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黄金(第200张月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7章:黄金(第200张月票加更)

1950年2月16日上午,农历除夕。

当聂总长亲自上长风小院送搪瓷杯、B-24指北针和年货时,却发现罗部长早已在了,李成栋告诉两人:“林老师今早刚走!”

“就这么走了,啥东西也没带?那怎么搞钱?”聂总长焦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我们提前准备好了一点东西,你看……”罗部长拉开抽屉低声道,“这里原本有8根金条,现在变4根了!他的车好像也开出去了。”

有过一次回归经历后,林冠华对第二次回归信心强烈,苦于不知如何触发,似乎找到了方向,但又没能一口咬死。

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今晨起来又回了2023。

等意识到回归后,林冠华并未急于出去,而是仔细思索前因后果。

凭直觉,他认为与昨天夜里又下了一大笔丝袜订单有关,当然不能简单说丝袜就是触发器,毕竟上次回归前压根没买丝袜,但两次回归有个共同点:夜里下订单后,后第二天就回归了。

他猜测账户资金可能有重要衡量价值。

第一次回去时,账户余额掉到20万以内;

第二次回去后,账户余额只有区区7万元!

他大胆推断:当2023的资金状况跌落到一定地步后,就可能触发回归机关;而只有账上持续有钱时,他才能继续逗留在1950。

他忍不住笑出声来:“还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若欠了钱,连时空管理局都不肯放过我!”

想通此节后,他开车上路并打通了潘总的电话。

一听到他的声音,对面居然比他还激动:“老弟,你终于肯露脸了,这两星期银行、公司给你电话,但谁都联系不上你,然后他们全来找我,我差点要报警了!”

“至于这么夸张么?我不过就回了趟老家,前后还不到一个月呐,再说现在这社会您也知道,动不动就疫情隔离7-10天的,北京回去又不招人待见。”

潘总点点头:“这倒也是,过年疫情高发嘛!我可哪儿都没敢去,就怕被关在外面回不来。以往春节都是满世界飞的,瑞士、美国、加拿大,去滑雪多好呀,这几年倒好,尽给我省钱了!”

“潘总这么着急找我有事?”

“老弟,你是不是忘了你还有个房子?你那购房合同签了、贷款审批过了,开发商就等放款了,需要你本人签字生效啊!

春节期间你不在没话说,毕竟银行也不上班。可现在啥时候了,元宵都过完了!银行急着放款拿利息,地产商急着回笼资金,你不签字甚至联系不上,大家都很难办,我太太公司也要入账。这两天她天天烦我,为了堵她嘴,我都送2个爱马仕了!”

“我的错,我的错,我马上去签,去签……”

少倾,潘总压低声音道:“回老家有没有搜罗到好东西?给我先开开眼呗。”

林冠华沉吟道:“还真有点好东西,不过……”

“先看看嘛,等我,等我……”一听林冠华又有新东西,潘总怀里像揣了25只猫——百爪挠心!

潘、徐两人第二天一早就来敲门,让林冠华又觉得买这房子很有必要,现在他就能在客厅里从容不迫地展示东西,若在长风小该多吓人?万一出事怎么办?

“哦……6个龙洋。”

徐博士鉴定了一番,这次林冠华拿来的东西没特别珍贵的,差的20多万,好的80多万,6个一起是300多万。这也是林冠华故意为之,要不然每次都挑珍稀龙洋还了得?非翻了天不可!

第二批拿出来的东西让潘总眼睛都发直了,惊呼:“大清银行的老黄鱼?老弟,你家里居然有这等好东西?怎不早说?”

民国时期一般把10两重的金条叫大黄鱼,把2两重的金条叫小黄鱼,70年后的收藏界把这批货都叫老黄鱼,身价与日俱增,大清银行的金条又是其中珍品。

大清银行此前叫户部,按中国传统观念,金银都铸造成金银元宝。1908年慈禧推进新政后,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并仿效欧美惯例开始发行金条,推出1两、10两、100两不等的黄金制品。

其中,1两主要铸成金币,而10两及100两都是铸成金条,不但标注分量,还有度支部监制、年号等字样。

大清银行一共存在了不到3年,由其发行的金条数量存世罕见,再加民国时大家都没把历史放心上,大清金条和民国金条一律混用,与龙洋和普通光洋混用的套路一致。

但在70年后的收藏界,大清银行和民国中央银行出品虽然同是金条,估值却差好几倍。

林冠华苦笑:“两位,我还真回了趟老家扫墓,去给老人家负荆请罪,老祖宗没怪罪我,甚至还托梦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怎么花都可以……

他们给我传了金条下来,我将来给子女们传房子下去,道理也差不多。老祖宗在梦里宽慰我,晓得他大孙子将来会为京城的房子发愁,当初就该去北平买四合院了,那会儿也不贵,2-3根金条足矣。”

徐博士笑道:“价格一点不错,鲁迅在北京买过两次四合院,很有名。

第一次花了3700大洋,在西直门八道湾胡同,面积1300平米,三进院落,有各种房屋三十多间;

第二次在西三条胡同21号,花了900大洋,不过第二次的院落要比第一次小得多,900大洋按当时行情折算下来正好是3根金条!”

潘总道:“哎呀,林总到底是大孝子!不过您家老祖宗也有眼光,知道留金条下来有用。

你想呐,给你留那么大房子有啥用?文化大革命还不是一把抄了?就说鲁迅那四合院,他子孙还在吧,能住么?还不是搞成故居给政府收门票了?就算门票钱也落不到他后人手里……”

老祖宗云云自然是林冠华的幌子,实际这些金条全是陈大掌柜从人民银行存货里翻出来的。解放大西南除国家迅速统一外,财经上受益不少,解放军快速推进,收缴了一大批国党遗留在西南的黄金、银元。

抓捕国党高层也收获累累,宋希濂被抓时,身边部队带了8000两黄金,卢汉等人在云南起义时,为显示决心,把常凯申拨给他们收买人心的黄金全部上交。

更重要的是,国党败退台湾后,因西南还有兵力,同时纸币已全面崩溃,规定每月拨出黄金5万两作为在大陆上的国民党军队的经费和其他开支。

重庆解放后,台湾省主席陈诚便不肯再发这笔钱,阎锡山和顾祝同据理力争才又如数拨来,送到四川造币厂准备化整为零。还没等改铸好,解放军已逼近成都,又想把这笔钱想运回去,但此时国党飞机严重不足,连人都没办法运走,哪有什么机会运黄金呢?

最后决定交给王陵基代为收领,王收到巨款后,立即按每人5两的标准遣散士兵,准备化妆潜逃,结果还是被抓,大部分黄金又落在二野手里,辗转送去北京。

整个西南战役收缴的黄金高达20多万两,大大充实了国库。

宋希濂只以为押运他的飞机上是病人,哪晓得货仓里还有数千两黄金呢!

望着黄澄澄的4根金条,潘总道:“林总,您都想好了?若肯割爱,优先考虑下老哥我啊。”

林冠华叹了口气:“都说到这份上了,肯定要忍痛割爱,要不然这房贷将来还不起啊……另外我在老家还有几位堂叔、伯,他们听说京城古董生意吃香,特意托我找找珍稀药材的销路。”

潘总一惊:“哎呦,虎骨还是犀牛角?这玩意目前抓得可紧了,搞不好真会进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