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香港窗口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63章:香港窗口

古耕虞道:“目前香港虽有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会),也有融资、上市等运作,但所有权力全把持在英资和英国人手中,虽然从未明确拒绝华资公司,但从实际而言,华资公司不能上市。”

林冠华点头:“以前可能确实如此,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沟通、调节……”

上海一直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解放后,由华商所改组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被关停。富商巨贾和失业的股票经纪人们不得已远走香江,带来了珍贵的人才、资本和上市资源。

其中包括后来名震香江的四大船王,也包括多家来自上海滩的著名洋行——会德丰1949年将总部迁至香港,太古股份1959年在香港上市,怡和洋行1961年上市……

但在1969年远东交易所开办前,香港股票市场还是掌握在英国人手中,华资公司有一层无形的天花板,后来才慢慢打开。

整体而言,实际上是中央把远东金融中心的地位送给了香港。

“实事求是地说,解放后上海资本外流非常严重,要不然目前国库也不只有这点外汇储备,一大批旧官僚、资本家、商人甚至中产阶级逃到了香港,随同他们而走的有巨量资本。这些外流资本,如果我们不重视,那就真回不来了。

当然,现在更不适合在上海重新开股票交易所,这会引发新问题,所以在香港搞融资,既可以吸纳这些资本,又有助于打消他们的顾虑……”

林冠华很干脆:“这件事可以和英国人商量,作为建交条件一部分,我们同意稳定香港的社会、金融、经济秩序,英国人必须同意对英资、华资公司一视同仁!”

香港问题是中英建交的核心:除不使用武力、不相互颠覆等覆政治条件外,在经济上有很多细节需要谈判,通航、通邮、通船如何解决,报关与人员往来如何优化,香港的淡水、物资、粮食供应都需要仰仗大陆供应,该账目怎么结算。

林冠华道:“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集团本身就是香港肉类、谷物的核心供应商,这种公司如果不能在香港上市,谈什么经济稳定、社会保障?

安排华资企业上市,相当于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核心精华部分在香港体现;农产品、矿产品、陶瓷、瓷器进出口等等,所有中国对西方的进出口贸易都会依托香港窗口。

这对努力实现中英关系正常化,对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有好处。农产品公司能上市,那嘉庚先生的航空公司、美厚先生的船运公司也可以依照这些条例落地,上市公司多了,成交活跃,印花税、交易税就多,对英国也极为有利……”

“另外还有个想法,目前国际局势比较缓和,猪鬃销量不会特别大,能不能趁机提升下产业格局,不单纯出口原料而出口成品?我们应该利用广东一带充裕的劳动力建设工厂……

猪鬃刷又不是太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应该争取自己做成品再出口,这样不但猪鬃出了口,木头和其他价值也出口了,还能充分吸纳就业,猪鬃只影响农业人口,猪鬃刷工厂就是工业人口了……

同样道理,类似肉类也应该采取工厂深加工,按西方模式操办,香肠、火腿、培根、熏肉、罐头都可以制作,比单纯输出生猪活牛强得多,目光也不局限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行不行呢?瑞典、挪威、意大利、日本也可以嘛!没有现金,换工业设备、换其他产品都可以考虑。”

古耕虞大喜过望:“林先生的话我完全同意,假设政治上不存在限制,那股份这样安排处理是最好的,甚至于我都敢打包票,大小股东都愿意接受国家如此安排。

关于设立工厂、成品加工、扩大外贸出口对象和规模,我完全赞同,甚至很多项目一直以来就是我的梦想。

不怕几位笑话,其实我脑子里有好多做生意的路子,但旧社会那个鬼场面,但凡生意稍微有点赚钱,就有人眼红盯着你、搞你,如果最后利益交给国家也就罢了,全落到四大家族手里,我就最气愤不过这一点,很多事宁可不去干。

现在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发光发热,为人民谋利益,我感觉浑身上下都是干劲!”

总理笑道:“彼此说开了就最好,生意嘛,我们鼓励多多益善,政治上的事中央会慎重讨论,一旦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更改,请你放心!这样吧,你也难得来北京,先休息两天逛一逛,中央争取3天内给一个明确答复,您也能趁这个机会多考察考察,看还有什么项目可以马上开展的。

关于公司账户上的现汇,我们可以先确定下来,就按小林刚才说的意见,直接存入中国银行账户作为预付款,国家用包括猪鬃在内的各类农产品进行偿付,交付多少算多少,剩余额度按中央需求对外采购,再用后续产品交易。”

猪鬃会议召开过后,已强调了扩大生猪养殖,林冠华来后,更强调加强大豆产量,提高豆粕对养殖的价值,持续扩大肉类供应。

目前不打仗,猪鬃的战略价值没以前那么紧缺,但肉类价值在不断凸显,新中国与苏联、东欧集团间的贸易,很多要靠肉类、粮食完成的,必须加大马力。

包括与斯里兰卡间的橡胶交易,目前也采用互换模式:中国用6吨粮食交换1吨橡胶,已持续换到了近2万吨。

多余猪鬃以成品形式储备起来很有必要,一方面朝战迫在眉睫,很快就用得上;另一方面,大量德国破烂从苏联、英国运抵国内,他们的维护保养、清理整顿都需要巨量的猪鬃。

古耕虞告退后,陈大掌柜好奇道:“如果这公司能分红还有利润,能融资多少?”

林冠华解释道:“假设这集团一年利润500万美元,分红每年100万,那他的估值可以达到20倍PE,即1亿,因为投资者会评估他的垄断地位和无形中的国家保障,20倍只低不高。”

听到分100万能估值1亿,总理和副总理都有种莫名的惊喜:实在是太缺外汇了。

“融资有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增发股票、稀释股份,我们可以搞优先股、搞可转换票据、信用债等等……美股股市能玩的,香港都应该可以玩,美国不能玩的——比如华资公司上市,香港也可以。

甚至还可以把那些外逃的银行家、资本家通过这渠道再吸纳回来,毕竟社会主义可能未来几十年内都要与资本主义共存、与资本主义做生意,不懂、不掌握资本是不行的。

如果不这么做,那一旦帝国主义封锁,我们要么被迫中断贸易,那么就会仰人鼻息,变成单纯的廉价原料供应地。有些时候,市场和渠道比产品更值钱。古先生掌握的农产品海外贸易渠道,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走出去。

同时,香港虹吸效应增强后,东南亚的华人华侨资本也能快速利用起来,他们可能对我们党还不够熟悉,还不一定认同社会主义,同时对自己的资本家身份也有顾虑,但总体对祖国还有感情,我们要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在中间架起桥梁和跳板,让他们通过香港间接投资国内,间接贡献于社会主义事业……”

林冠华低声道,“我个人觉悟可能确实不太高,卖给苏联的东西我们讲不了价,从苏联买东西还是讲不了价……社会主义大家庭没错,但没有纯粹吃亏的社会主义。要不是买了全套含灰量检测系统,后面我们还得年年吃亏,所以,不得不给自己多找条路。”

陈云听到这件事就沉下了脸:苏联一直缺煤,对中国煤炭需求量很高,东北不断按要求输出优质煤,甚至考虑到老大哥的需要,各级都挑选最好的煤炭送过去。

这样的优质煤,到苏联手里却说含灰量不合格,硬生生把含灰量14-15%的优质煤按20%的普通煤标准定价。东北干部也没办法,大家不懂这个,反正苏联同志怎么说就怎么办喽,多争论几句会被认为“政治觉悟不够”。

林冠华偶尔听说了这件事,赶紧采购含灰量检测系统,后来一算,光这个差异就损失了100多万美元,中国1949年总共才输出了100多万吨煤,每吨硬生生少了1美元,而此时出口给苏联的优惠价还不到7美元/吨!

更气人的是,苏联自己有含灰量检测工具,但不给你用、不告诉你,明摆着欺负人!

所以林冠华意思很明确:多个朋友多条路,中国进出口外贸不能只栓在苏联这条绳子上,香港窗口必须利用好。

陈大掌柜不高兴道:“不是你觉悟不够高,而是苏联有些人的觉悟实在不高!只是现在也不能过分宣扬,碰到一样处理一样,慢慢改善……”

总理沉吟道:“农产品进出口公司如何办理具有示范效应,后续意义比较重大,正好后天复兴工程要开工作会议,还是请小林辛苦一下,原原本本做个方案介绍,供中央决策讨论!”

林冠华点点头:资本利用、香港窗口是原则性大问题,如果几大首长提交,容易在政治上定性、划线,他一个年轻人又没有历史包袱,怕什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