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这也没有,那也没有!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6章:这也没有,那也没有!

“我看了报纸,说最近国民党总派飞机窜扰,在想怎么干他一架,让常凯申尝尝我的铁拳!当然啦,我只能搞定智能部分,火力部分还得让军工部门想办法改装……”

常凯申是什么梗,罗部长不明白,李成栋却懂,不过他不敢吭声,因为这是林冠华调侃清华大学某些教授的,林老师这样说行,他们说,会不会被人认为是在故意讽刺某些知识分子呢?那就不利于团结。

罗部长有点意外,但一想到林冠华专业搞雷达,再加今天展露出来的本事,觉得没准有戏,便道:“您看这样行不行?今天晚了,您早点休息,明天傍晚我请您吃晚饭,顺便也为这次抓捕敌台庆功,您可是首功!

另外再喊几个军工局领导和专家在部里会议室开个碰头会,沟通下具体怎么办,他们白天忙于工作,夜里总有空。”

罗部长请客很有诚意,放在了丰泽园饭庄的包间里。

旧时北平著名饭馆有所谓“八大楼”,除春华楼是江苏饭馆外,其余都是山东饭馆,分别指东兴楼、新丰楼、泰丰楼、萃华楼、致美楼、正阳楼、安福楼和春华楼。

八大楼中东兴楼名气最大,特别是奉系主政北京时,东兴楼红极一时。每到大宴宾客时,张作霖就把东兴楼的头灶叫到中南海或他的住宅顺承王府担任烹调。日本占领北平后,东兴楼又成了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和伪政权经常举行宴会的地方。

但也因这段历史,日本投降后,东兴楼迅速衰落,到解放之际已停办。

比东兴楼名气稍逊的是新丰楼,本来经营也不错,但到1930年代,名堂栾学堂、名厨陈焕章与东家产生矛盾,辞职出走并带走了20位骨干,开办了丰泽园,至此以后,新丰楼逐步衰败,丰泽园蒸蒸日上,新人辈出,代表菜花样繁多,技压京城。

林冠华不但听过丰泽园的名头,甚至因跟着导师申报项目请人吃饭还叨陪末座,清楚地知道有关历史。

1950-60年代,丰泽园是中央举行公务宴请外宾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田中角荣、基辛格、布什等曾到此就餐,先后接待过90多个国家的政治要人和文化名人。饭店宣传栏里琳琅满目都是历史照片,彰显不凡的渊源与底蕴。

人民大会堂举办重大国宴,丰泽园都派选厨师参与,甚至还为毛、刘等领袖办过家宴,主席就很喜爱喝丰泽园的乌鱼蛋汤,罗部长这次请客,也上了这道招牌名菜。

“哎呦,今天菜可不少,这么吃的话,被任书记知道会不会挨批啊?”

“林老师说笑了……”谭局长马上道,“今天部长自掏腰包,没走公款。退一万步说,您帮了我们这么多忙,刚来就提供线索抓了7个特务,昨天夜里又捣毁4部敌台,论功行赏用公款也不过分。我说句玩笑话,随便哪部电台就够在这里吃十次、八次的,我们还赚了呢……”

罗部长爽朗地大笑:“请客怎能没有诚意?林教授这样的稀客过来,我一直忙于工作,还没像模像样请您吃过饭,今天才补起,已很不礼貌了。来来来,大家碰一下,我先干为敬!”

林冠华一品,上好的茅台,满嘴醇香。

因为晚上还要开会,大家不敢放开,意思一盏后就都放下了。

“昨天的设备我过几天给公安部一套完整的,并传授给你们怎么用,至于设备需要的电力可通过蓄电池解决……你们让上海方面迅速改装一辆道奇卡车,车厢里摆满蓄电池,上面再铺上钢板安放设备。

普通蓄电池虽然不如我的电池能量密度高,但质量不够可以用数量凑嘛,一车厢我估摸着够用了。唯一要解决的难点是尽可能减少震动,因为震动会带来接收信号异常与位置偏差,车厢小小震一下,位置可能就会偏几百米……”

两人点头表示记住了。

林冠华又道:“设备到了上海,最重要的是保密……天线是我从后世淘的,但没啥高科技,丢了也就丢了;显示器我已通过所里搞到了一台9英寸阴极射线管(CRT),放出去也不算太离谱;唯一要紧的就是黑箱子,离开京城前要用焊枪封死,决不能让人看见里面的确切模样,否则会有大麻烦。

还有,配备的人员必须像李处长这样熟悉绘图,报出方位、尺度、距离后能迅速锁定地图上的实际位置。”

几人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晚饭结束后去了公安部会议室,林冠华本以为只是一般军工干部,没想到以重工业部副部长、军工局局长刘鼎为首,会议室里黑压压坐了一排人头,都在等他到来。

他忽然有些紧张,因为刘鼎不但是“炸药包投掷器”和“圆盘炸药包”这两项武器的研发主持人,后世还担任过航空工业部常务副部长,说起来是北航主管单位的头头,还是业务型领导,若他“跨界研发”出问题,岂不是在本系统祖师爷前丢脸?

听说林冠华是重点钻研雷达业务的专家,军工局可十分上心。新中国成立后,除东北有一部苏联红军撤退时没带走的旧型号雷达,其他各地有一些损坏的美国雷达残骸和配件外,雷达方面基本等于白手起家!

时至今日,国民党以舟山群岛为基地,不断对东南沿海城市尤其上海展开轰炸,前线指挥部只能依靠瞭望哨和望远镜进行观察,高射炮也很少,完全陷于被动挨打境地,非常狼狈。

上上下下对雷达的需求十分迫切,听说有专家懂雷达,还要搞智能防空火炮,还不紧赶慢赶来?他们想的是,哪怕智能防空做不到,能利用现有配件、残骸,在上海搞一部警戒雷达也好!

没想到,林冠华真拿了一张怪模怪样的自行高射火炮示意图出来。

军工局方面看了图纸,自言自语道:“这东西倒有点像德国人的4联装20mm高射炮,好像叫什么旋风自行高射炮……”

林冠华道:“基本上就是这创意,不过细节有很多不同,比如,我设计的是6门,6联装!”

“厄利孔20mm高射炮找6门出来估计不难,弹药勉强也能自产些,但这个履带式底盘……”

刘鼎接过话头,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林教授,能承载6联装高射炮的履带式自行底盘我们暂时没有,日本那些小坦克肯定承受不住这么重的装置,一线部队倒有很少的T-34坦克,是苏联老大哥送给我们的,但放着坦克不用,拆解炮塔改组为底盘,恐怕……”

林冠华道:“前期先用个道奇大卡试试看?或者说,干脆固定在地面水泥工事里,给我接电线就得了……”

“那倒简单……”

林冠华讲述了他的思路:“我会通过一个小型雷达跟踪敌机轨迹,再把参数告诉指挥仪,由指挥仪根据火炮弹道曲线图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通过伺服电机自动调控高射炮的俯仰角和水平角,随后电击发开火,整套装置只需一人操作,开火后不需要人为干预!”

这几句话说完,场面像炸锅了一般,众人议论纷纷。

罗部长感觉在听天方夜谭,但他为人很谦虚,不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指手画脚,忙扭头问刘鼎:“老刘,你说两句?”

刘鼎有点不好意思:“雷达我们目前没有,无论大型小型都没有,今天来开会,还特别恳请林教授帮我们想想办法;火炮我们负责解决,6门我来调齐;您说的那个伺服电机,我虽然学过机电,但不明白现有电机能不能符合您的要求,估计也有困难;无线电近炸引信我们没有,可能大口径高射炮上有那么少许一点,但小口径近炸引信肯定没有!

至于您说的指挥仪,我没见过,估计国内应该也没有……当然合适的瞄准仪和炮镜应该能找到。”

他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落在罗部长耳朵里就只有两句话:这也没有,那也没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