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良种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七十五章良种

青岛食品厂生产的钙奶饼干是几代山东人的回忆。

尤其是泡着牛奶吃钙奶饼干,那更是很多山东孩子记忆里的美食。

不过这个时空中的钙奶饼干稍微有了一点变化。

那就是这个时空之中的钙奶饼干中增加了一些蛋白粉进去。

而这种蛋白粉,自然是李锐之前搞出来的养殖虫给弄出来的。

直接吃虫子很多人确实是无法接受,但是磨成粉再经过深加工成为食品添加剂,那就很少有人会反对了。

因为根本就吃不出来嘛。而之所以要这样搞虫子,原因也很简单。中国人现在缺乏蛋白质摄入。

黄粉虫的养殖不仅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它只需要吃一些农余下脚料就好了包括秸秆啊、麦麸啊、米糠麦糠之类的。

这些玩意儿直接拿去给人吃,那人吃的是很难受的。

虽然说困难时期中国人都吃过麦麸、米糠。

但是如果有得选,没人会选吃这些玩意儿。米糠有多啦嗓子,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拿来养虫子,把虫子做成蛋白粉,这玩意儿可以配合进很多副食品里,提高副食品的营养价值。

毕竟这个年代中国人缺乏蛋白质、缺乏油脂,基本上热量都是靠碳水顶着的。

不过即便是碳水化合物,中国人其实也不是那么的满足。因为农田的收成有限。

割麦子不过一亩地三百斤,水稻能到六百斤亩产已经算是大丰收了。“咱们国家还是缺粮食啊。”

刚从农校毕业没多久的袁隆平感慨万千的放下手上的报纸。

报纸上写着一则新闻【我国合成鱼子酱在苏联大获成功】…………新闻配图上有关于苏联老百姓在超市抢购鱼子酱的画面。

而在这篇新闻后的几个版面,则写道【高蛋白饼干在全国引起抢购风潮】。

两张照片的取景角度几乎一样。

都是侧面拍摄看着一群顾客疯狂的向百货商场的柜员们购物的场景。

最大的不同则是苏联那边老百姓抢购的是作为高档调味品的鱼子酱。而中国这边则是在抢购作为主食之外的营养品——高蛋白饼干。听到袁隆平的念叨,和他一起出来的同学谭胖公一边收拾衣服一边道:

“行了,你也不看看人家苏联什么时候就实现工业化了。你看新闻里人家苏联的集体农庄。

好几千好几万亩地,人家开着联合收割机播种、收割。连喷洒农药都能让二战的老式飞机来撒。”“人家人均钢铁产量多少,我们钢铁产量才多少啊?咱还是个农业国家,没得比。”

谭胖公说着坐到了袁隆平的床边:“人家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不考虑吃饱,是要考虑吃好了。咱们不行啊。”袁隆平点点头道:“是啊,还不行。咱们国家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工业化进程还不够。”“算可以的了。”

谭胖公拉开两人所住宿舍的窗帘,阳光挥洒了进来。

透过玻璃窗看去,远处拔地而起的正是一座座工厂。“瞧瞧这片地方,前些年我来的时候还是野地呢。现在已经建了化肥厂、农机厂。诺,你瞧那个场子了没?洛阳拖拉机厂援建的,说是以后一年能生产一万台拖拉机。”“咱们还是先别羡慕苏联了,先把咱们的事情干好吧。”

袁隆平走到窗户前远远的眺望着那些工厂厂房还有进进出出的工人,他点点头,中国近两百年来的工业化几乎是停滞不前的。

到1949年之前,中国都只能算是一个部分封建部分买办、部分军阀、部分殖民、部分革命等拼凑起来的千奇百怪的缝合怪国家。“落后太多了啊。要加快一切脚步追赶啊!”

袁隆平感慨一句,随后带上一顶蓝色的帽子跟着谭胖公出了门。

他现在和谭胖公等农校同学跑来这里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学农嘛自然是为了农业来的。

目前他和谭胖公在内的一些同学在湖南江西交界的地方开垦了上千亩的试验田。

而开垦这么多试验田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出未退化的优良稻种。李锐来到这个时空之后,网咖有收入后的第一笔开销就是购买后世的各种良种。

后世粮食产量激增是良种、化肥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优秀的水利灌溉四项合一达成的成果。

而非单一的成果。在这其中,良种算是有百分之五十的重要性。

因为化肥和水利和田间管理是提高上限,而良种是保证下限。

优秀的种子种植出来的水稻小麦不仅产量高,更重要的是抗倒伏、抗病抗虫能力更好、更加耐旱、也对极端气候适应能力更强等等。

这些对农业来说非常重要。不然一个黄叶病感染一下,能让一个村庄的农民体会到什么叫做颗粒无收的绝望。

农田疾病实在是太多了,后世各种农药可不仅仅是杀虫子的,还有专门为了植物治病的。

当然,理想的状态是提高农作物的本身抗病抗虫能力,以减少农药使用。

这就像是人一样,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来减少就医治病的问题。

网咖买了后世的良种,最大的问题就是直接用这些种子来培育下一代的话,它们的后代会不可逆的退化。(注:有的良种是不可繁殖已经做了基因绝育的,但是有的良种可以繁殖。)原本优势的高产、抗病虫害等等,只要多退化几代,那就和普通种子无异了。

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央方面也只能采取广撒网的办法。

通过从每一代种植的水稻小麦中选取最优秀的,然后在优中选优,让良种稻米强强联合。

来延缓稻种退化的时间。同时也积极研究自培育优良稻种的可能性。

现在已经七月了,到了早稻收割的时候了。袁隆平挽起裤脚看着丰收的农田,他心里是喜悦的。

这一片是他负责的试验田,前两天经过初步的估算,自己负责的这片试验田怕是能到亩产一千五百斤。“袁技术员,你来了啊,咱们什么时候收稻子你说晚两天让稻子更成熟一点。我看这差不多啊了,这稻谷已经饱满的不行不行的。咱们快收割了吧不然过两天下雨了就糟蹋稻子了。”

在试验田边上,被请来帮着管理田地的当地老农看着丰收的稻田,只觉得心里痒痒。

五十岁的老农,种了一辈子的水稻,他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饱满挂穗这么多的水稻啊。

自从进入七月份水稻开始大熟的日子后…………这个名叫老田的老农就把铺盖卷带到了试验田边上。

吃喝拉撒都在田边,吃饭直接让家里的婆娘给他送上来。“袁技术员,割稻吧!”老田再次说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