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宿温泉闲话陕甘憩村店薄惩草寇 - 末侠行 - 丨流年绘影丨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末侠行 >

第9章宿温泉闲话陕甘憩村店薄惩草寇

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是美丽的,也是富饶的,但经过连年的兵火战乱,村庄市镇大都残破凋零,近几年不打仗了,但还没恢复往昔的繁荣,兵燹的痕迹处处可见,在应城至京山的大路上,有两个骑马的人,傍着一乘小轿缓缓前进,马上一个人三十上下,方面大耳,一副富商模样,另一个玉貌锦衣,俊秀矫健,不过十七、八岁,完全是贵公子气派,马上两个人时而并辔缓驰,指点沿途景物谈笑,时而靠近小轿,和轿中人闲聊,这时轿帘挑起,轿中人露出半面,却是个极其俏丽的少妇,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富商贵公子,不带随从保镖,在这盗匪如毛的荒僻山野中泰然而行,未免太大胆了一点。

骑马的是王进贤和陈艾珍,轿里面是张兰英,他们离开汉口已五天了,正由陆路向襄阳进发。

王进贤夫妇是八月底回到汉口的,正是汉声他们走后的第三天,王进贤本来想趁押运军装之便,去陕西采办药材,张兰英舍不得离开丈夫和艾珍,也吵着一定要到陕西去看看,她的理由非常充足,一是路上她好照顾艾珍,二是有艾珍保驾,不怕强徒痞棍。平常哪有这个机会?

王进贤便也欣然同意了。

因为他们到汉口后,又处理了几天的商业店务,启程时,粮船已开过七、八天了,由汉口到沔阳潜江一带河汊湖泊很多,不便行走车马,便取道应城京山直插钟祥,比水路要近二、四百里。

王进贤常去陕西,这条道路很熟悉,他们轿马相傍,一路谈谈笑笑,倒不寂寞。

过了应城,山便多了起来,这里是大洪山的余脉,层峦起伏,比起江汉平原来,又是一番风味,艾珍长期在武夷山居住,对山有一种特殊亲切的感情,看到莽莽的群山,就想起自己多难的童年和慈祥的师父来,离开武夷山一个多月了,时间虽不算太久,但这些日子,她经历了不少的事,初步接触了这个大千世界,尤其是和汉声的交往,使她明白了一些过去不理解的道理,仿佛心灵打开一扇窗子,射进了明亮而温暖的阳光,此刻,艾珍心里想得更多的还是温厚沉静的汉声她感到,在汉声的身边,就有一种踏实的安全的感觉,她是不能没有汉声哥的。

应城至京山之间有一处温泉,好奇的艾珍一定要绕道去看看,王进贤夫妇也欣然同意。温泉是从一个山谷里流出来的,时节已是深秋,可这山谷里的草木依然碧绿青翠,一进谷口便温煦如春,艾珍不觉高兴地叫了起来:“这不就是桃源仙境么?”

她一边说,一边跳下马,跑到溪边,把手探进溪水里,大声欢叫:“大哥,姐姐,快来,这水好热啊。”

张兰英在轿子里早坐不住了,忙叫停轿,王进贤也下了马,两个轿夫也巴不得歌息一下洗洗手脚。

一行人就兴高采烈地在溪边洗起手脸来。

张兰英笑道:“这世界上也怪,什么稀奇的东西都有。不是出门来,哪能见到这些稀罕事?”

王进贤道:“到了陕北,还有稀罕的呐,那里有一条河,河水还可以点灯呢,有人说那是石油,很有用呢,可惜几千年来就这么白白地流走了!”

艾珍道:“这泉水不也白白流走了么?要是修个澡堂多好!”

大家洗过了脸,不再上马、坐轿,一路沿溪步行前进。过了几道山湾,前面树林隙处,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

村庄背山靠水,有二、三十户人家,竹篱茅舍,整洁清爽。

这个温泉因僻处深山,不怎么出名,因泉甘土肥,收成不错,外面官兵不轻易进来骚扰,村民日子勉强还过得去。

艾珍他们进了村,打听找个地方打尖(吃午饭)歇息,村民说这里没有客店,一般人家狭小埋汰(肮脏),不适贵客歇马,你们不是来找郭老先生看病的么。

郭老先生的医道远近闻名,常有人来瞧病,备得有客房,倒很方便。

说着向溪边一簇柳荫下一指道:“那就是郭老先生的家了。”

艾珍一行就奔郭家而来,只见柳荫下面有儿栋村舍,短垣修竹,甚为清雅,临溪是一道柴扉,王进贤进门叫道:“郭老先生在家么?”

里面应声出来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长得颇为清秀,说道:“家祖父在里面配药,客官可是来看病的?请进屋休息。”

说着,把他们引到一栋平房里面,陈设虽然简朴,却也清洁可喜,壁上挂了几幅字画,大概这就是客室了。

少年道:“客官少坐,家祖父很快就来。”

少年出门,把轿夫带到厨下仆人处休息,自去请他祖父。

不久,郭老先生亲自来了,老先生白须飘胸,步履轻捷,精神甚好,王进贤起身道:“久闻老先生大名,路过此间,特来拜望。”

郭老先生请大家都坐了,问是不是看病?艾珍机灵,说道:“家姐过门好几年了,一直不曾有喜,特来请郭老先生赐方。”

这一说,正中张兰英心意,她结婚几年正盼着有个孩子,仓卒间只想借个地方歇歇,却被艾珍道出了她的心事。

老先生笑道:“这个容易,先看看脉吧。”

看过脉后,老先生道:“夫人肝脉弦细,肾气却虚,水火不交,月事难准,当然有艰子息,这病倒要慢慢调治才行。”

张兰英道:“能治好么?”

老先生道:“当然能治好啰,我给你配些药,带回去吃,月事正常,这病也就好了。”

王进贤道:“老先生妙手回春,内人若好了时,定当重谢。”停了停,接着道:“在下等远道而来,不知能否借府上歇息一下?”

老先生笑道:“到老朽这里来的都是老朽的客人,粗茶淡饭倒是有的,你们如果喜爱这里的温泉,住一两宿也有地方,只要不嫌怠慢就行。”

艾珍想,这老爷子倒随和,不如在这里洗个澡,休息一晚才好,把这意思悄悄跟张兰英说了,张兰英甚为高兴,当下对郭老先生说,旅途劳倦,想在这里住一晚,郭老先生见他们言谈不俗,品貌出众,笑道:“老朽正想找个人说说闲话,诸位不嫌简慢,随意就是。

时间还早,诸位可以到温泉源头去看看,倒也是难得的奇观呢。”

温泉的源头就在村子上首的山沟里,山上原有一条山涧流下,这里是一片乱石滩,远远就可以看到滩上腾腾的热气。走到跟前,见好几处石洼潭里,冒出一串串水泡,潭水荡漾,就像滚沸了一般,艾珍最先跑到,把手往水里一探,忙缩了回来,叫道:“好烫!真能煮鸡蛋吃呢。”

大家不胜惊叹,观赏了一番,回去叫轿伕去挑了几担水,大家美美地洗了个澡。

晚上,郭老先生陪艾珍他们闲聊,问知他们要去陕西,就谈起浃甘的局势来。

郭老先生慨叹道:“陕甘是周秦发祥之地,我们的老祖宗原就住在那一带,唐末以后,中原大乱。

那陕甘西北一带就被西夏占了,建了一个西夏国,时常骚扰中原,宋代一朝积弱,这也是个原因,不仅如此,广阔的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汉唐以来一直就归我们管辖,因为西夏国在中间隔断,我们和西域就断了关系,明朝如此强大,万里长城也只修到嘉峪关,西域那一大块土地就丢了,到了本朝康熙乾隆两次御驾亲征,才把西域重新收复回来,这几年陕甘叛乱,民不聊生,听说百姓死的很多,没死的也流亡在外,往往几十百里断绝人烟,叛军相当顽强,朝廷连派了几个素称能干的大员前去平叛,都先后弄得焦头烂额,兵也败了,官也丢了,这两年左宫保去了才好一些,老朽也为他担心,要是左宫保再失败,恐怕陕西西北边又要出现一个西夏国了。”

大家听了不禁悚然动容,艾珍他们对历史不大清楚,但北宋积弱不振,他们是知道的,认为郭老先生说的颇有道理,但艾珍对左宗棠成见很深,见郭老先生推崇左宗棠,很不以为然,问道:“老先生所论,晚辈甚为佩服,不过,官府逼迫百姓造反,姓左的帮朝廷去屠杀百姓,老先生似乎很推崇他,晚辈有些不解。”

郭老先生拈须微笑道:“公子这一问问得好,老朽原先也弄不清楚,后来经王柏心先生指教,才顿开茅塞。”

王进贤插口道:“是监利的王子寿王柏心先生么?”

郭老先生道:“正是!王先生与老朽是多年相识,今年上半年老朽在汉口和他会面,他纵谈天下大事,说到陕甘局势,很多见解非常精辟,老朽所讲的不过是学王先生的舌而已,他说官逼民反,古今如出一辙,不过陕甘的情况和各处又不同,像太平军捻军,都是与胡廷为敌,这倒罢了,陕甘叛乱却不同,叛党利用汉回之间的不和,以宗教为号召,挑拨回汉人民的关系,唆使两族互相仇杀,事情越闹越大,以致双方杀红了眼,往往整村整城,不论老少尽情杀戮,这种情况如不制止,当地百姓是无法安生的。如果是诛其魁首,安抚胁从,让回汉百姓各得其所,安居乐业,这才是积大功德呢。”

艾珍恍然如有所悟道:“这样说来,如果真是回汉仇杀的话,官军平叛倒是对的啰。”

王进贤道:“那王柏心先生是当今最有学问的人,湖北汉口都知道他,听说左宫保去陕甘,还是王柏心先生一力赞成的,有人说王柏心先生是左宫保的智襄,左宫保许多谋划听说都是王柏心先生的主意哩,至于回汉仇杀,确是真的,我们到陕西一看就知道了。”

郭老先生笑道:“这位王先生说得对,耳闻不如目见,诸位到陕西自然会明白,但愿左宫保能安抚百姓,安定陕甘局面,使国家不致分裂,这也是中原人民之幸,不过陕甘生灵涂炭,百姓流离,田地荒芜,粮食奇缺,要想安定局面,确非易事,左宫保以望六高年,放着闽浙总督不做,却勇担重担,毅然去收拾西北这个烂摊子,这种公忠体国的精神倒是非常可贵的。”

张兰英笑道:“这怕是读书人的迂气罢,浙江福建那地方多好!陕西甘肃又穷又冷,又打仗又闹饥荒,要是我才不肯去呢。”·

郭老先生正色道:“夫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读书人的本色,如果只顾自己安逸,也就枉读圣贤书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