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军工建设(下)
既然无缝钢管能搞到手,那下一步仿制57mm无后座炮势在必然。
美军M18式无后坐力炮,国内早就眼馋许久,不但解放军眼馋,国党同样也想搞来自己用。二战后通过美援进入中国后,国党兵工厂就开始孜孜不倦的仿制。
你还别说,国党也是有专家的,仿制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搞出无后坐力炮来,却把美军使用的三脚架给大大简化了。
美军无后坐力炮的三脚架将近20公斤,连火炮在一起40余公斤,国党专家改进后,三脚架极为轻便,只有6.8公斤,强度完全相当!
当然这里有点小问题,国党山寨的火炮因为需要用镍铬合金钢,国内产量极低且中国缺镍,所以根本比不上原版,稍微用几下就坏了。
国党没干完的事,共产党接着干,接着仿。但镍铬合金还是头拦路虎,毕竟此时金川镍矿才刚刚发现,具体出矿还早呢。
在林冠华眼里这都不要紧:你缺高质量合金钢是吧?我可以按你的要求,提供合金钢原钢坯。至于三脚架,干脆你把型号尺寸发来,唐山钢铁厂要多少有多少,现货到位!
一个三脚架而已,又不是军火,没人管!
当然,作为军事爱好者,林冠华提了个小小的、在内行眼里看来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思路:你这三脚架能不能再改进改进,让MG42和57无后坐力炮通用?毕竟,20多公斤的无后座炮都撑得住,没理由10多公斤的MG42顶不住吧?
你还别说,这话把刘鼎给考倒了,一开始不敢接茬,问了专家才拍板:就按这思路试试看!
这不光是通用制造的思路,而是能极大便利一线部队:要紧关头三脚架通用就能减少一个三脚架携带量,省下来的7公斤分量可供炮手多扛两枚炮弹或给机枪多一条弹链,这可不是小数目!
小麻烦都在陆续解决,现在遇到大麻烦是步枪生产选型。
既然65、77子弹一律停产,那配套的日式步枪停产也毫无疑问,比三八大盖更古老的老套筒当然更要停产。
与此同时,由于98K如潮水般涌入,光东北一地就接收了17万余支,后面还在源源不断而来,且大部分保存属完好。
国内产量最大的中正式步枪与98K基本性能一致,综合稳定性略逊一筹,更要命的是,由于98K按1吨100美元的价格购入,绝对属于低成本倾销,军工部算来算去,顿时觉得继续生产中正式很不合算。
虽然军委还未就未来步枪选型与口径确定方针,但只要有基本的政治敏锐,就能明白新中国军火体系的发展方向只能是苏式而不可能是其他。
但苏式步枪不等于莫辛纳甘,因为苏联本身已开始向M43中间威力弹班用枪族过渡,现在再仿旧的莫辛纳甘,再过几天还要再仿一次新枪,完全浪费。再者,莫辛纳甘相对98K没有优势,何苦仿效?
基于上述前提,刘鼎大胆提出:从3月15日起,短期(6个月)内暂停所有步枪生产,专以维修、更替现有步枪为主,前线部队如需步枪,从现有库存中予以拨付。
该建议得到军委认可,全国基本解放后,步枪堆积如山,别说半年不生产,就是一年不生产也足够使用。毕竟解放军缺的不是步枪,而是重火力。
但不生产步枪总得生产点别的什么,免得生产能力闲置,这一思考又遇到新问题。
既然准备新仿,肯定要选技术含量高一点的,目前技术含量能超过98K的步枪国内只有4款:M1加兰德、G43、SVT40和STG44。
结构复杂的SVT被首先排除,专家专们看了都摇头。
G43和M1两款各有千秋,前者胜在子弹通用、容量大,后者胜在使用接触比较多,部队熟悉。
非要开动脑筋,结合M1加兰德的枪械技术+G43的口径与供弹方式估计最好,但刘鼎认为国内技术力量根本达不到,就算强行仿制、改进效果也不会好。
另一个声音是仿制STG44,因为火力实在是猛,深受使用者喜爱。很多人原来对突击步枪不屑一顾,觉得步枪突击明显是噱头,但体会过那弹如雨下的场面后急忙改变态度——解放军喜欢冲锋枪是出了名的!
STG44有冲锋枪的火力和射速,又比冲锋枪压制范围大,妥妥的好东西。
但要大力仿制STG44面临现实困难,先不说生产难度,部队编制马上就会顶牛,军工部有人问:装备大量STG44后你还要冲锋枪么?如果都要,那3种子弹怎么平衡并保障供应?
这问题一下子把人问倒了。
步枪、机枪用的是7.92步枪弹,冲锋枪一般用9mm手枪弹,这种配属都认为正常,再来个7.92中间弹,那非得把后勤部门逼疯。
思路到这一步开始分叉:
保守且谨慎的人建议采用G43+98K+冲锋枪,STG只装备少量特种部队;
激进的人建议采用98K+STG44,用STG44全面顶替冲锋枪,G43/冲锋枪装备给炮兵、工兵等其他单位。
主席听完道:“你们怎么考虑?我记得有工厂已在仿制苏式冲锋枪了吧?”
为解决解放军缺少自动武器、单兵火力不足问题,原沈阳兵工厂分解转移后成立的庆华工具厂开始仿制波波沙,经多次测试已基本达到原版性能,内部准备授予1950式冲锋枪的正式编号,这事主席完全清楚。
和波波沙一样,50式冲锋枪发射7.62×25mm手枪弹,容弹具容量35/71发(弹匣/弹鼓)。但其中也有问题,这种手枪弹与国内常用手枪不兼容,需重新生产,而真正的手枪子弹还得单独配发,除非把军官配枪全改用7.62手枪弹,但这又不可能,目前用该口径的手枪很少,全部改用又是一大笔钱。
换言之,闹来闹去还得是三种规格的子弹。
聂总长道:“目前打算三管齐下。
第一,战略预备队里的汤姆逊/M3冲锋枪、司登冲锋枪全部清退,将清退下来的美式冲锋枪集中到三野9兵团;
第二,清退后的部队统一换用目前大量到货的德式MP40冲锋枪,加大配发力度,保证每个班配备2支以上,弹药予以充分保障;
第三,根据生产进度和实际使用成效,决定下一步编制调整中具体用STG44还是50冲锋枪。
全国暂停步枪生产后,集中精力用于此两种武器的仿制与研发!”
朱老总道:“38、39两军整编后,重装备已全数移交,我们定下了交换方针。
两军中的日本装备移交给东北基地,主要用于培训朝鲜师;
两军中的美式装备移交给三野9兵团,主要用于台湾战役;
三野9兵团里的日式装备全部移交东北基地,用于后续朝鲜师。
等第3、第4个军纳入总参整编,那装备移交办法按38、39军的模式办理。”
如此一来,后续调整呼之欲出。
总参预备队全部德械化,统一制式;
台湾战役部队一律美械化,便于上岛后就近获取补充,减轻后勤压力;
其余日械统一集结到东北,用于朝鲜师兵力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