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筹划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馨的轮廓。楚大山一脸慈爱地看着楚安,缓缓开口说道:“小安,后天就是月初了,爹就送你去学堂。今天爹去学堂,已经和何思远他二叔,也就是何夫子谈妥了,银钱也都交过了。”
楚安眼睛瞪得大大的,满是兴奋与期待,紧紧盯着父亲。楚大山接着说道:“咱们去的学堂叫知行堂,在镇北街上。
后天早上爹送你过去,你先熟悉熟悉环境,以后就和你思远哥一起上下学,路上也有个伴儿。”
楚安激动得小脸通红,蹭地一下站起身来,大声说道:“爹娘,姐,我一定好好念书!将来考个好功名,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
楚冉冉微笑着,轻轻拍了拍楚安的背,温柔地说道:“姐相信你,小安。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学习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学就好。”
楚大山也跟着点头附和:“对,对,别太着急,只要你肯用心,爹就知足了。”
这时,王美兰微笑着从房间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书包。她走到楚安面前,轻轻递给楚安,说道:“打开看看,这是你爹专门去镇上书馆给你买的。”
楚安连忙双手接过书包,小心翼翼地打开。书包里静静躺着一套笔墨和砚台,笔墨的做工精致,砚台质地温润,泛着淡淡的光泽。
楚安开心得眼睛放光,把它们一一拿出来,捧在手里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楚大山看着楚安高兴的模样,又说道:“今天我专门问了何夫子,你去了就上蒙童班,里面都是正在开蒙的孩子,和你年龄差不多大。教你们的是一位姓李的夫子,人家也是一位秀才呢,学问可扎实了,跟着他好好学。”
楚冉冉听了,心中一动,问道:“爹,知行堂里有几位夫子啊?学生多吗?”
楚大山微微仰头,思索片刻后说道:“一共有三位夫子。学堂分甲班,乙班,丙班,三个班。每个夫子负责一个班,何夫子教的是甲班。听说甲班的学生要是能得到夫子同意,下半年就可以参加县试了。一个班不到十个孩子,总共加起来学生不到三十个。”
楚冉冉听后,不禁若有所思。看来知行堂规模确实不大,学生数量有限。她心里想着,如果小安以后读书读得好,这样小规模的学堂恐怕满足不了他的学习需求,最好是能去个书院什么的,接受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
但她也清楚,书院一年的花费可不是几两、十几两银子能解决的。一家人得好好努力了,买田买地,修房子,甚至去镇上县城买房子!
抬头看看破烂茅草屋,不想睁开眼,希望是我的错觉!
楚冉冉看心中涌起一股想要改变的冲动,于是趁热打铁地说道:“爹娘,你们瞧瞧咱家这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漏雨,晴天呢又漏风,实在是住得不舒服。
现在咱们手里也算有点钱了,要不盖个新房子吧!要是觉得盖房子麻烦,去镇上买个小院子也行啊,这样还方便小安以后上学。”
楚大山听到女儿的提议,只感觉心跳瞬间漏了半拍。买田地、盖新房子,甚至去镇上买房子,这些想法又何尝不是他心中一直以来的渴望呢?但这些事可不是小事,牵扯到大量的银钱和诸多复杂的事宜,得慎重考虑。
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冉冉,这个事儿我们确实得从长计议了。改天我找村长打听打听,看看哪里有好的田地要卖,买个五亩地,据我所知,一亩地大概五六两银子。要是修房子的话,我想着把现在这房子拆了,就在原地重新起房子,这样也方便。找村里的乡亲们帮把手,花不了几两银子,大家互相帮忙,这人情也能还一还。”
楚冉冉一听就明白,她爹这是打算盖个新的茅草屋,可新的茅草屋终究还是茅草屋啊!想到这儿,她立马着急起来,说道:“爹,咱们辛辛苦苦赚了钱,就别再盖茅草屋了。咱们盖一个带院子的青砖房吧!再打一些新的家具,好好布置布置。您想想,砖瓦房多气派啊,整个村里也没有几家能住上呢。住进去既舒服,又不用担心房子轻易坏掉,多好啊!”楚冉冉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眼中满是憧憬。
楚大山听了女儿的话,微微皱眉,陷入了更深的思考。盖青砖房确实好,可那花费可比盖茅草屋多多了,他得盘算盘算家里的银子够不够,后续的日子会不会因此过得紧巴巴。
就在楚大山犹豫不决的时候,一直静静听着的王美兰突然拍板,语气坚定地说道:“当家的,就按照冉冉说的办吧!咱闺女说得在理,咱们现在有肥皂的配方在手,这可是个能挣钱的宝贝,以后还愁没有银子吗?咱们也该过过好日子了。”
楚大山看着娘子和女儿充满期待的眼神,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他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说道:“行,那就听你们娘俩的。咱们盖青砖房,给咱家冉冉和小安也创造个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