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火箭路线
“小林同志,吃了你送来的药后,我感觉身体好了很多,头也没那么痛了。”任书记和蔼道,“一直都没当面和你道谢,实在过意不去!”
“您别这么说,这都是举手之劳,确认有效就太好了。前段时间我还在看胰岛素,因为这药需要冷藏,普通物流寄送不方便,等合适时机再帮您配一些。”
“你的举手之劳可帮了我们很大的忙;确切地说,你的一举一动,都对中央、对国家有很重要的影响……”
林冠华不好意思道:“确实,我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正打算和中央做检讨,这次去上海不但连累了很多人,还害得罗部长、刘局长替我受过。”
听完他原原本本的讲述后,任书记点点头,“情况我基本清楚了,你的态度很诚恳,认识也非常到位,说明已反思过了。
我想说的话也不多,关键就一句:为革命竭尽所能!
你的最大能力显然不是出海和国民党军舰干仗!我知道你很喜欢军事,这没错,但我更希望你在其他领域、其他位置上为军事胜利做出贡献,不见得每个人都要直接对敌人冲锋……”
林冠华点点头:响鼓不用重锤,中央亲自派任书记和自己谈话,已非常说明问题了。
“今晚上有个宴会欢迎从美国归国来的爱国学者,总理主持,上次你重点提议的钱学森、赵忠尧先生都在其中!”
“钱先生到北京了?”林冠华一脸欣喜,“都顺利吧?”
“按照你的建议,一切顺利,这也是你为中央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们两位到北京有几天了,本来欢迎会应该前几天开,钱先生听说你的情况后非常高兴,一再表态想等你回来见一面,总理特意把欢迎仪式定在了今晚。不过,其他情况暂时还处于保密阶段,只介绍了你分管的学术领域和工作情况。”
晚宴时分,见面后林冠华刚喊了声钱老,就被钱学森笑着打断了:“林老师,你这声钱老我可受不起啊。我就比你大9岁,连40岁都没满,这要是叫钱老还了得?还是再加个字,叫钱老师……你我彼此老师称呼,我觉得比互相称呼官衔、先生或国民党那什么公更有社会主义的蓬勃朝气!”
林冠华尴尬地笑了:论学识、论辈分,他是该称呼钱老,问题现在才1950呐。
他忙道:“我称呼您老师没问题,我甚至想正经拜在您或赵老师名下念个博士呢……您看这样行不行,我还是喊钱老师、赵老师、蒋老师……几位都比我年长,喊我小林即可。”
钱学森风趣地笑了:“你上来就说要念博士,这给我压力很大啊……”
“我是真心实意的,怎么说呢,我个人在具体工程技术上还有点小聪明,但没受过完整、系统、专业的博士教育,理论功底十分欠缺。”
赵忠尧笑道:“您这就太谦虚了。今天总理都说了,你回国没几天就把计算中心的架构搭建好了,还研发了新的雷达与火控设备,一装上就打了大胜仗,我和老钱还寸功未立呢!”
总理笑道:“叫老师没错,叫小林和叫老钱一样亲切嘛,我觉得都可以……”
众人哈哈大笑。
聊了几句归国情况后,话题自然转移到了学术领域:“总理,目前国家百废待兴,您觉得我们该怎样为新中国建功立业呢?”
总理爽朗道:“我知道两位心急,但我也是外行啊,这不小林在,大家一起听听他的想法。”
林冠华毫不犹豫道:“我个人建议,钱老师可牵头把航空与航天工业的局面规划起来;赵老师可牵头把高能物理的局面规划起来。
目前我们国家既缺乏足够的人才队伍,更缺各类科研设备,但归根到底是缺人,只有足够多的人才才能把科研体系顺利搭建起来。所以恳请两位老师一边指导、培养后备梯队的年青人才,将理论知识传授给他们,一边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在实践中进行各细分领域的研发与突破。
若干年后,赵老师在核武器领域取得决定性进展;钱老师在火箭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弹、箭结合,我们就会有强大的国防力量,那时候才可以真正说:中国人民彻底站起来了!
除国防外,这些研究也可造福民生,比如把那些极具破坏力的常规弹头、化学弹头、核弹头改成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乃至搭载宇航员送上太空……
我觉得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广大人民的支持,我们很快会取得突破;当然,科学技术也有客观规律,指望3-5年就追上国外先进成果有点操之过急,毕竟还要先补欠账。我个人估计,可能也就是15-20年!”
总理等人因为已看过历史资料,对这段发展情况基本明白,但对钱、赵两人而言,听到这样的话还是第一次,感觉十分新鲜。
林冠华不但把两条腿走路的思路阐述得清清楚楚,还对整体科研成果与重要突破时间都进行了预判:15-20年!正好是不长不短,有前瞻有未来的一段时间。
钱学森感慨道:“关于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德国、美国的专家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但能像林老师说得这么明确,我是第一次听到,令人完全耳目一新!”
赵忠尧沉吟道:“你的意思是,若干年后,核武器将会通过火箭而非飞机投掷?”
“今后会有三位甚至四位一体的核力量……”
林冠华叹息道,“将来核弹头能通过飞机投掷、也能通过火箭投掷,甚至还可依靠潜艇、火车发射……核弹头一定会小型化,但小型化不代表威力小。恰恰相反,投放在广岛、长崎的核弹头只有2万吨TNT当量,今后会有20万、200万甚至2000万吨的核武器……不但有原子弹,还会有氢弹!”
“氢弹嘛……”
赵忠尧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我好像没见到这个项目,其实很多科学家反对继续研发原子弹,他们对大战使用原子弹抱有很大的抵制。奥本海默先生主持了原子弹项目,他很痛苦,私下和我们说,他的双手占满了鲜血,甚至还和杜鲁门吵了一架,他与爱因斯坦先生都反对研制氢弹!”
“当只有美国有原子弹时,学者们可能有这种自责,甚至政府也有点类似情绪,但随着时间推移,事态终究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林冠华淡淡道:“在两位启程回国时,为压倒刚刚爆炸原子弹的苏联,杜鲁门已下令研发氢弹了,负责人不再是奥本海默先生,而是爱德华·泰勒,甚至我猜测你们两位离开后,美国国内乃至国防部会有很强烈的反应情绪……
别说你们两位了,哪怕奥本海默先生,过段时间可能都会因为这件事被麦卡锡主义调查甚至遭受迫害。纳粹德国倒下后,美国已把苏联看成是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威胁,肯定会在军事上不惜一切代价!”
听到爱德华·特勒的名字,赵忠尧沉默了:圈内人都清楚泰勒与奥本海默关于核武器的争执,前者主张搞氢弹而后者反对,现在泰勒负责,那说明美国氢弹项目加速了——政治意志不是一个区区科学家可以阻挠的。
“我们没办法说服美国人应该怎么想,他们都是现实主义者,唯一能让美国人冷静的就是我们手里也有同样的家伙。”林冠华道,“主席、总理都强调过,我们搞核武器,主要是捍卫和平、保护本国人民,而不是横行霸道。”
钱学森叹了口气:“林老师说的不错,以我对美国人的了解,确实应该是这个路线,不知道您对火箭有什么想法?”
林冠华道:“按一般发展思路,应该是地对地火箭、巡航火箭、中程远程这样慢慢搞起来,但目前国家面临比较大的空中威胁,能不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调整下研发顺序,优先发展防御力量,比如先把防空火箭搞出来!”
随后他很自然地讲起了瀑布、莱茵女儿、蝴蝶、龙胆草等一一系列地空导弹。
钱学森异常震惊,V1、V2火箭在外面的资料比较多,确实也有很多人见过,但这些地空导弹,知道的人很少。他是实地去德国考察,又审讯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德国火箭团队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在林冠华娓娓道来,说明他对项目思考比较深刻。
总理问:“目前美国地空火箭研究大致是什么情况?”
钱学森道:“美国在6年前研发了云雀、小兵两种地空火箭,思路和德国差不多,但效果不好,未能投入实战,整体评价不如德国产品。
二战结束后,陆军和海军分别负责地空和舰空火箭研发,根据从德国获得的资料及大量德国科学家进入研发团队后,研究速度持续加速。
波音公司研发了一系列火箭,但因为我只负责理论工作,不是项目实际参与人,具体技术细节不太清楚,上次去五角大楼交流时,波音已获得空军的测试编号,有人说,预计2年内成功定型一款相对远程的地空火箭。”
林冠华知道钱学森说的是什么,那是美国第一款实用型地空导弹:波马克导弹!
总理笑道:“小林提了思路,请两位参考下,过段时间还有一批留美学者回国,中央将统筹安排,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看怎样把整件事推动下去,加速国家的科学研究!”
“这没问题,过段时间我会向中央提交一个完整的发展报告和研究建议。”钱学森慨然道:“如果祖国需要我搞防空火箭,那我就先朝这方向进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