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兵棋推演(上)
“林老师,我还以为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材料,您负责解决。”
林冠华摇摇头:“那不行,直接露馅了。”
李成栋一怔:“光天线不至于吧?咱们不是把天线和雷达也安排到军舰、电厂里去了?”
“不一样,这批训练营还要接受苏联顾问培训,我只负责其中一门课,万一走漏消息就不太好,但咱们在军舰、电厂里的雷达都单独强调过纪律。”
“那些教材?”
林冠华摆摆手:“不要紧,那真的是从美国教材上翻译过来的,其中就包括麻省理工出的书,当然版权费美国人就别想了!我补充的资料也未超过目前最先进的技术线。
退一步说,虽然强调保密,但如果苏联人真要看,甚至求之不得,就得这种方式提醒下他们,不要老欺负空军同志不懂行拿落后装备搪塞我们,我们不是真的不懂!”
此时苏联性能最先进的主力防空雷达是P-20和P-50,前者可移动,后者为固定式,但不管移动还是固定,两者均工作在S波段(现在的E/F波段),拥有三坐标体系。
P-50雷达探测距离可达300-400公里,P-20移动式雷达最大探测距离150-200公里,但可以提升到250公里以上并识别13000米高度范围内的目标。
相对来说,苏联雷达落后美国不少,说是移动式雷达,P-20的组件需要八台ZL-151卡车拼凑起来,与现代机动式雷达不啻于天壤之别。
李成栋感慨道:“难怪那些小管子能卖这么贵!”
上了一堂课,连李成栋这样的门外汉也看出了门道:为什么苏联、日本雷达体积如此庞大,而林冠华的手搓雷达却那么小?完全是电路系统优化压化缩造成的。
用小型电子管替代大型真空管,能减少三分之二甚至70-80%的累赘!要不然怎么好意思索价300美元一个?
“下堂课的实践作业就是完全复原电路图,用新材料山寨一套,P-3或日式313都行,让同志们试试看!”
李成栋跃跃欲试:“林老师,您看我能不能也跟着旁听学一点?”
“怎么不能,你也去好了呀,你的动手能力还挺不错。”林冠华低声道,“安装监控设备弄好了么?有没有问题?”
“按您的要求把设备全装好了,也调试了一遍,一切正常。受话器我嵌入在沙盘底下,除非他们把桌子翻转或把沙盘打破,否则绝对看不出来!”
林冠华大笑:“果然,监控这玩意还得公安口同志出手才行!”
跟林冠华相处久了,李成栋当学徒时的手艺完全发挥出来,比如安装监控与摄录像设备,林冠华只在小院里大致演示几下,李成栋马上全学会了,甚至走线、施工、隐蔽、复原的手法比林冠华还麻溜,功德林推演室全套监控都是他一人安装到位的,放后世妥妥的高级维护工程师!
林冠华感慨道:“很期待明天的推演结果,不知道能不能和具体场面匹配得上?”
1950年2月27日17:30,驻守舟山本岛上的国党军队正三三两两进餐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
打雷?这不对劲啊,晚霞还没退走呢!
在他们仍错愕之际,登步岛上已响起撕心裂肺地嚎叫!
“炮击!”
“快卧倒!”
“共军,是共军!”
“快!快!上阵地!阵地……”
等他们反应过来是炮击时,舟山本岛西端的册子岛也响起类似的轰鸣声,军官们脸色大变。
“105榴!”
“完了,完了,老共居然把105榴都搬上来了!”
“还愣着干什么?准备增援!”
“是!是!”
不到三分钟,本还忙着吃饭的国军顿时做鸟兽散,炮兵们想起开火还击,但他们动作实在太慢,不等跑步进入防御阵地,解放军又发起了新一轮炮击,炮弹呼啸着,直接往两个岛上劈头盖脸地砸去!
就在同一时刻,功德林里,管教干部大踏步走了进来。
“杜聿明。”
“到!”
“明天上午8点整准时开始兵棋推演,这是目前红蓝军态势布局和大致兵力标注,请你过目,如需实地勘察,你们可去推演室先讨论一番。”
“是!”杜聿明习惯性地应了一声,忽然反应过来,“真要推演了?”
“当然,这还能诓你不成?”
“那这?”杜聿明捏着刚到手的部署书,试探道,“是真实部署还是模拟配置?”
“总参领导派人送过来的,我们认为应该不是假东西,可能不太全面,但尽可能把可以告诉你们的内容都说了。”
“好的好的,我们晚上还可以研究么?”
“当然可以,但依然要遵守管理规定,不得超过9点!”
“没问题,够了够了!”
管教干部离开后,呼啦一下子,上次报名参加蓝军指挥部的人全围了上来。
杜聿明沉声道:“上面把兵力态势和作战计划大致设想发下来了,我们研究研究?”
“明天红方谁指挥?”
“还有谁,陈赓!”
“他人来么?”
“不知道。反正他挂红方总指挥名头,副总指挥两个:杨成武、陈锡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