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悄然变动的时间线(下)
陈赓告辞后,主席露出了凝重之色:“这么安排,我们的同志和朝鲜的部分同志大概可以理解,编练6-8个师,东北财政应该也能承受,但莫斯科方面怎么看还是问题。除此之外,李承晚野心勃勃,不一定肯按我们的时间表走,没准会抢先发动进攻,到时候又会把美国人拉下水,想额外争取2年时间,难啊。”
总理道:“临走前我和少奇同志特意沟通了一次,如果苏联同志问到条约问题就如实回答,国民党签署的那个友好条约我们肯定不同意,但涉及到苏联,我们比较慎重,在两国两党取得一致意见前暂时不会提出任何实质上的修改……
至于什么时候我们提意见,请少奇同志暗示莫斯科,即我们完成国家初步统一的时刻,到时候主席会亲自去莫斯科拜会斯大林同志,并希望签署新的同盟条约。”
朱老总叹气道:“就怕莫斯科有些人为了让这个条约继续生效,并不乐见我们尽快完成统一,毕竟,如果国党政权连最后的残余都没了,苏联人到哪里找人履行条约呢?”
主席摆手道:“也没必要把苏联同志看得这么急功近利,很多事情相互商量会更好。在大局为重的前提下,意见分歧可陆续弥补,当然,为避免现在就陷入僵局,有关修约谈判先缓一缓,采用拖字诀!
我有种预感,小林同志的推测可能相当精准:苏联会同意出售空军和陆军装备,但暂时不会同意出售军舰给我们!”
“是啊,前几天开会,陈云是这么说;今天开会,陈赓也这么说……可见,洞悉其中弯弯绕绕的同志还真不少,大家都看在眼里呢。”
总理无奈道:“我们尽最大努力,没有2年,哪怕拖延1年、6个月也好!”
按历史轨迹,12月初时,主席应该率代表团北上莫斯科去寻求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重新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但政治局集体学习党史、《剑桥史》后,五大书记一致赞同:暂缓。
新中国已发了公告和宣言,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当中没有明确豁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换言之,中央并不承认这个条约有效,也不认为这是个平等条约。
实际操作比宣言要保守的多,中央既不提归还中东铁路管理权的事,也不向苏联要求撤退旅顺、大连驻军的日期,以维持现状为当前的主要方针,甚至于苏联大使偶尔问起来时,也表示容后再议。
看着软弱,实则有大智慧。
只要一日不开口向苏联索要,那苏联就暂时不会怂恿朝鲜南下开战,毕竟,放着现成的旅顺和大连不用,却要通过朝鲜去进攻南边的李承晚集团再谋求不冻港,似乎有点用力过剩。
斯大林同志可是很注重避免与美帝起直接摩擦,尤其爆发战争的,因为二战中苏联受创伤特别重,迫切需要休养生息,这从朝鲜领导人想要“统一全国”而获取莫斯科首肯与支持而屡屡受挫就知道了。
苏联一反常态忽然赞同朝鲜“南下统一”,甚至不惜血本为朝鲜换装苏式装备,根本原因就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后,苏联将在几年内丧失在东北的特殊权益,交还旅顺、大连的驻军权和不冻港使用权,而朝鲜恰恰爽快同意苏联长期驻军并使用南部港口,那样一来,如果朝鲜南下统一全国,岂不是更有利?
要不然,区区10个师、不过14万人的朝鲜人民军,怎么可能拥有300辆T-34/85呢?毕竟此时拥有近400个师,600余万之众的解放军虽然也有300多辆坦克,但大多数是日、美早期型号,只有少数是T-34/76,零件缺乏、破损严重,战斗力根本不能与T-34/85相提并论!
考虑到帝国主义的敌视与封锁,中央原打算与苏联尽快形成背靠背、互相支援的局面,现在有了林冠华提供的有关资料做参照,似乎有了不一样的选择:在新中国成立到中苏同盟确立期间,中国在外交上还是有那么一丝缝隙与回旋余地的,帝国主义之间并非铁板一块!
中央决定再等一等、看一看,把自己的事变得更好、更有力些,与莫斯科的谈判也能取得更有利的态势。
所以,为反击国党对上海的骚扰,中央并未直接向苏联求援要求空军入驻,而是先把林冠华研发的智能防空系统搬到上海,看一看能不能有所建树,同时抓紧练兵,希望航空兵能尽快形成战斗力。
于是乎,12月21日斯大林70岁寿辰,中央发了热情洋溢的祝贺电报,又发行了纪念邮票,但并未如历史进程般派出以主席为首的代表团。相反,有关代表团足足等到12月19日才出发……
既然中国方面不提、苏联方面自然也乐得装糊涂不说。
当然,中苏同盟肯定要重新修订条约,因为中国还有件事必须仰仗苏联:建设全面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是中苏同盟中的核心条款,也是朝鲜战争的最大收获,中国军人在朝鲜战场上的骁勇善战使斯大林忽然认为:既然中国这么能打,如果给他们发展一点工业,给更好的装备,会不会对世界革命更有效呢?
比如,一旦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能依靠中国同志在远东拖住美国的小跟班。谁都清楚,苏联自身实力弱于美国;东欧集团的实力弱于西欧集团;美帝还有加拿大、澳新、南美、东南亚、日本等一干墙头草为羽翼,社会主义集团整体上居于下风。
如果苏联能把中国武装起来,考虑到中国的版图与人口,足够平衡苏联在亚太侧翼的劣势,不用再费心防守背部,这才是苏联全面转移工业体系给中国的深远考量。
这件事有两个先决条件:
第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依靠苏联,任何墙头草或中间派行为都不会得到苏联的谅解;
第二,中国有足够潜力发展起来。
这两个先决条件缺一不可,蒙古、朝鲜、越南、古巴不符合第二条——排除;
印度不符合第一条,排除!
既有实力,又有坚定信仰,还与美国、日本有血海深仇的国家只有中国,也唯独只有中国完全了全世界唯一一次工业体系成套移植与转移。这种转移不是苏联人的恩赐,而是中国军人靠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中国依靠实力赢得了对手、盟友、第三国的敬重!
目前中国未完全同意与苏联结盟,英国乃至美国仍抱有一些幻想,中央对此决定将计就计,再多利用些这样的幻想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
要不然,怎么能从美国剩余军援呢?要不然,怎么能派人去英国洽谈购买军舰呢?
现在中国出面买东西,欧美都清楚是为了统一台湾,英国人对此不care,他们的利益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和香港。
杜鲁门也不是特别关心蒋介石集团,他们的焦点目前还在西欧,柏林危机持续了将近一年,直到最近半年以东、西德陆续宣告成立才告一段落,亚太此刻并不是美国最关注的地方!
此时此刻,最重要的还是与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