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战役决心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1章:战役决心

听到海军力主使用新装备打舟山战役,主席皱眉道:“我理解大家对利用新装备打破敌海军封锁的迫切心理,但打仗不能盲目冲动,要有章法,要有铺垫,金门、登步已交了两次学费,代价不可谓不惨痛!

新装备就算明天安装成功,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还是未知数;哪怕圆满达成设计指标,也要经受实战检验,理论是一回事,实际打起来是另外一回事。

退一步说,海军如何与陆军配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战斗力,都是全新的战术课题,需要好好研究。我们确实很着急完成祖国统一,但再急也不能忽视客观规律,乱打乱冲是要死人的。

从英国买军舰,他们说至少要3个月适应期,西安号、长沙号成军难道就不需要适应期?”

聂总长道:“海军也没说直接拿新装备去打舟山战役,他们计划新装备成军后在上海外围执行反封锁,看能不能和国民党炮舰较量一番,如确有威力,即考虑纳入舟山战役。

海军为这次准备了不少力量,除西安、长沙舰外,还打算出动包括黄安舰在内、目前能正常使用的5艘较大的炮舰,再出动2艘LST大型坦克登陆艇、3艘LCI大型人员登陆艇、5艘LSM中型登陆艇帮陆军运送兵力!”

打舟山是海军强烈建议的方案,并与三野进行了初步沟通,相对历史存在两个重要变数:

第一是林冠华提供了重要情报。

国党海军并非没有大型军舰,编制中还有比雪风号更强大的军舰——日本秋月级防空驱逐舰宵月号,排水量高达2700吨!

可笑的是,因体量过大及英美英赠舰陆续到来,国党海军人员不敷分配,常凯申忙着扩充陆军,压根没精力管海军,这么大一艘军舰就让其停泊在青岛处于封存状态而无法投入战斗,即便拖运到台湾也因为缺乏武备、零件而只能当训练舰使用,毫无战斗力。

几年内战下来,海军起义又跑了很大一部分人,本来人手就不够,现在就更短缺。

宵月、雪风不具备战斗力,剩下的国党海军舰艇也就是小猫两三只,比解放军确实强,但强的有限,此消彼长之下,目前是两岸海军实力最接近的当口!

第二是二六上海防空战胜利。

驻扎在舟山的国党空军遭此重创后,兵力减少、士气严重受挫。登步岛战役中,国党飞机给了登陆部队极大威胁,趁对手虚弱之际发动舟山战役,可将对手空袭干扰降低到最低水平。

更重要的是,海军知晓上海防空作战内幕,知道是凭借了雷达和新型火控系统,既然地面防空好用,那海上应该也不成问题,信心比较强烈!

海军列举了两条关键理由:

-包括新装备在内,海军能用的主力全给三野用上,全力以赴打配合!

-只要打掉舟山,国党就无近距离海空基地了,今后将没飞机空袭上海,甚至没军舰骚扰上海港,对上海防御态势是一了百了的解决方案!

这两条好处看得见、摸得着,三野一下子动了心,上海可是三野本部所在,司令员还在上海当市长呢!

中央已将台湾战役主攻任务明确交给三野9兵团,但因金门战事失利,9兵团非常谨慎,经过讨论,内部明确一个观点:没有海军配合,台湾战役不可能获胜,要打陆海协同战役,不挑机会练练手不可能,打舟山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三野高层对此持首肯态度。

为配合作战,紧急调用了三野唯一的两栖作战团,该团装备了缴获的美军DUKW-353轮式两栖登陆运输车(又称鸭子式两栖登陆车);华东军区甚至在考虑要不要把手里唯一的坦克大队拉出去打仗,里面有16辆斯图亚特坦克可用,这些坦克都是美国送给国党的美援物资,又被解放军陆续所缴获!

李克农补充道:“虽然蔡孝乾有很多问题,但客观来说,到广州后还是给了一堆岛内重要情报的,吴石同志这条线也保住了,与他接头的同志前两天冒着危险送回来一堆微缩胶卷,其中就有舟山布防情况,我让他们尽可能潜伏下来,等候下一步指示……”

朱老总笑道:“劲光不是和亚楼同志在苏联考察嘛,亚楼同志发电报来,老萧一个劲在怂恿他,说上海、宁波机场都建好了,让空军打舟山时拿12架战斗机出来配合作战,亚楼也有点跃跃欲试,和军委拍了请示电报!”

主席点点头:“这很好嘛,说明交了两次学费,我们的同志终于有点开窍了,明白两栖登陆战役是海、陆、空三家共同配合的战役,不是陆军一家的事,更不只是三野的事。

不过,亚楼和劲光同志都还在苏联呢,这前线打仗,两个司令员不坐镇一线指挥?亚楼不一定要在,但劲光肯定要在啊……”

总理无奈道:“劲光同志已准备回来了,先坐飞机到远东,然后再坐火车回国,少奇同志批准了这个要求。”

“回来了?回来了?”主席不自觉地重复了两遍,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海军代表团去苏联是准备购买军舰用于台湾战役的,甚至中央都做好了准备,可接受高一点的价格从苏联买军舰,哪怕驱逐舰也好。但海军司令员在这种时候忽然提出要回来,绝不是他个人任性,更不可能是他违抗中央指示。

只有一个合理解释:海军军购任务已基本失败,继续在苏联逗留毫无意义,还不如回来。

从种种迹象来分析,海军应该在苏联受了一肚子气,要不然萧劲光不会在万里之外都念念不忘江南船厂里改造的两艘小军舰!兔子急了也咬人呐!

任书记脸色不太好看,问聂总长道:“军委对此怎么看呢?”

“既然海、陆、空三军都对舟山战役有想法,未尝不是个实战练兵的契机,所以原则上拟同意。当然在大原则统一的前提下,有三种不同细节意见:

第一个就是尽快发起战斗,最好能在海南战役打响时,舟山战役也同步打响,让国民党方面顾此失彼!

第二个建议是再缓缓,等美国来这批船只成军后再发起舟山战役,那样把握性更大一点,但时间至少要推迟到4月底5月初……

还有第三种思路是舟山战役先打,尽可能牵扯国党注意力,然后再打海南之战!

我个人倾向于第三种,先打舟山牵制国民党注意力。据剑英同志汇报,海南战役也有好多不稳定因素,内部正在进一步整顿并落实动员工作,2月份肯定无法发起了……”

承担海南战役重任的四野13兵团基本都是北方战士,不识水性,对大海有天然的恐惧感。

特别是受金门战役失利影响,不愿渡海作战的情绪很深。

在前期适应性训练时,有个连队的午餐是鱼,有人吃完就在那里敲盘子念叨:“鱼啊鱼,今天我吃你,明天你吃我”,周围一圈人附和,还有人讲怪话——“革命到底革到海底”,虽然玩笑话居多,但影响不好。

不仅基层思想有点胆怯,连各级指挥员都有类似想法。

新中国成立后各处都要用人,很多指挥员陆续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当领导。眼瞅着往昔的战友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自己却要继续打仗,能不能成功回来还不一定,求平安的思想很强烈,甚至出现了军官自己打伤自己,谎称被国民党特务打伤而试图避战的恶劣事件。

韩先楚带领的40军是战役指挥部拟定的首批登陆部队,要担负主攻任务,结果下面报上来的第一、二批登陆部队名单里,大部分竟然不是正职带队,而是副职带队,政工干部居然比指挥干部多!

韩先楚勃然大怒,拍着桌子骂娘,说他自己要随第一批先锋部队上岛,因军长亲自带头上,其他指挥员也不好退缩,名单在重新调整,这件事从指挥部到兵团,都非常重视。

虽然不可能连这种事都发电报汇报给军委,但不等于军委完全不知道下面的思想顾虑,更不等于北京不明白叶剑英提出要再整顿、再动员的真实含义是什么——海南战役的求战欲望和奋战精神还存在不足!

主席站起身子,踱了两圈后道:“既然海南战役还有分歧,舟山战役各方面求战愿望比较高,同时先打舟山的好处也看得见摸得着,那就调整下策略,同意发起舟山战役。

发起前要有妥善计划报给中央过目,三野、海军的主要领导必须亲临一线指挥,对配合作战要有失败后处置的应急预案,打不下来至少要像登步战役那样,把人给我撤下来!

新装备让瑞卿同志督促尽快成军,最好能在上海附近洋面打一两次试试看!时间上也不用过于着急,再给半个月,月底前发起即可!准备做得再充分些,各方面不利因素必须通盘考虑!

我们要把困难想的多一点,把有利因素考虑得少一点,未虑胜先虑败嘛!

还有,蓝军指挥部不也成型了么?正式战役发起前把敌我态势说一下,组织一次兵棋推演,就在功德林里搞好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