鑫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要娶的人了,心里一百个乐意”。毛可冉没有过门是不能出来见毓源的,毛可鑫也保守着秘密,亲事敲定后,结婚的事也张罗着。

一路上因嘴里含了茶水,不得说话,一套流程下来,终于拜堂成亲入了洞房,可冉还不知道对方是谁,长什么样?安静地坐着,等待盖头被掀开的一刻。

毓源从头到尾也不说话,就是想给可冉一个惊喜,揭开盖头的一瞬,可冉一下子都愣住了,一脸惊讶的表情说:“怎么是你毓源!”此时,可冉更加羞涩,脸红心跳加速,人生的美好:“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老天有眼帮毛可冉找到了如意郎君,两心相悦欢天喜地。

上厚公等到毓源的婚事办完,带上老伴遗骨回隆昌,以这样方式团聚,也是一种幸福,无私的付出为子孙后代奠定基业,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样。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几年,乾隆36年毓源的第四个孩子伟钦出生,因毓源自小父爱缺失,对自己的孩子格外关注,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因此,毓源在宅左建房办私塾,请来老师授课,张家的孩子也在这里免费读书。

有了孩子们的读书声,曾经荒芜之地,被张献忠涂炭过的地方,又重现生机,放学后孩子们的欢笑,炊烟袅袅升起的村落,晚霞中扛犁耙的农夫,杨柳飘动在晚霞中,构成一幅乡村山水的山水画,画面倒影在溪水中,洗衣妹子温婉的歌声陪衬,妹子的手摆弄清洗衣服,水花四溅,惊扰了水中的乡野和山峦。

毓源对土地的感情是深厚的,有了闲钱都投资买了土地,毓源想法就是将来子孙们有一天如果生意不行,留有土地就饿不了肚子,其实,想太多会很累,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历朝历代的父母估计都一样,特别是移民,人生地不熟的,要融入当地社会没有两代人的努力付出打拼,融入是很艰难的,其后又福不过三代地周而复始,中国社会每次都是推倒重来,贫富悬殊太大造成人心不齐,到末期就会出现革命,互相撕扯,否定一切的历史态度,从历史来看我们的社会思想从古到今根本没有进步。

商业也同样没有进步,原因是:“和政府走太近,政府有时也盘算着商业,特别是经济不好,这些官员们挖空心思来算计富人,其次,子孙多了会分家,家财一分势力减半,富不过三代看来是真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