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悄然变动的时间线(上)
陈赓回京并解送宋希濂入功德林只是顺带,他真正的任务是向中央汇报前线的大体情况。
按中央部署,西南战役作战中,陈赓虽然在行政上隶属二野,但其直接指挥的第4兵团在渡江战役后转归四野统辖。作战中他直接指挥左路军,下设4兵团(陈赓兵团)和15兵团(邓华兵团),不但解放了广东,还担负向广西、云南进军,追歼残敌的任务。
一开始他以为是要听取有关广西、云南前线的作战情况,没想到主席第一句话就出其不意:“你觉得,海南战役怎么打比较有把握?”
“哎呦,这可难倒我了……”
陈赓挠头道,“根据上次中央的命令,海南战事后续由广州军区负责,而我4兵团要入云南、广西作战。目前除少部分后勤机关与伤员滞留广东外,其余主力大体都在云南,未分配到解放海南的任务。”
建国初期,钦、廉地区均归于广东,广西是地地地道道的内陆省份,根本没有出海口,陈赓所谓部分滞留广东,主要指追歼白崇禧、余汉谋所部时遗留在钦、廉地区的极少数兵力,4兵团主力已入云南,包括他本人都去了昆明。
“据我稍微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广州军区方面已在进行前期部署,大致以邓华同志的15兵团为主力,12兵团韩先楚同志的40军为配合,具体怎么打因我未参会,完全不清楚。
我个人意见是,渡海作战急不得,比渡江战役难度更大,需要妥善准备与前期演练,尤其我军渡海船只不够,对海南敌军布防情况不了解,渡海作战经验缺乏,需要更加谨慎,以免犯金门战役中操之过急的错误。”
10月份金门战役的失利虽然在中基层指战员处并未扩散,但在高级将领中并非秘密,给渡海作战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央本来要求广州军区在1950年2月发起解放海南战役,但显然前线有不同意见。
“这次喊你来,是因为出了大变数。”朱老总慢悠悠道,“你在重庆机场转机时遇到陈绍宽没有?他带着代表团去英国买军舰了。”
陈赓大惊:“我确实在机场看到了陈绍宽,甚至还和他聊了两句,他说要去印度,与他一起的还有乔冠华等几位同志,我以为他们去印度谈外交工作,根本没想太多……”
乔冠华早年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抗战中主要撰写国际新闻评论,后到《新华日报》工作并参与中共代表团,1949前夕转往香港,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8月份刚回北京。
在挑选陈绍宽副手时,中央进行了慎重思考:一方面此人年纪不能太大、资历不能太老,以免压过了陈绍宽;另一方面,此人要有丰富的外事经验,同时又要与英国方面有联系甚至打过直接交道,还能为中央高层所信任,至于是不是懂海军,可派其他年轻秘书随行。
在多重因素遴选下,乔冠华顺理成章入选了。
总理笑道:“确切地说,目前有两个采购团,一个以少奇同志为团长,萧劲光、刘亚楼两位同志分任副团长,他们乘火车去了莫斯科,除采购军舰外还要采购空军装备;
另一个是以陈绍宽为团长,他们将从印度转去欧洲,根据目前获得的消息,他们已成功抵达了新德里,明日将从新德里出发去伊斯坦布尔(经停德黑兰),再考虑从那里去伦敦。”
主席问道:“你说说看,这两个代表团谁更可能买到军舰?”
陈赓毫不犹豫道:“虽然我对具体情况一无所知,但非让我押宝,只要中央肯出美元,在目前场面下,反而可能英国人可能性更大一些!
我在广州解放后就听说英国人通过香港渠道偷偷摸摸卖船只、汽油、药品给我们,但只要港币、黄金或美元,正好部队收缴了些港币,就建议剑英同志先拿去花,以便解燃眉之急。
如果没有现款,还需贷款才能买,那我猜英国人不愿意做这种生意。”
“哈哈哈,好你个陈赓,原来你早和英国人打上交道了嘛……”
陈赓大喜:“这是来真的?英国人真肯卖军舰给我们?”
“是不是肯卖不一定,不过英国人态度确实很暧昧。”
总理笑道,“我让人和前英国领事高来含通报消息,希望英方不要在入境签证、护照等问题上为难代表团时,你猜怎么着?英国人表示,不要担心这种小事,他们会协调好。
过了一天,高来含直接给了一份盖完章、十年有效的空白团体签证,上面的姓名和照片让我们随意填,落款时间很有意思:1949年9月30日!”
与会众人全憋不住笑了:英国此时未承认新中国,新中国一成立,英国驻华外交机构理论上就失效了,签发日期放9月30日能保证完整的法理依据,曾经的四海霸主将这一块气质拿捏得死死地!
从另一方面说,英国人还挺务实,换一群帝国主义愣头青,就给你个12月的签证怎么办?
你如果不认,那意味着代表团没有合法证件;如果认了,岂不又等于变相承认目前这些驻外机构还有法理效力,这就很难接受,英国人选9月30日签发算两边都能接受的处理办法。
“关于军舰采购,中央目前有三个预案:
其一,能在明年5月底前弄到足够军舰;
其二,能在5月底前弄到部分军舰;
其三,5月底前弄不到任何军舰……
三种情况之下的决策完全不一样。”
主席道,“倘若能够买到足够军舰,那中央倾向于直接发起台湾战役,海南可以先晾一晾;如果能弄到部分军舰,那允许海南战役推迟到5月份发起;倘若确信弄不到任何军舰,那海南战役事不宜迟,3月底之前务必要打响!”
陈赓狐疑道:“为什么要定5月底而不是6月、7月或更晚一点呢?这有什么特别讲究么?我个人建议一定不能着急。
虽然早点进攻有利于打乱蒋介石的部署,特别那些残兵败将目前如惊弓之鸟,稍有动作很可能就炸窝,只要能确保大军在台湾登陆,那解放台湾基本板上钉钉跑不。
问题成功登陆是最难的事,琼州海峡比长江宽阔得多,台湾海峡比琼州海峡更宽……5月份发起太过仓促,天气可能也略微差点意思。我知道9兵团在准备渡海作战,老实说,我不觉得5月底前能完成解放台湾的各项作战准备!”
主席叹了口气,无奈道:“我也知道5月底之前发起台湾战役操之过急,但目前不能只考虑我们这边,还有其他因素要考虑。南北朝鲜的摩擦与日俱增,朝鲜金同志见我们即将完成国家统一,也很有想法,目前又派人征求我们和莫斯科的意见……”
1949年3月份,朝鲜代表访问苏联并提出:朝鲜方面是否可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半岛问题?
斯大林当即表示:暂时不可采用过激行动,朝鲜可以多搞思想宣传,发动人民群众,在社会舆论上做文章。当然,也不能完全放弃军事手段,但你必须得等李承晚反动集团先出手,再后发制人将他彻底打败,只有这样的统一才可以被接受。
朝鲜方面对此颇为失望,委派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金一访华并送去朝鲜高层的亲笔信,希望能将四野中服役的朝鲜族军队放回朝鲜效力。
考虑到解放战争中朝鲜对四野的支持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央立即答应了该请求,批示将由朝鲜人组成的,四野第156、164、166师全部送还朝鲜。其中,164与166师已在当年7-8月间返回朝鲜,而156师因为正在南下作战,尚未返回。
眼看中国全境即将解放,朝鲜又惦记上了未返回的156师,本来主席爽快答应春节过完就把该师放回去,但等林冠华提醒朝鲜战争一旦爆发,不但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将发生重要变化,台湾局势也将长期复杂化后。中央坐不住了,考虑如何有效拖延朝鲜战争的爆发以便为自己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